「時空城堡」《桃花釀》

“花半開”,“酒半醉”,這是最美的狀態。那個晴空萬里的午後,在蒼山洱海間的大理喜洲,和朋友在小酒館裡豪飲酒家自制的桃花釀。之後騎單車去海舌島,山水田園,風景如畫,留下的印象如此之美,以至於在都市奔忙中,我的思緒常飛回那個小鎮去。

酒後微醺的感覺很好,思路有別樣的清晰。但我不喜歡喝醉,尤其怕極了醉後第二日的眩暈感。大概是小時候體弱多病受夠了頭暈的苦。因此對於酒,我的態度很拘謹:剋制自己儘量少喝。

其實我喜歡酒。小時候看慣了父親呼朋引伴在家裡開席的場面,把酒桑麻,溫馨而熱鬧。在大學裡,和同學在宿舍裡聚會,酒瓶滿地滾。三峽實習時,在長江邊的橘林里居住,為打發閒適的時光,常央求去巫山買菜的“值日生”,一定多帶酒回來。靜夜無眠,常爬到樓頂平臺上,在雲霧繚繞的山間,獨對大山大河,就著橘子小酌。也有一次集體開飲,不僅喝光了一週的儲備,連帶著把房東家的米酒也一掃而空。

大學畢業前夕路過信陽,住在老同學宿舍,幾個朋友異鄉重逢,在小飯店裡喝到記憶朦朧,三個人擠在一張小床上睡去。參加工作後接觸的南方同事多不善酒,因此酒場上不知顧忌,常四處找人碰杯,有一次竟連啤酒都喝過了量。此事大大地震動了我,從此懂得了收斂。

最近十年,揹負著夢想,被大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奔走,倍感時光如水流逝,偶然回頭時發現,半輩子好酒的父親和岳父老了,受健康所困,不得不徹底戒酒。每次飯桌上看到父親面對酒杯的複雜表情,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我漸漸明白,大概每個人身體的解酒能力都是有限的,一生喝多少酒早已確定,年輕時喝猛了,餘量就少了,甚至沒有了。為避免多年後“晚來天欲雪”時缺失了酒,年少時就得悠著點。

明白了這層道理,我的豪飲時代一去不返,酒桌上學會了低調。這樣做有時感覺很不爽,甚至可能得罪人。一次和一位兄長在網上聊天時,說到高興處又約著喝酒。“朋友小聚叫上我,應酬我就不去了”,脫口而出的這句話,說完就感覺不妥,擔心會傷人,至今如鯁在喉……

酒要少喝,但哪能不喝呢!桃花釀,單聽這個名字,就讓人無法拒絕。

第一次聽說桃花釀,是從一位朋友口中。他說入口微甜,十分清爽,還有桃花的香味。這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並沒奢望能品嚐到。緣分來得好快,不久就去了大理,在這位朋友的帶領下走進一家有桃花釀的酒館。豪飲一番仍意猶未盡,又狠狠打包了十多瓶,吩咐店家發回廣州。

加班後的深夜,天籟裡獨坐,慢慢品味桃花香,度過了許多寂靜的時光。

我的櫃子裡,除了有白酒、紅酒,有自浙歸來就喜歡上了的紹興黃酒,然後就是幾瓶桃花釀。偶爾想起,小酌一下,發一陣呆,在喧囂的都市深處,偷得幾分心靈的清靜。

“桃花流水鱖魚肥”、“杏花、春雨、江南”、“梨花風起正清明”……這繽紛的色彩,飽蘸著濃重的詩意,想起來馨香就漫過心頭、漫出記憶。走過童年後,再也沒能回到兒時的果園,再沒機會慢下腳步欣賞一朵野花、一片春光。或多或少,心底深處積累了不少遺憾。因此在那個午後,深深地喜歡上桃花釀,多少有懷舊情緒在其中。

冰箱裡藏幾瓶桃花釀,就像小心收藏了一季春天。打開來倒上一杯,只聞那花香,似乎就能一瞬間穿越時空,重溫到記憶深處、那些無憂無慮的時光……

「時空城堡」《桃花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