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之光|傑出人民教師潘正祥:來閩打造高校科研「新勢力」

人物名片


師範之光|傑出人民教師潘正祥:來閩打造高校科研“新勢力”


潘正祥,教授,現為福建工程學院校長助理、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2010年入選中組部第五批“創新千人計劃”特聘專家、2017年入選福建省第五批引才“百人計劃”創新人才、2018年入選福建省第一批引進臺灣高層次人才“百人計劃”。2017年8月,在Guide2Research發佈的全球計算機領域頂級科學家排名中,位列中國第15名。

“專利申請出來,有成就感;培養了一個學生,看著他拿到博士學位,這也是一種成就感。”

——潘正祥

注重“內修和外養” 打造教學科研團隊

1996年,潘正祥在英國愛丁堡大學電機系拿到博士學位,畢業後,任職於臺灣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他與祖國大陸高校的結緣,可以追溯到1997年。那年,他在北京的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認識了自動化測試領域知名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孫聖和教授。1998年,他就開始以“副導師”的身份,與孫聖和合作培養研究生。2003年他擔任哈爾濱工業大學特聘教授,2008年起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特聘教授、臺灣人工智能學會常務理事等職。期間,潘正祥積極推進兩岸學術交流,並先後擔任IEEE、Springer出版之國際會議主席及議程主席30多次。

師範之光|傑出人民教師潘正祥:來閩打造高校科研“新勢力”

2015年1月,潘正祥入職福建工程學院,擔任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一職。上任後,他便馬上著手建設科研團隊,先後成立智能計算課題組、信息安全課題組、圖形圖像處理課題組及大數據技術等課題組,並在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定時召開各課題組的周討論會,通過“傳幫帶”的方式,帶動各課題組的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在潘正祥看來,注重“內修和外養”是促進教師團隊成長的不二法寶。除了每週4個晚上的討論會雷打不動,每週他還定期把海內外的專家請進來,為教師作報告。“定期召開討論會、定期聽報告,剛開始老師們是不習慣的,後來漸漸地習慣了以後,成績也就慢慢出來了。”在潘正祥的帶領下,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每年被SCI/EI收錄的文章由最初的不到十篇,增長到每年百篇左右,專利數也增長了一倍。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經過潘正祥3年半的“傳幫帶”,教學科研團隊建設成效顯著,現已建立大數據技術及網絡信息安全等教學科研團隊。學校先後獲批建設“福建省大數據挖掘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及“數字福建交通大數據研究所”,並於2017年開設國內第二批、省內首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2018年,學校獲批開設“網絡空間安全”本科專業,其帶頭建設的“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入選“福建省雙一流高原學科”。同時,科研團隊中一批青年教師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等高水平項目資助,已逐步建立了學校高層次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潘正祥說:“三年來的努力有了成效,感覺很有成就感,對學校未來的發展也充滿了信心。”

維護兩岸和平發展

推介臺籍教師來閩從教

“當初選擇到福建工程學院來,是因為福建出臺了引入臺籍教師的政策,我可以引薦臺籍教師來這裡組建團隊。”在閩入職以來,潘正祥為推動兩岸學術交流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多方奔走,通過兩岸三地媒體專訪等方式,積極吸引、推介臺灣優秀師資來閩從教。幾年來,受潘正祥影響,一大批臺灣資深教授、青年博士積極投身福建高等教育事業,最高峰時,福建工程學院引進了約30名臺籍教師,這也使福建工程學院被臺灣地區媒體譽為“臺師大本營”。

臺籍教師吳祖楊2011年起就跟隨潘正祥來到祖國大陸高校工作。“潘教授在國際上算是知名學者,他每年都會固定舉辦國際會議,這樣我們這些青年教師就有機會與國際學者進行交流,到各個大學進行訪問活動,提升國際視野與科研能力。”吳祖楊告訴記者,在福建很舒心,不僅在科研水平上得到了提升,在教學方面也受到了福建學子的歡迎,找到了滿滿的成就感。

轉眼潘正祥在福州工作已有三年多的時間,如今他對福建越來越熟悉,資源也越來越豐富。“福建省跟臺灣無論是語言還是飲食都很相近,慶祝的節日基本上也是一樣。在這邊生活工作和在臺灣生活工作,感覺差不多。”潘正祥告訴我們,“堅守在這裡的原因很多,人總是有感情的,跟這邊老師相處得都還挺愉快的。”

作科研育人才 收穫滿滿成就感

師範之光|傑出人民教師潘正祥:來閩打造高校科研“新勢力”

潘正祥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計算、圖像處理、信息安全及信息隱藏、微機器人視覺等。其先後創辦IIH-MSP、ECC、ICGEC、VTCA等四個國際會議,同時他於2009年入選英國工程科技學會IET Fellow,並先後擔任臺灣網絡智能學會理事長等職。2017年8月,Guide2Research發佈了全球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論文期刊、學術會議和科學家等內容的學術影響力排名,潘正祥位列國內第15位,為學校乃至我省爭得了榮譽。

師範之光|傑出人民教師潘正祥:來閩打造高校科研“新勢力”

“將來未知的某種事情,某種設備或者某種技術,你發明出來的話,就會有一種快感。”潘正祥說,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點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發生變化。科技將如何介入大眾的生活?未來生活是什麼模式?在潘正祥看來,對這些問題的不斷思考是一個科研工作者最大的樂趣和挑戰。

師範之光|傑出人民教師潘正祥:來閩打造高校科研“新勢力”

提及眼前最大的願望,潘正祥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希望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做科研,專利申請出來的話,你就會有一個成就感。在教學上,你培養了一個學生,學生拿到碩士學位、博士學位,這也是一種成就感。”在學生眼裡,潘教授“學識淵博、學術前沿資訊掌握透徹”,雖然身兼多種職務,但作為導師,他在培養學生上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正常的碩士生,每天要寫一個報告,每週有一個週報表,這樣老師就很清楚每個學生在做什麼,這樣科研產出的量就會比較大。”潘教授總是對學生的研究工作給予最寬鬆的環境和最無私的幫助,他深切感到作為一名大學教師,培養出一批傑出人才比自己取得一兩項成果更有價值。基於這樣的理念,潘正祥在青年教師和研究生身上,傾注了大量心血。

“每天我都要保證有一兩個小時收集體現最新思想和成果的學術材料,組織年輕教師及研究生們深入學習,讓他們儘早走上研究工作的前沿,儘快趕上國際的步伐。”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潘正祥先後為祖國大陸培養了20餘名博士生、40餘名碩士生,其中兩名博士成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