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6大變化,將影響明年高考!

2018年高考已經結束了,今年的高考有什麼新的變化呢?對下一屆的高考又有什麼影響呢?今天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

2018高考變化信息,參加2019/20年高考的同學們要認真看哦,早做好準備有利於打一場勝仗!

今年高考6大變化,將影響明年高考!

鉅變一:數學難度降低

1、求“穩”仍是2018高考數學試題的一大特點:

(1)考卷的整體結構上延續了2017年的改革方向:簡化為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

(2)繼續堅持注重基本知識和通性通法的考查,堅持在命題的角度和題型上下功夫,不出偏題、怪題。總體呈現“穩中求變”的狀態。

“多考一點想的,少考一點算的。”在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看來,2018年數學全國卷立足於培育學生支撐終身發展和適應時代要求的能力,重點考查學生獨立思考、邏輯推理、數學應用、數學閱讀和表達等關鍵能力,重視學科主幹知識,杜絕偏題、怪題和繁難試題。通過高考引導中學教學遵循教育規律、迴歸課堂,用好教材,避免超綱學、超量學。

(3)符合考綱但又不拘泥於大綱,體現了高考的靈活性和選拔性。比如:新課標削弱了雙曲線,考試說明指出:“瞭解雙曲線的定義、幾何圖形和標準方程,要知道它的簡單幾何性質”。而今年Ⅰ卷和Ⅲ卷理科第11題都考查了雙曲線。雖然解題過程中只需要用到最基本的性質,但不得不說這兩題還是有難度的。

2、今年與往年相比主要體現以下變化:

今年高考6大變化,將影響明年高考!

(1)重大變化1:拿Ⅰ捲來說,概率統計取代圓錐曲線成為壓軸題。概率統計題難度略微上升,而圓錐曲線題的難度明顯降低,主要表現在計算量非常小。預計今後將保持這一新的排序。這樣排序的變化說明一個很大的問題:試卷整體難度降低。

(2)重大變化2:文理卷試題重合度明顯提高。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認為,2018年高考數學卷一個突出的特點是,根據文理科考生數學素養綜合要求,調整文理科同題比例,為新一輪高考數學不分文理科的改革進行了積極探索。

拿Ⅱ捲來說,文理卷選擇題有6道完全相同,2道相近,填空2道完全相同,1道相近,解答題必考題三個大題完全一樣。選考題也一樣。即全卷23題有13題完全一樣,3題很接近!往年是遠遠低於這個比例的。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很簡單:為未來文理科合卷作準備。

(3)理科試卷難度略微下降。解答題中解析幾何的難度明顯下降,導數的應用性也降低不少。

今年高考6大變化,將影響明年高考!

數學難度的降低,也就意味著數學區分度的降低,數學拉開巨大分數差距的作用越來越不明顯。

鉅變二:語文拉分比例高

所謂“最難高考語文年”,來得如此猛烈!2018年高考語文題目剛公開,考生和網友就炸了鍋,用一句話來形容今年的考題:所有人都喊難!2017年一系列語文改革&高考改革政策公佈時,今後高考的“語文難”就已成定勢,可惜很多人並沒有關注,或沒有重視。

“部編版”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曾就高考語文改革的方向進行了一次講話:

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閱讀題量也增加了,2017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體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溫儒敏還透露:“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他說:

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

2015年考的閱讀題是古代貨幣制度。之後他們做了一個調查,99%的學生從來沒有關心過,沒有看過這個題目,老師也沒有注意過。

2016年考的閱讀題跟文學有點關係,就是比較文學,裡面有很多概念,一般的中學生也看不懂。“這說明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中學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今後的高考語文閱讀題量會持續增加,鍛鍊閱讀速度、提升反應能力迫在眉睫!高考語文閱讀題的選文範圍,將會遠遠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認知範圍。難度、深度、廣度,全面向學術級、經典級看齊!只看《讀者》和四大名著,別說高考語文,中考語文都將應付不來!

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變化體現在五方面:

今年高考6大變化,將影響明年高考!

1、去掉17年的兩道雙選題(7題和14題),變雙選為單選,至此語文試卷中雙選消失,所有選擇題均為單選。

2、客觀選擇題分值減少4分,主觀題分值增加4分。其中選擇題由43分減為39分,主觀題由107分增為111分,不過書寫量只是在名言名句默寫部分增加1題。

3、文字閱讀量明顯增大。

閱讀量增大尤其體現在語言文字應用部分的17一19小題,3道題由原來的獨立客觀選擇題變為整體文段下的選擇題,整體文段即為增加的閱讀文字。

文學類文本閱讀增加1分,由14分變為15分。多出的1分加在文學類文本閱讀的第5題,第5題主觀題由5分變為6分。分值變化,體現出命題人對現代文閱讀能力考查的重視,也啟示我們應該更加強調閱讀理解能力培養。

4、舊題型迴歸高考語文試卷。

這一變化主要體現在語言文字運用部分。17題考查擇句復位, 20題考查應用文改錯,21題考查仿用句式。

5、更注重邏輯思維的考查,比如作文,尤其是全國二卷。

今年高考6大變化,將影響明年高考!

仔細看過今年高考語文全國卷I、卷II、卷III後不難發現,所謂的“難”集中在這3個方面:

1、 閱讀能力差導致做不完題目

“題目太多、字數太多根本做不完!”讓很多考生叫慘連天。他們正是溫儒敏教授口中說的“15%的人”。

開今年的高考試卷,乍一看滿滿都是文字!去年說的“高考變革”已經實現,所有題目都在默默考查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能力。閱讀不行卷子根本做不完。

2、不讀名著無法答題

感受下2018北京高考卷微作文題目(10分):

今年高考6大變化,將影響明年高考!

雖然名著方面的知識高考一直在考,但以前不過是問問作者、年代等“背誦題”,哪怕你不讀書,只要記下這些要點就不會太丟分。請看看今年北京語文卷的考法:從《紅樓夢》《吶喊》《平凡的世界》中選擇一個既可悲又可嘆的人物,簡述這個人物形象。

很多人都表示不會答這樣的問題,因為不讀名著根本沒法正確回答!

3、不積累古詩文,丟分嚴重

不管是全國卷I、卷II、卷III,單古詩文考察就佔34分;而北京卷文言文+古詩文的考察分數高達44分!

也就是說在北京高考語文卷中,【文言文+古詩文+名著】佔到了54分的比例!

這分數意味著什麼?拿到它,大專變本科、二本變重本、211變985。

但如果不讀古詩文、不看名著,這幾十分怎麼拿?不得不說,高考語文變難了,因為它不再只考課本和文學常識,而是在考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

不僅如此,語文在各學科間的重要程度也已經凸顯。請同學們對語文重視起來,想要語文考高分,多讀名著、多積累古詩文、多寫作文才是正道!

鉅變三:學科核心素養價值凸顯

教育部考試中心在最新的考試大綱中,著重強調了高考“考什麼”,即: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教育部發布的最新《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各科課程標準》,也首次提出凝練“學科核心素養”。

在2018年高考各科試卷中,學科核心素材的價值已經凸顯。可以預見,對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將是2019年乃至今後高考的命題熱門。那麼學科核心素養在2018年高考各科試卷中究竟有哪些體現呢?

【語文】

語文核心素養指的是,讓學生在特定情景之下有語文應用的能力。 這幾年的作文題目都非常鮮明的圍繞這個標準設計。如給外國朋友介紹中國;如寫給2035年的中國青年;如新時代浙江學子,這都是貼合自身情況和整體社會發展情況的特定“場景”,而在某些場景下做出相應的表達,其實就是語文能力最實在最真實的體現。所以,這體現的是我們的語文學習,不是美而無用的,而是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

【數學】

今年全國卷在注重培養能力的同時,也在向素養提升的方向轉變。文科第19題為“節水問題”,要求學生進入問題情境,運用所學數學知識進行數學運算、數據處理、統計推斷,回答現實問題;理科第19題“產品檢驗問題”,不僅考查概率、期望等數學知識,還重點考查學生運用所習得的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質。

【文綜】

全國III卷第41題以上海和曼徹斯特兩個城市的發展為例,對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發展問題進行比較視域下的考查,涵蓋了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等學科素養,考生必須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進行說明。

【理綜】

2018年高考化學試題情境來源於生產、生活、社會及科研實際,將化學學科聯繫緊密的環保、醫藥、材料、能源等交叉學科內容作為試題素材,考查考生合理正確地使用化學原理與技術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此既可以引導考生認識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綠色化學觀念,又體現了高考評價體系中的應用性和綜合性考查要求。

如理科綜合全國II卷第8題和全國Ⅲ卷第12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霧霾形成機理的最新研究成果為素材,考查霧霾形成過程中無機顆粒物的化學基本概念,分析霧霾酸度增大的催化過程和機理。全國Ⅲ卷第10題考查化學品在水處理工程中的應用,全國I卷第7題以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之一的磷酸亞鐵鋰電池為研究對象,通過溼法冶金工藝處理廢舊磷酸亞鐵鋰電池正極片回收其中的金屬,體現了化學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等方面的貢獻。

鉅變四:突出考察實踐應用活動

高考試題越來越注重創設日常生活、生產實踐、科學探究等問題情境,考查同學們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語文】

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緊扣語文課程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通過創設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實現對考生語言文字能力和素養的測評。

一是將具體的語言文字、文學作品置於特定交際情境和歷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評價;二是體現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等普遍性能力要求的考查,在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中凸顯語文特點;三是試題面對當代生活,體現多樣化的語文實踐活動。

【數學】

2018年高考數學試題,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生產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通過設置真實的問題情境,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應用題中,將數據準備階段的步驟減少,給考生呈現比較規範的數據格式或數據的迴歸模型;採取“重心後移”的策略,把考查的重點後移到對數據的分析、理解、找規律,減少繁雜的運算,突出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從“解題”到“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如全國II卷第18題,以環境基礎設施投資為背景,體現了概率統計知識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繫;全國III卷第18題減少了繁瑣的數據整理步驟,將考查重點放在運用概率統計思想方法分析和解釋數據之上,突出了考查重點。

【文綜】

全國II卷第14題通過構建某國財政赤字率和通貨膨脹率連續上漲的場景,要求考生思考應對措施,考查考生從政策層面尋求解決方案的能力。

全國I卷第9~11題以小明同學7月從重慶出發到貴州畢節旅遊為情景,其中提及的線路分佈、走向及里程信息均是學生在生活中可以獲取的;全國II卷第4~5題,以澳門半島地圖信息為主創設情境,文字材料介紹了澳門半島的地形特點和不斷填海造陸的事實,地圖重點顯示澳門半島山丘、街道分佈和幾條街道的名稱,以此引導考生認識地名蘊涵的歷史發展、環境變遷等信息。

【理綜】

全國I卷第20題以人類第一次直接探測到來自雙中子星合併的引力波為素材,全國II卷第15題要求考生估算雞蛋墜落對地面產生的衝擊力,天津卷以中國散裂中子源、“張衡一號”衛星、我國自行研製的新一代大型噴氣式客機C919、真空管道超高速列車等為素材,北京卷以跳臺滑雪、中國天眼等為素材。

全國II卷第3題以人體體液調節等問題為情境,要求考生結合所學知識根據所給現象描述進行判斷與推理,考查邏輯推理與信息加工能力。

鉅變五:加大對傳統文化的考察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2018年高考試題精心選材,萃取精華,通過歷史人物的群體垂範、古代思想的現代映射、傳統美德的當代傳承,在考查能力的同時,實現對考生的精神浸潤。引導學生在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偉大民族精神的同時,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自信”,彰顯中國文化的價值。

【語文】

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3套試卷“文言文閱讀”材料分別節選東漢王渙、魏晉魯芝、北宋範純禮3位歷史人物的傳記,集中讚美他們清忠履正、沉毅剛正、寬厚為政等高尚品質,同時也顯示了陳寵知人善任、任峻勇於為政、羊祜謙遜推讓等美德。

2018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除從正面考查《論語》《孟子》《荀子》等儒學經典的名句外,全國I卷的“名篇名句默寫”還在相鄰兩題的題幹之中將“李蟠的儒學素養”和“周瑜的儒將裝束”巧妙組合,儒生、儒將一文一武,交相輝映,充分顯示了儒學對中國傳統士人的深刻影響。

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除大量利用優秀歷史人物的崇高美德來感染、引導考生之外,還特別加強了對師德師風的推崇與宣傳。全國I卷在“名篇名句默寫”直接考查《論語•為政》中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和韓愈《師說》中的相關內容;全國Ⅲ卷“語言文字運用”要求考生對一封書信進行修改,書信的內容是學生對老師從教50週年的致敬。

【數學】

2018年高考數學試題把其中的精華引入到考試內容中,既打上中華文化的烙印,又有東方數學的特點,發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注意吸收世界數學文化的精華,引導學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如全國III卷第3題以優秀的中華木土文化為背景,以榫卯為載體,從更高的要求和不同的角度,考查考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圖形的轉化能力;理科數學全國I卷第10題以古希臘數學家希波克拉底在研究化圓為方問題時曾研究過的圖形為背景,設計了一個幾何概型問題,引導考生熱愛數學文化,關注幾何之美。

【英語】

2018年高考英語全國I卷寫作部分第二節設置了外國朋友將到中國家庭做客的情境,要求考生寫一封郵件告知在中國家庭做客的基本習俗;全國II卷語言知識運用部分第二節語篇介紹了中國近年來根據人民膳食變化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為全球生態環境保護作出貢獻;全國III卷閱讀理解部分的一篇文章報道了中國建築設計師在其作品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獲得國際獎項,讓世界瞭解中國的消息。

這些語篇的選擇和題目設置在自然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宣傳介紹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引導學生在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偉大民族精神的同時,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自信”。

【理綜】

化學試題挖掘古代科技文獻,以我國古代化學化工成果為情境命制試題,例如理科綜合全國II卷第26題中提到“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製得和使用金屬鋅的國家”,理科綜合全國III卷第35題中提到“《中華本草》等中醫典籍中,記載了爐甘石(碳酸鋅)入藥,可用於治療皮膚炎症或表面創傷”。

生物試題選取我國傑出生命科學技術成果為素材進行設計,以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理科綜合全國III卷第1題考查由我國科學家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引入1965年由我國科學家率先完成的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這一里程碑式的壯舉,引導學生體會科學先賢在科學研究過程中鍥而不捨的拼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同時加強學生為祖國發展拼搏的社會責任感。

鉅變六:高考改革後,這幾科要翻身

高考改革後,選考科目實行“6選3”,學生根據自己特長、偏好等分別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門科目中選出3門作為選考科目,其餘作為學考科目,選考成績採用“等級賦分”的方式獲得。考生總成績由語數外3個科目(必考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選考科目)成績組成。

按照“6選3”模式,高考科目組合方式有20種不同的選擇。如果僅從各學科的角度來考慮,20種選擇中似乎沒有一種是完美的,沒有一種是可以讓你高枕無憂得高分,輕輕鬆鬆上名校的“最佳選擇”!

2017年高考,浙江省透露了省內選科報考的數據,結果讓人驚訝。原先預想的熱門選考科目物理遇冷,對數理邏輯要求不高的地理、生物、歷史、政治成為選考人數較多的學科。

今年高考6大變化,將影響明年高考!

歷史、政治被選擇幾率增加,對偏重理科學習的社會大氛圍來說,是一個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