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武漢之北,板栗滿山坳


八月,武漢之北,板栗滿山坳

文 | 圖:侯豔霞(姚集)


八月入秋,板栗漸熟。

陂北的板栗樹大多分散在路邊田頭、荒野河灘,灄水河畔的“大河山”(姚集境內)並不高,山體呈梯田狀層次分明,遍佈板栗樹——根深葉茂、濃廕庇日,樹下枯草叢生、枝條縱橫。

隔壁姐姐約我次日早晨上“大河山”撿板栗時,還有點躊躇不決,因為去年的經歷並不輕鬆,現在想起來,仍心有餘悸。

八月,武漢之北,板栗滿山坳


八月,武漢之北,板栗滿山坳


去年中秋,陰雨綿綿,趁著雨後的清涼,我們沿一條小徑上山,漸近,路已無。所謂的路,只不過是前面的人一腳腳踩出來的草叢路,山上枯枝敗葉牽牽絆絆,著實難行。

山上盤桓許久,竟記不起從何處上來的。隨我一起的愛英,也久喚不見。只得一個人匆匆下山。

小路已無蹤。撿一根長棍,撥開淹沒頭頂的葦草,深一腳淺一腳,腳下溝渠縱橫,草中飛蟲四散。終於突圍成功,重新找回水泥路,籃內的板栗不覺已在倉惶中撒丟大半。

八月,武漢之北,板栗滿山坳


八月,武漢之北,板栗滿山坳


隔壁香姐提了一籃板慄送我,果實個大橢圓,不輸去年模樣。也許,秋高氣爽的天氣更適合上山撿拾板栗吧。山下曾經野草漫漫的荒田,年初已被人承包挖塘養蝦,沿著塘堰上山,應該會輕鬆許多。

一籃,一帽,一棍,是撿拾板栗人的標配,我和香姐簡單裝備停當,相約上山。

山並不高,山上梯次分明,每一梯次間有一人高的距離,我們處於不同層次,並行向前。陽光透過慄樹的枝葉照射下來,地上斑斑駁駁,多了幾絲清涼。

八月,武漢之北,板栗滿山坳


八月,武漢之北,板栗滿山坳


樹上的果實經太陽連日暴曬,炸裂開來,微風吹過,颯颯落地。落地的已有板栗迸出,散入草叢、樹下、池邊。帽子是必須要戴的,人在樹下被板栗刺打中是極其危險的。樹下的板栗殼鋪一地,估計已有先行人撿拾了板栗。

清風徐來,板栗簌簌而下,無須拿棍子敲打,只隨意撥弄草叢,竟也收穫頗豐。有些未脫殼而出的,只消以手中棍子輕輕敲擊,板栗也就應聲而出,瞬間隱於綠草枯枝之間。

每一處的板栗樹因品種不同,果實的成熟期也不同,香姐帶我去的位置總是那麼精確無誤,雖然草深,但看著滿籃的收穫,卻也心滿意足。

八月,武漢之北,板栗滿山坳


八月,武漢之北,板栗滿山坳


隨香姐從山東側轉移至山北,板栗樹的枝條垂下,枝上有板栗果已裂開,將落未落。拿手中木棍輕輕敲打,果實撲簌簌掉下,棍子撥弄刺坨,手腳並用,輕鬆撿拾入籃。

山上碰上何娣姐,陂音陂語講述她的售賣板栗經歷,確也是教人回味無窮:

“撿了板栗挑到該上氣賣,想賣哪個是哪個,不曉得幾好。”

“上門來收的人六角錢的價,氣待喔挑倒擔子哦斯地往該上跑,後面收板栗的攔到我,問喔為麼斯不耳他。喔心裡想,還六角一斤,奏是臭不耳嗯!自噶賣不曉待幾快活,十塊三斤喔啫想賣奏賣。”

八月,武漢之北,板栗滿山坳


八月,武漢之北,板栗滿山坳


板栗的收穫大約延續一個月,家家婦孺出動撿拾,多用以親戚相送、友朋相贈。因板栗易生蟲,每家都拿出筲箕在門前攤曬,晚上撒幾顆花椒或辣椒頻頻翻動。用當地土話奏是:“板栗,板栗,奏是要多板多動。”

新鮮板栗燒仔雞是中秋節期間最美味的待客佳餚,吃不完的板栗以刀開小口,入鍋撒鹽翻炒,晾乾放入冰箱,可保存至春節做零食。

八月板栗香自來,桂花月餅團圓在。

春來秋往一寒暑,瓜田李下暢開懷。

關於作者 侯豔霞,來自河南袁世凱故里,嫁入黎元洪老家黃陂北鄉。喜歡旅遊和文字,鍾情於黃陂的山水風光、人文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