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五個層次,你站在哪一層?

就像昨天的文章裡說的一樣,一個人的旅行態度,出賣了他的靈魂高度。

一個人的旅行層次,也透露出一個人的素養和旅行境界。

關於旅行,細說有5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1

辣手摧花,到此一遊

這一類的遊客是最不受待見的,受到全世界的譴責。

他們旅行到一個地方,破壞公物,漠視規則,甚至在千年的名勝古蹟處,都要刻上自己的名字,向全世界宣佈,自己曾經來過。

如,5月27日,在四川省宜賓市高縣勝天鎮流米寺景區,一輛越野車在景區人行爬坡梯道上行駛,將有百年曆史的步道石梯碾碎,並不知廉恥的嬉笑作樂。

旅行的五個層次,你站在哪一層?

又如,乘坐飛機旅行,告知熱水需要收費,就將泡好的面潑向空姐。

又如,在吳起縣勝利景區,攀爬紅軍雕像照相。

又如廈門大學著名的“芙蓉隧道”上,亂寫亂畫,惡意塗抹的痕跡。

旅行的五個層次,你站在哪一層?

這樣的行為比比皆是,甚至家長還慫恿孩子攀爬雕像,不知道這樣的教育,對孩子的未來會有什麼好處。

所以,這種不顧及歷史文物,漠視別人的指責,給自己的國家造成負面影響的旅行,是最低境界。

2

盲目跟團,走馬觀花

處於第二層旅行層次的人,往往出門的旅行狀態表現為:“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出門拍照,回家一問,啥都不知道”。

當然這類人,一般以跟團出門旅遊為主,卡著點趕場,走馬觀花,四處拍照。

在他們看來,最重要的是:我來過,我看過。

當然也得有個好體力,好精神,不然一走整天的,一般人受不了。

他們力求用最少的錢,最短的時間,去到最多的地方。

“喂,我這裡,3天帶你遊遍新馬泰!”

“什麼?!等著,我馬上來。”

“喂,別去那了,我這裡5天可以歐洲10國遊!”

“好好好,這就來!”

“喂,十國遊算啥,我這隻要1000塊,帶你去5個國家,回頭還送你一堆免費禮品!”

“都別說了,我現在就拿錢報名!”

報完名後,旅遊團笑開了花,報名的人也美滋滋。

至於累不累?不關心!

做攻略?浪費那時間幹嘛?

時間短,夠不夠玩?無所謂!重要的是便宜啊!

當然,旅行完回家後,拿著手裡導遊推薦購買的東西,看著朋友圈裡一堆點讚的人,心裡想:我可真牛逼,美滋滋,美滋滋!

這種旅遊,關心的不是看了什麼,也不是有沒有看到什麼,而是我去看過了,看到了。

打卡!拍照!定位!發朋友圈!

對了,一定要配上一句優美的文字,凸顯自己文藝的氣質。

處於這一層次的遊客,往往以為用腳踏入了這個城市,用眼看過了這裡的風景,用手機記錄了這裡的樣貌,就是旅行了,但是,這僅僅是湮沒在朋友圈裡的一條可有可無的動態罷了。

3

自主攻略,拍照打卡

對於第三層的人來說,旅行不是心靈的放鬆,而是像一種日常任務的打卡,他們不追求多國旅行,也不追求看多少的景色,只是盡力做到最詳細最全面的深度遊。

一般他們會在決定一個旅行地之前,從網上看最全面詳細的旅行攻略,找當下最火熱的網紅地,力求在每一個熱門的推薦景點打卡報到。

這種感覺,像是玩一款大型的旅行類網絡遊戲。去旅行,就是攻克每一個任務點。

旅行的五個層次,你站在哪一層?

在決定攻克一個任務點之前,他們會先從網上看別人的點評,看這個任務點是否有好的裝(照)備(片)爆出,是否能換出好的評價。

然後決定好任務點之後,開始翻看相關的電影、書記、旅行點論壇、別人寫的遊記,當地必玩的景點,必吃的美食,必住的酒店民宿,必看的展覽等,一一標記清楚,做好攻克的準備。

一切都準備好了後,說不定有志同道合的團員加入。

發起人是團長,決定起床時間,吃飯地點,旅遊景點,打卡地點。

精通說話之道的是先鋒,負責問路,溝通,打聽消息。

掌管資金的是奶媽,負責在團員疲憊的時候,給大家補給恢復體力,保證任務點的攻克。

最後,一行人揹負行囊,披荊斬棘,先斬左側網上爆紅的奶茶店於馬下,再斬右側“10大必打卡網紅牆”的景點,然後直行突進“本地5大美食”之一的小吃店。

旅行的五個層次,你站在哪一層?

當一行人,花費眾多精力,眾多世界,差點把奶媽熬幹之際,最後關卡終於攻克下來,獲得至高道具——旅行紀念照片。

盧梭說:一個人抱著什麼目的去旅行,他在旅行中,就只知道獲取同他的目的有關的知識

對於這種旅行者,旅行的目的是去看完成,那他收穫到的也就是自我的滿足。

旅行對他們而言,是一種複製粘貼式的體驗,和網絡上的旅行遊戲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遊戲完成任務有獎金,而你,還是老老實實工作攢錢吧。

彆著急趕路,而把自己的靈魂遺忘在路上。

4

歷史地理,文化之旅

第四層境界的旅行者,對他們來說,優美的景色,遠不如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的碰撞更吸引人。

法國作家雨果就是文化旅行的先鋒。

在19世紀中期,雨果曾在歐洲萊茵河旅居過一段時間,並寫下了著名的遊記散文《萊茵河》。

旅行的五個層次,你站在哪一層?

在這部偉大的文學著作中,雨果用優美的文筆、流暢的記敘風格,生動形象地為讀者介紹了他在旅行時的境遇。

可能與萊茵河周圍美麗的風景相比,雨果對河流流域的人文風物反而更加鍾情吧。

古老的教堂城堡、歷史的博物館、前世輝煌現在卻破敗的墳墓,他用自己的文筆不斷挖掘歷史的內涵,追昔思古,把萊茵河悲壯、雄渾記錄在紙上。

不同於他人用眼睛觀看世界,雨果用心去發掘與之相關的歷史故事,並將其記錄下來,以書信或日記的形式向後來人介紹這裡的城市、教堂、古堡、人文、風俗、習性。

餘秋雨也是如此。

我還記得,當年在高中的時候,第一次讀到餘秋雨的《文化苦旅》,深深的被書裡各國的人文和歷史所吸引。

書裡不光有對山水、風俗的描寫,而且結合當地的宗教、文化、教育和國家建設,像讀者完整的展現了一個世界的樣貌。

旅行的五個層次,你站在哪一層?

對這個層次的旅行者來說,旅行的意義不在是單純的旅行打卡,也不是純粹的一個地名,而是融入到當地,體味不一樣的人文景觀、風土人情、歷史背景、地理品性,感受山水之美之餘,領略文化之姿。

5

心靈之旅,探知真我

2003年上映的意大利電影,《托斯卡納豔陽下》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弗朗西絲·梅耶斯一個大學的教授兼作家,但本是工作高升的階段,卻在她35歲這年卻遭遇了作家最怕的事情,靈感枯竭;

本想得到愛人的安慰,可是沒想到在感情上也遭受重創,丈夫出軌,並提出要跟她離婚。

好友不忍看著弗朗西絲痛苦沉淪,於是送了她一張去托斯卡納的機票,希望她可以在旅途中發現自己,重新開始。

旅行的五個層次,你站在哪一層?

到了托斯卡納的每一天都是休閒愜意的,弗朗西絲甚至買下了一套別墅打算就此定居,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美好,痛苦也看似過去。

只是弗朗西絲心裡知道,她內心的疤依舊沒有癒合,當聽到好友提及丈夫的名字時,她還是痛苦得情難自抑,甚至對自己開始新生活覺得沒有意義。

若要前行,就得離開你現在停留的地方。

旅行的五個層次,你站在哪一層?

於是她決定再次出發,繼續旅行,前往意大利,在旅途中探索真我。

影片的最後,故事的結局依舊不是圓滿的,她依舊獨身一人,甚至再次慘遭拋棄,但弗朗西斯已經學會著告別過去的自己,接納全新的未來。

生活就是眼前的生活,但你應該用全新的態度去迎接它。

旅行的五個層次,你站在哪一層?

旅行不是從自己呆膩了的城市,去另一座別人呆膩了的城市;

旅行不能只是身體在路上,靈魂沒有跟隨。

真正的旅行,身體和心靈都必須在路上。

只有這樣,你在見過芸芸眾生,見過蒼天大地,才能看見自己。

林語堂說:“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流浪者,經歷著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志。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稱其為旅行。

旅行不是為了去看新的風景,而是用新的眼光去看自己。

以流浪者的姿態,把自己交給遠方,去尋求心靈的深度遊,去探索未知,發現全新的自我,這是最高境界的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