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换储物,榻榻米到底值不值

榻榻米,以一种雨后春笋的架势登陆到了家装市场。收纳、休闲、睡觉似乎榻榻米可以完美的将这三个功能结合在一起。好多人纷纷被榻榻米种草,那真实的榻榻米是什么样的呢?

榻榻米or地台

一提起榻榻米,大家想到的榻榻米都是“坐地起架,超大收纳、喝茶聊天、休息小憩。”外观美丽,功能强大。

似乎在大家印象中,榻榻米的形象就是这样。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榻榻米在日本就是一个垫子,一般就是与地板齐平,就像哆啦A梦中,大雄的家一样。

高度换储物,榻榻米到底值不值

而那种“坐地起架”的台子是地台。榻榻米和地台之间本不是天生一对,只是国人将他们硬凑成了“两口子”。

那榻榻米究竟适不适合我们的生活呢?

传统的榻榻米由“表”、“床”、“缘”三部分组成。

表就是指榻榻米的表层,一般有两种材质,一种是一种草面席,一种纸面席。

草面席的榻榻米主要使用的材质为蔺草,因为蔺草本身的特性,草面席的透气性好,有湿度调节和除臭作用,适用于卧室和不经常使用的房间。

高度换储物,榻榻米到底值不值

纸面席相对于草面席更结实,并且具有防水功能,适合有小孩的家庭等使用频率较高的房间。

床指的是,榻榻米中的填充物。榻榻米中常用的填充物有4种。

稻草芯:稻草芯是将多层稻草压缩而成的,稻草质感较软而且天然清香环保,但是防潮一般,不适合潮湿地带使用。而且稻草芯会比较重,不方便拿起来,所以保养上也是个问题。而且稻草芯的榻榻米容易生虫。但因为材料本身的特性,稻草制成的榻榻米冬暖夏凉。

无纺布料床:它是一种环保可降解的材料、有些衣服的成分就是无纺布。服装布料的编织是经纬编织,而榻榻米芯是叠压编织,具有更稳定的效果。这也就是无纺布芯的榻榻米不易变形且平整的原因。还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等特点,适合江南潮湿地带使用。

椰棕芯:相对稻草芯更软且轻。但是受热容易膨胀,不适合北方有暖气的地方。

高度换储物,榻榻米到底值不值

高度换储物,榻榻米到底值不值

木质纤维板芯:防潮但偏硬,就像坐在木地板上差不多,且不受热。所以有地暖的家里不能使用,会导致榻榻米的酥化。一般与稻草芯混合使用,单独使用不会很舒服。

缘就是将整个榻榻米的芯和表全部包起来。

高度换储物,榻榻米到底值不值

榻榻米用来当地板的舒适度确实很棒,脚感柔软,而且天然植物的编制表面能一定程度调节湿度。

但坐卧的体验就没想象中的好了,真心和床没法比,即使铺上了棉褥子也还是硬的难受。而且,长期睡在过硬的床板上,还会对腰椎造成损害。

现在很多人在榻榻米上加床,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榻榻米的舒适度真的很低。

高度换储物,榻榻米到底值不值

鸡肋的收纳能力

榻榻米本身是没有任何储物能力的,所以收纳的任务就交给了地台。这也是为什么国人把地台和榻榻米强行配对的原因。

榻榻米的边缘一般会做抽屉,但因为受到五金件的限制,抽屉的进深最大只能做到60cm。也就是说,榻榻米纵深不超过60cm的可以用抽拉式的抽屉。

高度换储物,榻榻米到底值不值

如果深于这个尺寸就得用上掀式的柜子。每次拿取物品,就需要掀开厚厚的榻榻米垫,极为不方便。

而且地台是非常不灵活的,一旦打上地台,就很难移动。空间用途是随时间变化的,如原来家里没有老人,老人来了以后,上上下下的地台非常不方便。

这时候地台就成了一个麻烦,可地台连拆掉都很麻烦,还不如窗帘、屏风等隔断灵活机动。

普通地台一般15-20cm即可,但是如果做储物还要做升降桌的就需要在35-45cm左右。榻榻米很硬,睡觉时需要在加一个床垫。这样下来牺牲的层高就比较多了。

虽然牺牲了层高,但地台的收纳能力不如入墙式大立柜强,而且取用特别不方便。

高度换储物,榻榻米到底值不值

打理困难

榻榻米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娇弱的姑娘,风吹不得,日晒不得,雨淋不得。

天然的榻榻米最好3-5年要换一次。 下雨不能碰到水,不然会发霉;也不能经常被阳光晒,不然榻榻米会褪色。所以榻榻米尽量不要靠窗安装。

平常清理的时候就用干布或者吸尘器清理,不能用湿抹布擦榻榻米,不然会发霉长虫,时间长了就会很难闻。

榻榻米是植物需要呼吸,不要经常覆盖东西在上面。

至少每半年要暴晒一次榻榻米,避免蛀虫。梅雨季过后也要晾晒一下。

高度换储物,榻榻米到底值不值

其实,如果想要那种席地而坐,可以翻滚的家,我们还有好多方法可以实现。一块好地毯、一张瑜伽垫、一张聚酯纤维坐垫、一条床褥、甚至一卷传统草席,都能获得很棒的体验,不单单只有榻榻米一个选择。

或者在靠窗边的角落摆放低矮的家具,例如懒人沙发、矮桌矮柜矮茶几。如果不嫌清理地毯麻烦,那么地毯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如果家中有地暖,冬天的舒适度真的是超级爽。

榻榻米源于中国,盛在日本,但现在榻榻米也在淡出日本人们的生活。但榻榻米在国内的热度,除了无良商家的炒作,还有一些人只是为了好看。但榻榻米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对于我们来说实用性并不高。家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的生活和他息息相关。所以,让我们一起装一个减少缺憾的家吧.(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