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在市井不受待见,到了朝廷如鱼得水,这正是宋江看不下去的!

高俅,可以说是整部《水浒传》的主要背景人物。水泊梁山108位好汉之所以沦为草寇,主要就是被高俅以及高俅代表的一类官僚所逼。所以《水浒》开篇就介绍了高俅的发迹过程,篇幅很短,只有半回的文字,几乎是一笔带过的。这样一个重要人物,作者施耐庵为什么不多用些笔墨呢?是作者的失误吗?当然不是,这样写恰恰说明一个问题:高俅的仕途太顺了。实际上高俅升职的速度比施耐庵写的速度快更多,只用了半年就从一个流氓成长为殿帅府太尉(最高军事长官),真正算得上“一步登天”,因为当时的统治者对高俅这样的“人才”正是求“之”若渴。

高俅在市井不受待见,到了朝廷如鱼得水,这正是宋江看不下去的!

高俅

那么高俅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会如此的“稀罕人”呢?

高俅本是东京一个泼皮无赖,打架斗殴、惹是生非,连他的父亲都受不了他,只能把他告到官府,被“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真的是个“爹舍娘不要”的货。不但如此,整个东京城的人民都不许他回东京。

高俅在市井不受待见,到了朝廷如鱼得水,这正是宋江看不下去的!

无奈之下,高俅只好投奔了淮西一个开赌场的闲人,柳世权,此人又专好结交闲人,二人正好臭味相投,高俅在他家一住就是三年。但是跟着他没前途,还是想回东京。柳世权就修书一封把他推荐给东京的一个亲戚,董将仕。这个董将仕是正经生意,骨头眼儿里看不起高俅这种混混,怕带坏自己的孩子。于是,又修书一封,把他推荐给了“小苏学士”。小苏学士是读书人,并且还是个清高的读书人,对高俅这种人更是嗤之以鼻。第二天便又修书一封,让他去了小王都太尉的府上当亲随。小王都太尉是皇亲,当朝皇帝的妹夫(这就接近高层了),这些人游手好闲、声色犬马,专门需要那些浮浪子弟做亲随,因为正经人干不好。

高俅在市井不受待见,到了朝廷如鱼得水,这正是宋江看不下去的!

可是,老天爷还嫌对高俅做的不够,又加了一次巧合。那就是遇到冥冥之中未来的皇帝端王,恰恰又与端王有共同爱好:踢球。就是这次巧合,让高俅一步登天,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从此,徽宗一边搞艺术一边踢球,高俅一边侍候皇帝,一边结党营私、欺压良善。百姓却跟着遭殃了。这才引出来之后的一百零八好汉聚义水泊梁山的故事。

高俅在市井不受待见,到了朝廷如鱼得水,这正是宋江看不下去的!

高俅在市井不受待见,到了朝廷如鱼得水,这正是宋江看不下去的!

梁山好汉

这里边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高俅越王上层走越受欢迎。这是为什呢?

这就是《水浒传》全书的写作背景。因为那个时候的北宋朝廷,已经从开始腐败变质,贬谪贤能、重用纨绔;官吏们也不再为了国家社稷,都是为了逢迎上级,假公济私,没有人再为百姓考虑,高俅就是这类官员的代表。徽宗虽高高在上,然回馈无能、双眼蒙蔽,对百姓疾苦置若罔闻。宋江代表的一帮人在这个时候揭竿而起,反对北宋显得合情合理。

高俅在市井不受待见,到了朝廷如鱼得水,这正是宋江看不下去的!

高俅

高俅在市井不受待见,到了朝廷如鱼得水,这正是宋江看不下去的!

宋徽宗

还有一层意思:就算当时的王朝再腐败,凭借老百姓的力量推翻,也是无济于事,《水浒》中宋江等108好汉的结局是遗憾的。然而这并不代表北宋不会被替代。虽然宋江等人推不翻它,但是,只要有徽宗这样的皇帝在位、只要有高俅这样的官僚把持朝政,等待它的终将是覆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