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前不久,在 “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中出现了有趣的一幕,为了一匹马,观众们把展柜围得水泄不通,排队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等放大镜。

一匹仅有三点一厘米见方的立马英姿飒爽、顾盼生辉,比起所钤“徐”印大不了多少,但形态、结构、笔墨丝毫不含糊。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立马》3.1cmx3.1cm 新加坡私人藏

比起徐悲鸿最家喻户晓的作品之一《愚公移山》,这匹马太小了,从尺幅上看,《愚公移山》是《立马》的6000多倍,要是把这匹马同比例放进去,肉眼几乎都找不到。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愚公移山》 144cm×421cm 纸本设色 1940 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在同一画家的创作中出现如此悬殊的尺幅并不多见,更何况徐悲鸿的创作以大尺幅为主。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样的迷你袖珍小画,到底是怎么横空出世的。

“始之真放在精微”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猫石图》 10.4cm×14.7cm 1941年

新加坡私人藏

徐悲鸿共有三段海外时期——游学日本时期(1917年5至11月)、游学欧洲时期(1919至1927年)以及断断续续加起来三年多的南洋南亚时期(1939年11月至1940年12月)。其中“南洋时期”说的是他在新加坡、印度的时候,小幅作品也大多创作于这一阶段。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立鹫》 7.7cm×6.5cm 新加坡私人藏

但不知为何,学术界和艺术界对此阶段的研究并不多,加之近年来标有“悲鸿南洋遗珍”的作品在书画市场上频频现身,更给这一时期徐悲鸿的创作和交游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南洋谜团”

徐悲鸿先曾经先后7次到过新加坡,结交当地的华侨领袖、政商高层、文艺精英,获得了艺术赞助和支持,也反哺推动了当地美术事业的发展。华天雪在《一段清晰又朦胧的历史:徐悲鸿在星马》中也提到徐悲鸿到南洋时学已有成,被作为名家大师迎接和景仰,在艺术上已跨过成长期,从吸纳者变成给予者。由于缺少文献资料,徐悲鸿在南洋时的创作情况和寸画数量始终不明朗,虽然在市场“挖宝”获利的驱动下出现了不少新材料,但真伪混杂、良莠不齐,还需深思细辨。

徐悲鸿的小幅作品题材各不相同,花果、动物、书法兼具,更有一些作品的形式、材料颇为少见。

都说小画难作,难的不只是无法尽情施展,更是要在方寸之间既照顾到形的精准,又考虑到笔墨挥洒的妥帖,做到小而不失其壮,绝非易事。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书法《〈论语〉节录》 23.2cm×15.1cm 1939年 新加坡私人藏

书法《〈论语〉节录》左上角画了一只展开翅膀的小麻雀,两三厘米大的样子,还比不上一个字大,却栩栩如生、神形具备,真应了那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雪松》 15.3cm×10.1cm 新加坡私人藏

《雪松》的画法也十分鲜见,在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纸上用西画的方法画松枝,浓淡层次极为细腻,以白粉勾点雪意,黑白互衬互融,显得沉厚古雅。

“始知真放在精微”源于苏东坡,本是盛赞唐代画家吴道子天然逸放却缜密细腻的画风,用在这里形容徐悲鸿的小幅作品再合适不过了。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乔大壮为徐悲鸿刻“始知真放在精微”

款印俱全,作品意识又很强,融汇写实的造型和写意的笔墨,既有小而美的精微,也充溢着宏阔之气,难怪乔大壮特意给徐悲鸿刻了一方印章,这的确就是“始知真放在精微”的视觉感受啊。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枇杷》 15.1cm×10.3cm 1941年 新加坡私人藏

明心见性,佳作天成

“南洋时期”可能是徐悲鸿整个艺术人生中最为惬意的一段时间,一方面远离了国内的战乱,另一方面也暂得逃避感情纠纷。

“南洋小画”得源于此,看上去像是“戏写”“漫写”“遣兴”,却有一种脱去宏大主题和巨幅作品的轻松和有趣,更为鲜活地体现出徐悲鸿的个人性情,以及他在南洋的创作心境。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柳上四喜》17.4cm×10.7cm 1939年

新加坡私人藏

作为一批特殊的创作形态,关于它的由来和用途有不少的猜测和推论。

1

慷慨相赠

据记载,当时很多人向徐悲鸿要画,他大多来者不拒,有时还随手拿起“边角料”给人题字、画画。

从题款上看,所赠之人多是徐悲鸿在南洋的好友,赠出的也多是用心之作。还有一些个别的作品是先画后题,应其所需,择其所好。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留鸿楼珍藏《悲鸿扇面》封面及扉页小画一组

(2013年印制)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大约在1939 年,那时我十六岁,我在黄曼士先生的家里第一次遇见徐悲鸿先生……记得有一次,我把小小的纪念册子拿给徐悲鸿先生,请他画一只马给我。小册子只有三寸半长,五寸阔。黄曼士伯父还取笑我,说徐先生怎么会在我的小本子上画。谁知饭后徐先生就跟我拿了那本纪念册到楼上去。我匆匆吃过饭就往楼上跑,原来,徐先生真的用水墨在我的纪念册上画了一只马。

——慈善家郭鹤年先生回忆

2

节约画材

“南洋小画”的用纸十分多样,看起来似乎是受材料缺乏的限制。

徐悲鸿不仅用过高丽纸、皮纸,有时候也会用水彩纸,就连西洋纸和一些纸张的边角料也会充分利用,无意间成了这一时期的创新之举。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法国Canson纸张所产素描纸的AB面比较

3

创作实验

或许正是因为小幅作品多用边角料完成,信手拈来,也未承载太多功能和目的,反而更能从中明心见性。

徐悲鸿的实验精神和创作拓展在这批画中一览无余,《狮子与蛇》就是其中一例。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狮子与蛇》 104cm×63cm 1938年

新加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狮子与蛇》111cm×109cm 1939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狮子与蛇》14.6cm×10.3cm 1941年

新加坡私人藏

他以小画的方式反复推敲,为大画的创作做足准备,“南洋小画”既是小品创作,也是徐悲鸿整个艺术创作阶段中的重要环节,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从另一方面看,这批画丰富了大家对徐悲鸿的认识,也为其作品的真伪鉴定提供了佐证。

“奇光珍藏”——谁在收藏徐悲鸿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奇光珍藏

徐悲鸿的小幅作品在国内博物馆收藏不多,一方面由于其遗存星洲的作品没有翔实的考据,虽后由其学生带回,但至今未能得出一个确定的数目。

另一原因,是与徐悲鸿密切相关的一位收藏者——韩奇光。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1941徐悲鸿为韩槐准所做扇面,钤“奇光珍藏”印


在留鸿楼珍藏的《悲鸿扇面》中有一幅题赠韩槐准的作品,上面钤有“奇光珍藏”印;另一幅新加坡私藏徐悲鸿小幅作品《朱雀》中也有同样的一枚收藏印。韩槐准是徐悲鸿在南洋,尤其是新加坡来往密切的友人之一,韩奇光即为韩槐准之侄。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竹雀》小幅 上钤“奇光珍藏”印

韩奇光很小的时候就随叔父到新加坡,精于书画鉴赏。后因抗战皈依佛教,与于右任、徐悲鸿、刘海粟等诸多画坛名家交往甚深,也就逐渐收藏了大量他们的作品。

1990年,韩奇光去世,但因为他没有子嗣,收藏品就由他的弟子陆续散出,因此很难有系统的考证。但是,随着这位收藏者浮出水面,徐悲鸿的南洋时期也将逐渐变得清晰。

“万古云霄一羽毛”

成都武侯祠悬挂有一横匾,上书杜甫诗句“万古云霄一羽毛”,应是徐悲鸿1943年在成都旅居时所题。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成都武侯祠悬挂徐悲鸿所题横匾

在这批“南洋小画”中,同样发现了一套(四件)《万古云霄一羽毛》的书法,纸质各不相同,体势略有差异,其中一件有“廿七年夏”(1938年)的年款。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书法《万古云霄一羽毛》 13.9cm×10.4cm

新加坡私人藏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书法《万古云霄一羽毛》 6.3cm×2.8cm

新加坡私人藏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书法《万古云霄一羽毛》 28cm×16.8cm 1938年 新加坡私人藏

此外还有一幅名为《鸿羽》的作品,钤“八十七神仙同居”的朱文方印。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鸿羽》 5.5cm×17.3cm 新加坡私人藏

从画“小画”到偏爱“鸿羽”,“小”的不只是画幅,也是徐悲鸿尽精微、致广大人生态度的写照。

一幅幅袖珍的迷你中国画,记录着徐悲鸿的南洋往事,也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一颗颗闪亮的珠贝。

徐悲鸿欧品欣赏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钟馗》 15cm×10.1cm 1939年 新加坡私人藏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哀鸣之马》15.3cm×10.1cm 1941年

新加坡私人藏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饮马》 8.5cm×5.6cm 新加坡私人藏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邮票一样的迷你国画——悲鸿先生的南洋遗珍

徐悲鸿 为张蒨英所画《十二生肖》册128cm×37cm×12 1946年

内容改编自《中国美术》2018年第4期

邓锋《万古云霄一羽毛——新近发现新加坡藏徐悲鸿小幅作品之介绍与初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