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者》:在歷史的回溯中重溫信仰的力量

《信仰者》:在歷史的回溯中重溫信仰的力量

《信仰者》:在歷史的回溯中重溫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一個人賴以生存的精神動力,信仰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的精神支柱。羅曼·羅蘭曾說過:“整個人生是一幕信仰之劇。沒有信仰,生命頓時就毀滅了。堅強的靈魂在驅使時間的大地上前進時,就像石頭在湖上漂流,沒有信仰的人就會下沉。”在這個日益浮躁的社會,如果缺乏信仰,人就會因為缺少奮鬥的動力而停滯不前,會因為懈怠放鬆而苟且偷安。我們需要回望過去的歷史傳統,在革命先烈的熱血事蹟中重溫信仰的神聖。在這個炙熱的七月,影片《信仰者》的上映無疑是對信仰的一次久違而珍貴的回溯,影片根據真實的人物故事改編,講述了革命先烈方誌敏帶領紅十軍團北上抗日,路途不幸被俘,入獄後抱定信仰、絕不屈服,身陷囹圄依然堅持寫作,壯烈犧牲前為後世留下泣血著作的故事。 該片由楊虎執導,黃少祺、王力可、趙毅、盧海華等實力派演員共挑大樑,八一電影製片廠資深演員李幼斌傾情客串。歷史雖然已經過去,但先烈們的革命精神和對信仰的追求不應當被遺忘,在槍林彈雨中那些革命前輩們浴血奮戰的身姿也不應當被遺忘。這樣一部意蘊深刻又極具藝術性的電影在如今浮躁的電影市場下可謂是一股清流,它值得被更多的觀眾看到,激發眾人對於信仰深層次的的思考。

《信仰者》:在歷史的回溯中重溫信仰的力量

《信仰者》立足於真實歷史,力求還原最寫實的戰火歲月,這樣的真實不僅僅體現在戰爭場面的真實、人物妝發和道具的真實,也體現在對於人物塑造上的真實,片中出現的角色沒有絕對的“好壞”、“正反”之分,對於國共兩黨雙方人物的刻畫都很立體,沒有被塑造變成扁平化的好人或壞人。敵軍旅長王耀武在俘虜了方誌敏等一批紅軍高級將領後,認為紅軍都是好樣的,只不過是信仰不同而已。在對方誌敏進行談話的時候,也親自為他將審訊用的犯人椅換成了正常的椅子。這樣細節的刻畫不僅能豐富人物形象,也能營造出更加真實的感覺,讓人對於歷史也產生更多的思考。片中很少出現刻板的說教性的臺詞,更多的是以一種通過真實感的塑造去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情不自禁地為那個年代的革命者們所打動。這也是這部影片很適合90後、00後等年輕人觀看的原因,創作者不是用一種高高在上的訓誡的方式去對觀眾進行說教,而是通過藝術手段去塑造戲劇性的情節吸引觀眾的目光,不知不覺間讓他們感同身受。雖然那段歷史距今已經有著八十多年的時光,但藝術的呈現能讓觀眾輕易地跨過這道歲月的鴻溝去觸摸那段我們雖未親身經歷但卻是確確實實存在過的歷史。

《信仰者》:在歷史的回溯中重溫信仰的力量

《信仰者》在敘事上沒有采用經典的線性敘事,而是使用了倒敘的手法,先將方誌敏被抓淪為俘虜後的狀態呈獻給觀眾,然後再將他過去的事蹟娓娓道來,影片不斷在現在與過去兩個時空間來回切換,觀眾一開始就知道了方誌敏悲劇性的結局,因而在觀影過程中會帶著一種悲壯的情緒,而過去與現在兩個是空間的對比也能讓這種悲劇效果加劇。那些往昔美好的日子,比如與戰友們的真摯情誼,與妻子的溫存時光,打仗時的躊躇滿志,與現在深陷監獄中的狀態形成鮮明的對比,觀眾在看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這些美好的日子最終會以方誌敏最終大哥犧牲作為結束,卻無力阻止只能看著他一步步走向最終死亡的宿命。這樣的藝術處理手法著實精妙卻又恰到好處,盡顯導演對於敘事把握的功力之深。

《信仰者》:在歷史的回溯中重溫信仰的力量

在驕陽似火的盛夏時節,《信仰者》在這個七月點燃了那段逝去的戰火歲月,讓觀眾穿越時空深切體會到了革命先烈們堅定的意志和對革命事業的不懈追求與信仰。以一種大格局、大視野再現了那段真實的歷史,用極具藝術性的創作手法吸引了年輕觀眾對於歷史的關注。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誠意之作,在看完之後,除了對於大場面產生了視聽上的感官愉悅,還能讓人對信仰、對初心的精神產生深刻的思索,這對於中國電影而言是很難能可貴的。希望以後的電影市場上能出現更多這樣的誠意之作,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觀眾能夠去影院感受這部《信仰者》所帶來的震撼深思。

《信仰者》:在歷史的回溯中重溫信仰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