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十年,才發現:關於大學的,有多少我們都想錯了

撰寫:何春梅; 編排:周芮


轉眼大學畢業已經第十一年,大學好友聊天群的名稱已經由最初的“奮鬥吧,騷年”改為了“優秀的中年少女吐槽群”。

畢業十年,才發現:關於大學的,有多少我們都想錯了


掐指算一下,今年上大學的莘莘學子,差不多都是當年的千禧寶寶。

你們成長的時代和環境差不多真是我們上大學到走入職場的這十幾年,那麼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這畢業後的十一年我身邊發生的一些真實的畢業生的故事,聊幾點感悟。

1

第一個想錯的:逃課玩遊戲的,他和他哪裡不一樣?

故事來自我的大學同學Y和T。我的大學是學的文學(方向是編輯出版)。

Y和T都是我們班上的男同學,上大學那會,男同學都喜歡以逃課打遊戲來耍酷,Y和T平時考試都靠抄抄女同學的來勉強過關,這樣的時光一晃就到了大三。


畢業十年,才發現:關於大學的,有多少我們都想錯了


T開始準備出國,一下子改頭換面,開始每天去圖書館用功,Y有些茫然失措,但他也不知道如何應對。


畢業十年,才發現:關於大學的,有多少我們都想錯了


到了畢業的時候,T申請到了英國一所很不錯的學校,繼續攻讀碩士,碩士期間在BBC實習,回國後在新華網和中央電視臺工作,並在職讀了中國人民大學的金融學碩士,後來跳槽到很有名的管理諮詢公司。


畢業十年,才發現:關於大學的,有多少我們都想錯了


Y畢業後嘗試找了下工作後無果,就跟著家裡去了廣州賣建材,至今。

故事的後來無關成功與失敗,畢業十年同學會的時候Y同學看上去過得也挺開心。

但席間一口酒下肚,他說了句“我怎麼感覺這四年大學和我完全沒什麼關係,我一個學文學的,也沒讀什麼書,畢業也完全和你們做的工作都不搭邊,好像不讀大學也可以做現在的工作。”

雖然這是他自嘲的話,在旁的老師們卻多少有點唏噓。


畢業十年,才發現:關於大學的,有多少我們都想錯了


Y和T的故事,現在回過頭來看,頗有典型代表。讀大學,來自各種家庭背景的孩子聚集在一起,大家進大學時候的起點從錄取分數來看是很接近的,但每個孩子背後的目標、資源、選擇是截然不同的。


畢業十年,才發現:關於大學的,有多少我們都想錯了


開始的兩年,Y和T估計都比較迷茫,也不大成熟,想著高中學習累了,來大學就輕鬆一下。而且覺得女孩子才是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去圖書館,男孩子就應該酷一點,否則太書呆子了,老師點名了,再從宿舍爬起來。

但是T的人生目標和父母給與的指導和Y的完全不一樣,所以一進入大三,T完全像變了一個人,各種努力,各種為了申請到國外一流大學而拼搏,而長期懈怠、沉溺遊戲的Y卻一下子沒有同伴,更沒有方向。


畢業十年,才發現:關於大學的,有多少我們都想錯了


所以,親愛的同學們,大學其實是你作為成人開始認識世界和人生的第一堂課。

在這裡你會慢慢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會開始學會看待差異:出生的差異、天賦的差異、習慣的差異……這個命題,將一直貫穿每個人成年後的所有時光,有很多人因為面對不了差異就變得忿忿不平或者消沉;而少數人理解和接受了差異之後,看到了真正的自己,也選擇了自己真正適合的路。

2

第二個想錯的:沒有考上理想大學和隨便選的專業,後來都怎麼樣了?

大學只是一個開始,如果把它放在你未來的職場生涯中來看,開始得是否漂亮,並沒有那麼環環相扣,每一個節點,都有重新選擇和“翻盤”的機會。這樣的故事等到畢業後3-6年就會層出不窮。

畢業十年,才發現:關於大學的,有多少我們都想錯了


D的本科上的非重點大學,學的會計,從大三開始準備考研,畢業的時候,考上西部地區很有名的財經院校,研究生畢業後到一個股份制銀行做客戶經理,幾年下來,職場上收穫頗豐;而她那些沒有讀研的本科同學,很多就到了普通公司,從事會計或者出納等工作,幾年下來,職業倦怠特別明顯。

Z畢業於非重點大學的市場營銷專業,畢業後從物管做起,後因文筆好,轉到房地產類的媒體,後來用媒體時候的人脈成功跳槽到國內一流房地產企業做中層管理。

H本科的專業是物理,大學四年都很迷茫,後來讀研換了專業,找到了自己的興趣,一路還拿了獎學金去國外知名大學攻讀博士,博士畢業後,被國內一所重點大學作為引進人才招聘。


畢業十年,才發現:關於大學的,有多少我們都想錯了


還有一個關於專業選擇的故事是筆者自己。我大學填寫志願的時候,鬧了一個小烏龍,我以為自己填寫的“國際貿易”,但卻不知道要按照順序勾選,就讀了文學(編輯出版方向)。

到大學後,我的江蘇同學們個個都是文藝青年,博覽群書,在她們的影響下,我開啟了文學的大門,畢業十一年後,我是那一屆編輯出版班堅持做出版的三個人中的一個;我從一個迷茫焦慮的小編輯,到開始發現出版這個行業的魅力,從傳統出版到現在的數字出版,出版隨著技術的更新發生著巨大的變革,同時也煥發著新的生機,“做書”是世界上第一好玩的事情,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思想、傳遞知識,可以認識到很多有趣的靈魂,發現世界的AB面。


畢業十年,才發現:關於大學的,有多少我們都想錯了


雖然我是一個還在摸爬滾打的編輯,但我慶幸自己選擇了這條“少有人走的路”。

我為自己的職業感到光榮和快樂。

3

第三個想錯的:那些教務處沒寫的“必修課”,會怎樣影響我們的一生?

(1)“關燈後的宿舍臥談”。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我至今仍記得有次臥談到早上6點。

可能是學文學的原因,我們喜歡分析作品裡的人物命運,也喜歡幻想猜測以後的我們會怎麼樣。當時課上外國文學老師給我們說的話,成為我們臥談時候最高引用的一段話

“凡是你當下困惑的、迷茫的、不解的,再過幾年,等你完全過了這個階段後,你回過頭來看,所有的經歷都是答案。當華美的葉片落盡,生命的脈絡才歷歷可見。所有的糾結只緣生在此山中。”

在畢業後的歲月裡,當我經歷生活和工作中的困惑時,我總是會和好朋友們聊起這樣一段話,仍然發現,所有的事放在漫長的職場生涯或者人生裡去看,就變得截然不同:不想面對的事情變成打怪升級裡必經的歷練,只有經過了這些歷練,才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實現自己真正的目標。

(2)“儘可能去體驗種種可能”。大學的時候,即便常常去圖書館學習的我,也還是有大把的時間看很多電影、雜誌,會萌發很多奇思妙想:什麼都想去嘗試,什麼都想去體驗。

記得那個滿月的夜晚,宿舍裡一起對著月光扭屁股,學艾薇兒唱歌的場景;

記得那個讓我們找一種紙張,跑遍整個南京城的小組作業;

記得我們在後山上吟誦“蒹葭”的陽光午後;

記得第一次參加歌唱比賽,手舞足蹈地唱《大長今》主題曲《希望》

……

畢業十年,才發現:關於大學的,有多少我們都想錯了


許多年後,這些經歷鼓勵著我和同學們畢業後,在各自的城市努力;鼓勵著我們在遇到打擊或者負面事情變得不那麼堅定自信的時候,想起那個“勇敢而充滿夢想”的自己,想起那個無知無畏的自己,彷彿一切就在昨天,一下子回到那個“覺得自己可愛至極“的少女時代,恰恰是這些看似沒有意義的曾經,成了支撐自己畢業後的時光。

(3)“留一點遺憾”。老子說,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每一個人每一段時光,再完美也有會有遺憾。沒有向心儀的男同學表白、錯過最想聽的一次講座、有一次沒有拿到獎學金、因為誤會和好朋友吵了一架、六級英語的分數沒有考到自己的最好水平……

畢業十年,才發現:關於大學的,有多少我們都想錯了


理所當然又順其自然地走到了千禧寶寶們該叫“阿姨”的階段,我也從一名迷茫焦慮的小編,蛻變為一位“資深”編輯,發現出版這個行業充滿魅力。在出版行業從業第十年,偶然遭遇一位年長的“年輕”作者,他給“Z世代”的年輕朋友寫了一本書,是給和女兒同齡的千禧寶寶看的。這位作者已從教三十年,當然年長。之所以“年輕”,是因為作為一名寫作者,他自己這一生中只寫過幾十篇學術論文,這是第一次寫“暢銷類”的大眾讀物,在我和作者的交流過程中,發現他的心態顯得特別年輕,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一名“年輕”作者。

閱讀作者的書稿,正好契合了我畢業十年的心態,書稿中談的內容撬開了我的心扉,我如獲至寶,我讀大學期間有這樣一本書,也許走的路就會有所不同。

作為這本書策劃編輯的我,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於是就有了這本《不要假裝讀大學》。

更多想要和你們秉燭夜談的話題,在這本《不要假裝讀大學》裡

畢業十年,才發現:關於大學的,有多少我們都想錯了


中學階段的旅途,決定的是你讀什麼大學和專業!

大學階段的求索,決定的是你將過什麼樣的人生!

同樣是讀大學,為什麼讀出來的結果卻千差萬別:

有的輕鬆就業,有的卻找不到工作;

有的如魚得水,而有的卻舉步維艱;

這本書是一位有著30餘年高等教育經驗的教授的誠意之作,也是他作為父親寫給女兒的箴言。

聽一聽管理學教授講述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大學時光。

畢業十年,才發現:關於大學的,有多少我們都想錯了


這是徐世偉教授的親授“課程”,這本書也就是一本“教材”。為了讓你的大學不後悔,這是你不拿學分的必修課程。

書裡沒有說教、沒有偏見,書裡,徐教授和你們一起吐槽、一起面對、一起共同尋找解決困惑的方案。

書裡會分享給你:

做哪一類學生,取決你自己;

放在時間維度的不同長度上,去思考自己的大學時代;

大一感到迷茫時,就把時間花在英語和數學等課程上;

上課積極發言比考試分數更重要;

如何訓練自己在公眾場合的表達能力;

一個人連自己的身材都無法管理,怎麼能夠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一個人處理“情緒”的速度,就是一個人成功的速度!

羅振宇先生說,判斷一本書好不好,不需要什麼指標,就一條,如果你的女兒或者親戚要去上大學,行李箱已經塞滿了,只能勉強擠下一本書的時候,你會幫他(她)塞哪一本?

如果家有兒女在上大學,尤其是有大學新生,這本《不要假裝讀大學》,可以就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大學時光,度過不可逆的1460天給出很多實在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