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才考試是外語教育重要創舉——瀋陽師範大學設國際人才培養基地

★ 國才考試是我國外語教育領域的重要創舉;

★ 國才考試具有綜合性、跨學科的特點;

★ 國才考試體現了民族性,彰顯了國家發展意志。

——瀋陽師範大學校長郝德永教授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測評中心與瀋陽師範大學於4月17日簽訂了《人才培養合作備忘錄》,共建國際人才培養基地。瀋陽師範大學郝德永校長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孫有中副校長出席了此次簽約儀式。

瀋陽師範大學郝德永校長高度評價國才考試,從以下三個方面深刻闡釋國才考試的教育意義與現實意義:

首先,國才考試是我國外語教育領域的重要創舉。它標誌著中國從此擁有了自己的外語人才培養與評價標準,打破了多年來外語人才評價完全受制於國外考試、外語教學長期被國外考試牽著走的被動局面,對外語教學改革起到重大的促進作用。

第二,國才考試具有綜合性、跨學科的特點。它將改變長期以來外語教學單一的語言知識傳授、語言能力培養的局面,將人才培養和職業需求相結合,為培養複合型外語人才指明瞭方向。

第三,國才考試體現了民族性,彰顯了國家發展意志。其中中國文化元素的融入,有利於打破目前外語人才教學在很大程度上為域外文化壟斷的局面,有利於中國文化走出去,中國人才登上世界大舞臺。

郝校長表示,希望瀋陽師範大學以本次國際人才培養項目簽約為契機,逐步推動學校外語教學改革和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切實將項目辦出特色、辦出成效,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支持下為國家培養更多急需的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談判的應用型、複合型國際人才。

北京外國語大學孫有中副校長指出,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旋律之一是國際化。各高校都要為中國走向世界中心而培養國際人才,不僅需要培養外交官、涉外媒體人士等高層次的外交人才,更需要著眼於國民教育層面,從小學到大學逐步培養具有國際化素養的世界公民,使我們的青年一代能夠具有國際視野,理解並尊重人類文明的多樣性,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另一個主題是從知識導向轉為能力導向

,其中一個重要的考量維度在於學生的思辨能力與跨文化能力。外語教育近年的發展與探索從實證角度說明了語言能力與思辨能力的發展可以在教學中得到有效融合。這樣的教育改革方向需要考試來引導與驅動,而國才考試以開放的主觀化試題為學生提供機會,解決工作場合的複雜任務,在語言框架下同步檢測學生的思辨能力,為能力導向的教育提供了可靠的評價標準,也為用人單位選擇人才提供了可靠的評價標準。

瀋陽師範大學教務處處長劉天華教授和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測評中心運營中心總經理、外研教育測評中心總經理李會欽老師代表雙方簽署了《人才培養合作備忘錄》和《國才考試考點共建協議》。

國才考試是外語教育重要創舉——瀋陽師範大學設國際人才培養基地

出席本次簽約儀式的還有:瀋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閆怡恂教授、大學外語教學部主任張宜教授、國際商學院院長李鋒教授、旅遊管理學院院長毛金鳳教授、管理學院院長王海燕教授,外研社遼寧信息中心主任寇曉東、遼寧信息中心市場經理姚福權、高等教育集群營銷中心市場經理袁訓合、外研教育測評中心市場經理閆靜雅。

簽約儀式後,孫有中副校長與李會欽總經理分別為瀋陽師範大學外語學院教師和學生代表做了主題講座。孫有中校長以“思辨英語教學原則”為主題,與在場教師交流探討人文英語教育的原則與方法。李會欽總經理圍繞“進入社會的必備能力”為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提供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