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駢文《黃山賦》

袁瑞良

黃山兮,山之極品,美之圖騰。妖嬈天下兮,魅冠五洲。形神俱美兮,勢氣兼備。有其高者,無其俏;有其險者,無其嬌;有其秀者,無其美;有其奇者,無其媚。徐霞客登黃山而天下無山,嘆為“觀止”。李太白過黃山而文思泉湧,口吐華章。往者已矣,來者噓唏,豈能不踵武先賢,由慨而慷!

現代駢文《黃山賦》

黃山美景甲天下

黃山之名兮,無仙而名。曾為滄海兮,兀然成峰。源於自然之妙筆兮,得自造化之神工。經印支造山之運動兮,歷四紀冰川之洗禮。崖斷成壑兮,石隆成峰。壁如刀削兮,嶺刻斧痕。名播宇內兮,無仙自成。昔劉禹錫作《陋室銘》兮,有千古絕吟:“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望黃山而思此語兮,無以認同。黃山無仙兮,名自已成。未因無仙而埋名於庶人腳下與徽州土中。黃山之例兮,難以證劉氏之論。以是斷之,山之成名兮,豈皆仙之功!設若誠而有山兮,何需借仙而名?設若虛而非山兮,仙又如何使其成名?故借仙而名之山,非山而屬丘陵。丘小而心大兮,陵低而欲高。丘而欲山兮,缺山之體。陵而欲峰兮,少峰之石。欲滿欲山之望兮,欲足欲峰之心。借仙之名而名兮,仗仙之勢而尊。故借仙之名而名之山兮,名偽而非真。仗仙之勢而尊之峰兮,形虛而實非。雖呈一時之盛兮,難享長久之榮。故山者成名兮,憑自身之功,非靠神靈。劉禹錫之言兮,不可做通行之論。黃山久盛不衰之因兮,即在無偽而存真。持天生之質樸兮,擁自然之純真。不求仙之粉飾兮,不恃仙而尊。自鑄恆久之勢兮,避曇花之朝夕。山尚如此兮,人亦如斯。悠遊之君兮,當有所思。名不可盜兮,世不可欺。盜名亦盜兮,欺世自欺。山尚不盜兮,人豈自欺!

黃山之魂兮,寡慾清心。不求奢華之形兮,不發喧囂之音。不求尊貴之位兮,不慕虛浮之名。不與五嶽奪寵兮,不與三山爭鋒。風裹之而不去兮,雨淋之而從容。雷擊之而不避兮,電閃之而無聲。雲來而冷眼相對兮,霧去而任其縱橫。顯貴不足以移其志兮,貧賤不足以改其心。聞譽而不喜兮,遇誹而不悲。冷對長空兮,禮下庶民。蒼山如此兮,何況世人。得一時之勢兮,不可狂而忘本。享一時之榮兮,不可樂而忘形。遭一時之屈兮,不可痛而違心。遇強權之勢兮,不可典當靈魂!

現代駢文《黃山賦》

黃山雲海

黃山之勢兮,巍峨摩天。倚長天而望瀚海兮,豎巨壁以斷長風。踏雲濤以破浪兮,穿霧海而飛舟。東觀泰嶽兮,聽孔子之論天下大小;西望長安兮,看華山之下兵馬闌珊;南眺江淮兮,囑揚子之水勿泛波瀾;北視九華兮,乞地藏之施無量佛緣;遙寄富士瓊頂兮,戒生軍國之心;俯瞰眼下群峰兮,勿忘徽州文明。巍巍之勢兮,浩浩之神。眾山俯首兮,擁而為尊。

現代駢文《黃山賦》

五嶽歸來不看山

黃山之形兮,山之大成。若五嶽之微雕兮,似名山之縮影。不在五嶽之尊兮,而超五嶽之榮。不屬五嶽之列兮,而藏五嶽之形。雄奇險秀兮,隱匿其中。雖無珠峰之高兮,亦有託天之頂。雖遜泰岱之雄兮,亦有虎踞之峰。雖少衡嶽之勢兮,卻也天都入雲,令五嶽歸來之客,拍案稱奇。雖欠太華之險兮,卻也峰如薄刀,壁若巨刃,使海外觀光之賓,望而汗冷。千峰交錯兮,合築其骨。萬壑縱橫兮,互結其脈。絲絨碧草兮,漫遮其體。紅花綠樹兮,遍飾其身。霧裹奇峰兮,千般幻化。雲遮妙嶺兮,萬轉風情。猿啼鹿鳴兮,鳥唱溪吟。山若俠骨兮,盡顯崑崙之勢。谷若柔腸兮,遍灑田園之情。

黃山之文兮,山水相融。山激人之智兮,水啟人之心。文傳山之美兮,詩賦水之靈。山名水色美兮,文史悠而豐。含神話之玄妙兮,留名家之吟詠。傳軒轅煉丹之羽化兮,述女媧補天之剩紫石。記觀音抗旨之敗天兵兮,敘鰲魚吞舟之折金鉤。藏程朱理學之經典兮,含戴震樸學之考證。留詩仙李白之絕唱兮,遺鐵笛吹雲之狂吟。匯學證詩詞而成智慧之海兮,集繪畫雕刻而作藝術之源。融山水於瀚墨兮,存價值之永恆。源遠而流長兮,傳承古今。

現代駢文《黃山賦》

日出時的壯觀

黃山之景兮,美奐美崙。登斯山而望兮,妙境紛呈。藏雄渾之氣兮,含浩然之神。具奇異之形兮,凝聖潔之心。繪妙然之景兮,吐溫柔之情。其氣其勢兮,其形其心;其魂其神兮,其景其情。融於峰巒兮,化於松;隱於雲霧兮,藏於石。峰兮松兮,霧雲石。各有奇觀兮,各藏美景。一賦難述兮,分而賦之。

作者簡介:袁瑞良(1950年7月—),河北寬城人。國家一級作家,著名辭賦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協會員,散文學會會員,詩歌學會會員,大學文化。曾任葉飛將軍秘書、福建莆田市副市長、南通市副市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