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刺眼的光芒更動人

№1

今天整理一些材料,每頁上有不同的人名,

來自不同的地方,上面的照片也是截然不同。

翻過一本,幾十個人就從眼前掠過。

如此反覆,幾百人就這麼“擦肩而過”了。

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人,

地方名字很美,桐琴鎮、陶莊鎮、南莫鎮、香坊區、木石鎮。

他們的神態下藏著各色喜怒哀樂,有的眉頭緊鎖,有的沉靜、毫無波瀾。

相同的是,作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呈現在一張不大不小的A4紙上。

不刺眼的光芒更動人

這和在馬路上與陌生人相見,又埋頭繼續向前的感覺不同。

我們每天走在路上,會與無數人相遇,走過了就是過了,頂多是目光交錯,大多是看著手機和地面。

而手中的一張張紙卻給人以實感。

不看經歷,不看家庭,一個人以文字及照片的形式完全能夠定義其唯一性,

是一個很奇妙的事情。

不刺眼的光芒更動人

都說,每個人如同一片葉子,是有其獨特性的。

確實,每個人都有其特質的點,是旁人所沒有的。

這一個個點,串聯起環境的一個個面,進而構建起相對穩定的人際關係網。

有人說,其實一生當中,我們的周邊環境,無論是人還是接觸的事物,都是有限的。

換句話說,能對自己和自己向外產生一定影響的人其實變數不大。

一個新環境,到一定階段後,就會變成熟人社會。

不刺眼的光芒更動人

昨天和朋友聊起,說起熟人社會的好與不好。

每個事情都有兩面性,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對立。當然,我們也很難改變。

不過,在熟人社會,我們會不自覺構築自己的“人設”,不管是自主或者被動。

很多事情的出發點是自己,但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進而發生偏離。

當發覺違背初衷時,要麼有人會繼續做叛逆者,追求腦海中的真實與自己。

有的,則一邊不安於此,卻又沉溺其中。

大多數人屬於後者。

不刺眼的光芒更動人

當看著那一張張陌生人的照片,

在她或他所處的環境下,是如何的性格與處事。

旁人眼裡所見的樣子,是他們想要呈現出的模樣,還是就是他們真實的樣子。

社會中的各種因素塑造出一個人,又投擲變數使其有不斷改變的可能性。

№2

蠻早以前,看過一部真人秀,叫bigbrother。

和現在那些有劇本的演出來的真人秀不同,非常真實,有點拷問人性,還有不同價值觀和策略的撞擊。

不刺眼的光芒更動人

十幾個參賽者同住一個屋簷下,設定很多任務,

規定“住在這個屋裡的人要經過不斷相互淘汰只能留下一個人,並且這個人能贏得50萬美金”。

50萬美金成為這檔經典真人秀節目的發動機,

也使我們能看到在這個慾望的驅動下,

不同人的反應和採取的策略或者說手段。

不刺眼的光芒更動人

一個遊戲,就可能顛倒乾坤。

也能窺見這個屋簷下,人們內心的慾望不斷被攪動,

進而打破日常的規矩,這也是其魅力所在。

舉幾個簡單例子。

一旦有人成為房主,即可以提名兩位待淘汰人選,可以說權利是很大的。

其他選手就會一擁而上,各種巴結房主。

即使之前關係不好,也會變著法兒的討好。

每個人都想成為最後的得獎者,

因此不斷尋找可以合作的聯盟,

又因為彼此的不信任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破裂。

不刺眼的光芒更動人

當然,如果都是這麼“黑暗”的部分,就不那麼有趣了。

有意思的是,你能看到即使在不堪之下,依舊會透出不少光芒來。

那些光芒,都是最真實的不堪下泛出來的。

也許,這也是給我們觀者的一些啟發與感悟。

這個世界沒你想的那麼好,也沒你想的那麼差。

我們都會覺得自己是特別的,也確實如此,但在這個大浪中,太微不足道了。

但作為自己,如何身處其中,不沉溺於此,又能像第十季的dan一樣贏得自己的“50萬美元”。

隱在低處,不刺眼的光芒會更動人。

№3

一個人的性格、行為等等的形成,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影響力有很大的比重。

這個節目,就是創造一個絕對的封閉環境,與原先所處的環境截然不同。

當你的環境完全變成另外一個時空,你就會發現自己可以不是原來“設定”下的自己了。

你的心理習慣,言行舉止,會開始接納新的環境,並極有可能向另一個面發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很難遇到完全脫離現實的環境。

很好奇,如果將自己投身於類似情境中,會是什麼樣子。

不刺眼的光芒更動人

不過真實的做自己,終究是需要代價的。

這個代價在於有多大的承受能力。

《艋舺》裡說,

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要往那個方向倒。

年輕的時候,我也曾經以為自己是風,

可是最後遍體鱗傷,我才知道,原來我們都是草。

是草又如何,不堪一擊何嘗不是刀槍不入。

願你還可以在繁雜的世界裡

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