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道故居開啓第一課 浙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開學典禮很特別

2018-09-22 13:2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夏晴 夏淨 攝影 周琳芝 朱鑫美

望道故居开启第一课 浙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开学典礼很特别

一塘清水一半入義烏一半入浦江,義烏城西街道分水塘村因此得名,又因陳望道在此首譯《共產黨宣言》讓它承載著獨特的記憶和榮耀。

日前,這裡迎來了一批年輕的客人,浙江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陳望道故居召開了2018級新生開學典禮暨理想信念專題教育,學生們在回憶往昔中開始了一場非比尋常的“大學第一課”。

“作為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生,和在學校內召開新生開學典禮相比,不如直接到陳望道故居來親身體會更有意義,可以讓學生們在這入學第一課中加深對自己的身份、責任、使命的理解。”浙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相關負責人說,學習馬克思主義繞不開《共產黨宣言》,而學習《共產黨宣言》陳望道的故事則能讓學生們更能體會到信仰的味道。

望道故居开启第一课 浙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开学典礼很特别

1920年春節前,回到故鄉分水塘的陳望道開始了翻譯《共產黨宣言》工作,在一間小柴房裡,歷時兩個月完成翻譯,這期間還發生了讓後人長記的小故事,專心翻譯的陳望道把墨汁當紅糖吃進嘴中,母親詢問時還回答“紅糖夠甜”,這也讓信仰有了味道。

1920年8月,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在上海出版,此後萬千革命志士因為讀了這本書走上了共產主義革命道路。

“初入大學,學生們首先就是要弄清楚自己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作為前人陳望道先生的事蹟可以更好的幫助他們去思考。”浙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李建華教授在開學第一課上就給新生們提出了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

李建華教授說,作為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首先就應該做“一個懂政治的人”,要堅守信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其次應當做“一個有思想的人”,積極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要精讀、常讀《共產黨宣言》等馬列經典著作;最後還應該做“一個有能力的人”,要心懷國家情,運用自己的能力改變世界,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而參觀完陳望道故居,瞭解完陳望道翻譯故事,也讓學生們倍感受益。

望道故居开启第一课 浙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开学典礼很特别

“先生就是在這間簡陋的柴房裡,因專注於翻譯《共產黨宣言》,錯把墨汁當紅糖蘸粽子吃了下去,眼前重現當日的舊景,耳邊響起那年的故事,真理的光芒創越時光重新力量。”政教162班徐依泓同學說,作為一位馬克思主義學院學子,就應當保持專業底色、恪守初心,做又紅又專的馬院人,同時要立足新時代、開拓新視界,擔當起馬克思主義學科發展的重任,做弄潮青春的新青馬。

“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知道怎樣愛國。”政教182班的新生陳鵬金是有兩年軍旅生活的退役軍人,陳望道先生事蹟則讓他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心懷偉大祖國,勇於社會擔當。

在這場特別的開學典禮上,浙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除了在現場給各個新生班主任頒發了聘書,還為新生們精心準備了一份含有中國夢列些叢書與專業經典書籍的“智慧大禮包”,讓新生們能在這些書籍幫助下開啟一扇扇智慧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