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中,堅守自己的權利,你才不會那麼累

新來的朋友可以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

親密關係中,堅守自己的權利,你才不會那麼累

在親密關係中,有一類人他們特別的累,過得特別不好。看看下面的場景。

想去報一個培訓班提升一下自己的能力,但伴侶不同意

想要出去工作,但伴侶不同意

想要與朋友出去玩一下,但伴侶不同意

當面對不伴侶的不同意,你會選擇怎麼辦呢?

1、溝通啊,是個人都會這麼回答我。

2、怎麼溝通啊,擺事實講道理啊。

3、還是不行怎麼辦啊,我也不知道怎麼辦啊?

到了第三步很多人就不知道怎麼做了,要馬就自己悄悄的去做【先斬後奏】要馬是大聲爭執後繼續,要馬就是委屈的妥協。

如何面對親密關係中的這種

【不被允許】的呢,今天八爺跟大家一起探討。

先來說說兩個認識

第一個認識,人不應該僅僅限於親密關係(或家庭中)

親密關係雖然對幸福很重要,但並不是幸福的所有來源。根據研究顯示,人的幸福感跟五個方面有關,持續而溫暖的親密關係、愉悅感、成就感,利他行為,做喜歡並擅長的事情。所以在親密關係之外,我們有其他的追求是可以被理解的,也是應該被理解,人不應該僅僅限於親密關係(或家庭中}。

在很多失戀(分開)案例中,有些人一蹶不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將【親密關係(家庭)】視為唯一重要能帶給自己幸福和快樂事情,失去好像意味著失去一切,整個人就崩了。

親密關係中,堅守自己的權利,你才不會那麼累

第二個認識,人有權利對自己的需要負責,這是人的根基所在,力量來源之源。

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提出了一個技術叫做【課題分離】,說的是人如何把自己從錯綜複雜的事務中脫身出來,將那些錯位的責任與義務分開,迴歸到只取悅自己的一種技術

核心思想就是人要對只能自己承擔結果的需要負責。一個很好的判斷標準,就是後果是誰承擔,就是誰的課題。

肚子餓了,那麼要自己找吃的,不能等著別人給送吃的,因為餓著難受是你承受;

要追求身體健康,那麼要自己控制飲食和適量運動,而不是讓別人來滿足你,因為生病住院都是你自己承受;

想要在職場上更閃亮,那麼得自己學習,而不是期望領導是伯樂,因為升職加薪受益人只有你、、、。

每個人都應該

為自己需要負責,這是我們的權利,也是隻屬於自己的領地,也是把你和其他人區分開的地方。

比如常見的逼婚問題,如果用【課題分離】思想來指導話。結婚的結果是子女自己承擔(好壞都是),所以是否結婚,怎麼結婚都應該子女自己來推動,而不是父母。

親密關係中,堅守自己的權利,你才不會那麼累

回到親密關係中的【不被允許】

【不被允許】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有努力嘗試去溝通,但得到回應一般都是【怎麼說都不聽】的不同版本的抱怨。

反覆徵得伴侶同意過程中,其實已經有兩個潛在的預設。一、必須徵得伴侶的同意才可以去做。二,我放棄了自己需要滿足第一負責人權利,給了別人。

拿最常見的生完孩子之後是否出去工作,在許多條件比較好的都會要求妻子在家照顧孩子。但是有的妻子更願意去職場打拼,這時候就會出現【不允許】。

諮詢師給的建議是【那你去找一份工作啊】,那很多人都會說【伴侶不同意啊】【工作】是你的需求,也是你的權利所在啊,像這類權利,並不需要誰同意才可以使用啊。至於伴侶不同意,那是ta們的事情啊,ta們自己去處理啊。

寫到這裡,估計很多人都會跳出來了。罵我說的不切實際,實際中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這麼任性做,會傷害很多人,也可能會讓關係(家庭陷入)動盪中。

親密關係中,堅守自己的權利,你才不會那麼累

對啊,你說的這些都是後果啊,這些情況也是你需要自己面對和處理的啊。一件事情總歸有好有壞,不可能只要好的,不要壞的吧。

所以其實很多人都懂我上面寫的道理,但最終沒有去做,原因也在這兒【只想著好的結果,但沒有勇氣面對壞的結果】,這個道理在生活的很多地方都是通行。

可是那些經過這道坎的人會告訴你,其實很多壞結果都是幻想出來的,也忽略了你自己能力,你選擇了後退,那麼你也就看不到改變之後更美的風景。

順便說一下,當那位妻子堅持要出去工作,丈夫非常憤怒,甚至想要動手大人。就在那電光火石十幾秒,她很想慫,但是堅持了一下。老公在十幾秒之後,突然就變了。說那好吧,既然那麼想要出去工作,去吧。我們商量下是請保姆還是讓爸媽過來幫忙照看一下孩子、、、。

寫到這裡,想起了舒婷《致橡樹》裡最後一段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親密關係中,堅守自己的權利,你才不會那麼累

你好,朋友,我是八爺,居住於成都的家庭服務者,在這裡記錄關於家庭生活的所思所想,在這裡與你相見,不管對你有沒有用,都說明你在追求幸福路上,我願意在追逐路上陪你,很高興遇到你。求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