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學子707分考北大——苦難沒有意義,戰勝苦難才有意義!

寒門學子707分考北大——苦難沒有意義,戰勝苦難才有意義!

近日,一篇18歲女生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文章引發了網友的強烈反響。這名女生叫王心儀,剛剛在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

王心儀關於感謝貧窮的文章引起網絡熱議,大家在紛紛祝福的同時,對該不該感謝貧窮產生了分歧!

寒門學子707分考北大——苦難沒有意義,戰勝苦難才有意義!

雖然貧窮兩字的應用非常廣,但無非兩種貧窮,一種是我與人相對或人與我相對而定義的貧窮,另一種是自我相對定義的貧窮。

自我相對的貧窮是自我的慾望需求得不到滿足。有而欲用不能用,或欲用而不有。

如一個人有千萬財富時,欲求億萬,辛苦追求,求之不得,自我認為貧窮。

如一個人有豐衣足食,欲買一物品,傾家蕩產,不可得,自我認為貧窮。

等等不可盡言。總之慾求得不到滿足叫貧窮。

這麼看來,王心儀的貧窮僅僅指的是物質上的匱乏,與物質相對而得的貧窮;但她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所以我不認為她是實實在在的貧窮,所以,我們應該感謝的不是貧窮,而應該是在任何物質情況下都不能缺失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