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原則」 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文章有個好結尾

結尾,作為文章的收束環節,要做到重申主題,明確中心,又要適當拔高,彰顯高度。而廣大考生在結尾寫作時,往往“點不透題,空套拔高”。在此,中公教育專家給大家介紹結尾寫法的三句基本原則,幫助大家寫“好”結尾:

第一原則:宜短小精悍,忌長篇大論。

文章寫作中,往往有“鳳頭,豬肚,豹尾”的提法。“豹尾”也直接點名結尾要“短小精悍”。根據申論文章的結構,建議字數在100左右即可。而有些考生在結尾寫作中動輒200-300字,完全是贅餘:一則在結構上不美觀;二則因為加入了過多的信息會讓主題不夠明確。對此,中公教育建議:結尾宜短不宜長,100-150字即可,重申主題最重要。

第二原則:宜直點主題,忌堆砌辭藻。

很多考生結尾寫作中會盲目追求結尾的“新穎,生動”,引用大量名言警句和領導幹部講話,以為可以憑藉“有文采”的句式堆砌能獲得閱卷考官的青睞。其實不然,結尾的寫作固然可以引用,但是一句名言足矣,過多的句式堆砌給人“班門弄斧”的感覺。對此,中公教育建議:結尾點題,直接亮明主題觀點即可,不要過度堆砌名言。

第三原則:宜適當拔高,忌假大空套。

結尾作為最後的總結點題部分,在實際寫作過程中,考生一般比較喜歡採用理論熱詞、政策方針等表述拔高主題,但實際操作過過程中往往“用力過猛”,導致假大空套——動輒就為了實現中國夢而奮鬥;動輒就是實現和諧社會......這樣不結合材料以及題目實際,而“一刀切”的拔高,會讓結尾變成“毫無營養的”假話、空話、套話。

而結尾的拔高關鍵在把握一個“度”—適度拔高:要結合論證的主題,聯繫社會生活實際,上升到“五位一體”——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方面的核心理論詞即可。以四川2014年下半年的真題為例,根據對題目和材料邏輯的分析整合得出主題:破解垃圾難題,推動綠色發展。那麼寫結尾的時候,如果拔高,我們就可以談到“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將中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等表述,而不是簡單的“實現中國夢”。再次提醒廣大考生:結尾點明主題後,結合其所在領域適度拔高。

中公教育專家建議廣大考生一定遵循“三條原則”,多多練習不同形式結尾的寫法,最終寫出讓考官驚豔的“豹尾”!

淮安中公教育(hajyrc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