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今日來啦!防伏暑、吃伏食、燒伏香

​​今日是己未月庚戌日,正式進入了2018年“三伏天”。

經常聽說“三伏”,這到底是什麼?

其實,“三伏”包含著兩層含義:

首先,"伏"表示秋之氣藏伏在地下。

伏天季節由夏轉秋,但夏季炎熱,五行火旺,秋季五行屬金,火克金,伏天由金日開始 ,但金不敢出來,就要潛伏一段時間,“潛伏”就是“伏”的本義。所以“伏”又稱“長夏”。

同時,三伏天雖然是秋的隱藏,但卻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大暑”、“處暑”時節都在三伏裡。

因為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少,地表層熱量累積下來。

加上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天氣就更熱。所以,三伏的另一層意思,則是隱伏避盛暑。

“三伏天”今日來啦!防伏暑、吃伏食、燒伏香

所謂“三伏”,其實是伏天的統稱,包含了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為10天。

今天就是初伏的第一天。

今年的初伏,是從今天庚戌日直到陽曆7月26日的己未日。

我國自古對“三伏”天氣十分重視,千百年流傳下來,“三伏貼”、“三伏藥”、“三伏養生”依然受到很多人的熱捧。

那我們該怎樣利用伏天,從傳統習俗來中帶來更多好運呢?燚燚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幾條三伏天好運習俗,大家get起來~

一、防伏暑。

三伏是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正所謂: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消暑是三伏天的必備環節。

“三伏天”今日來啦!防伏暑、吃伏食、燒伏香

古時三伏會在朝廷會舉行“賜冰”儀式,即伏日將頭年臘月窖藏的寒冰取出,以供消暑。普通百姓實在酷熱難耐時,也會花銀兩買涼冰降暑。當時在京城有敲擊冰盞、沿街叫賣涼冰的小販,冰盞發出的聲音清脆悅耳,史料記載“清冷可聽,亦太平之音響也”。

現在的三伏,解暑的冰淇淋已經隨處可見。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隨心所欲吃冰,脾胃弱的人吃生冷過多,會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引起食慾不振。此時則可以多吃酸性、涼拌、清炒的食物,避免辛辣溫燥。

同時,夏天大量流汗會引起鹽分大量流失,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清湯和茶水是個不錯選擇,湯類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鈉、鉀、鎂等有機鹽,而茶水可生津提神,減輕疲勞。

二、吃伏食。

古代伏天時跟其他節令一樣,民間傳承很多食俗。

在北方傳得最廣的就是:"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三伏天”今日來啦!防伏暑、吃伏食、燒伏香

因為在過去,伏時正是蔬菜接斷檔之時,汗流浹背的人們,此時想弄些爽口的飯食,而初伏恰逢麥收不到一個月,家家有糧,正是享口福的時候。

正所謂“好吃不如餃子”,夏天蘸醋吃餃子自然成為首選。

餃子形似元寶,“伏”與“福”同音,“初伏”餃子又有“元寶藏福”的說法。

三、燒伏香。

伏天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正值收割、播種的農忙時節。

但此時同樣是容易出現自然災害的時候,農民們搶收搶種,田間管理任務很重。古時中國作為農業大國,百姓會在此時燒香祈福,祈求風調雨順,百穀豐登,保得今年好收成。

現在,伏天過後是商業上“金九銀十”,是各行各業旺季的到來。

所以現代燒伏香,也有了不同的含義——保佑工作上順順利利,收成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