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艺术瑰宝巴洛克绘画盛宴

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

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巴洛克艺术,如同一颗“变形的珍珠”成为西方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独立一笔。

科尔《洪水退去》

科尔被认为是最著名的浪漫主义风景画画家。他对光、色彩和氛围表现的研究是无与伦比的,其海景画尤为知名。科尔的艺术创作生涯可谓一帆风顺,没有过大起大落,但是他对那种自然险境的描写却让人感觉其似乎曾经经历过无数的苦难与折磨,要不怎能绘制出这样深刻的风景画面。只是因为年轻时,他的作品就得到了美术界和艺术爱好者的广泛认同,但优越的生活并没能让他开朗起来,相反,他少有朋友,常常独自旅行,把自己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他的晚期作品更加注重表现团块的总体光色效果,画面结构更加灵活,暗示着动势和空间。

《洪水退去》是科尔根据圣经故事创作的系列作品中的一幅,表现了邪恶还没有被完全消除时的世界。这幅画受到了教会的大量好评,也因此为教会所推崇和保护,如今被完整的收藏在塔特博物馆里。洪水退去应该是一片狼藉,但科尔并没有故意去展示那种洪水冲过之后的凄凉、混乱的画面,而是以一种清新的笔触向人们表达一种对自然的信念,告诉人们邪恶的东西就会被冲散和带走,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守我们自己内心里的道德底线。

17世纪的艺术瑰宝巴洛克绘画盛宴

科尔 画布、油彩 规格:121 X 90. 8厘米 创作时间:1892年 目前收藏地:意大利塔特博物馆

科尔《白桦丛》

列维坦于1861年诞生于立陶宛的基巴拉特村,父亲是铁路职员,家庭生活十分贫困。因为是犹太人,又受到民族压迫和歧视,造成了他抑郁寡欢的内向性格。1873年,在列维坦的努力下,他被录取为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的学生。因此其作品具有学院派共同的特点,即基础扎实,功底很深。

作为一名巡回展览派画家,他对艺术的求索精神令人叹服,他不断地探求人生的哲理,使其风景画不单具有时代气息,还有生活的特征。但是后人对列维坦的画其实存在很多的不同意见,有人这样评价列维坦的画:“列维坦的画不复杂,甚至很简单,很粗放,有时似乎是漫不经心的寥寥数笔,乍看上去,色块显得有点板滞。然而,大师也许不需要那种浅表的协调感,他是用灵魂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我想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对列维坦风格的瞻仰,但是事实上,他的画并不呈现出一种简单而且呆滞的表情,而是丰富多彩的。

《白桦丛》是列维坦一幅比较重要的代表其风格的画作,该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宁静、温馨、柔和的光线。整个白桦林都包围在那暖暖的阳光之中,使人说不出的惬意和投入,仿佛要置身于童话世界。这种光线的绘制手法是列维坦吸收法国正在兴起的印象主义外光画法而创作的一种新的尝试,因此在光线的运用上明显与以前的作品有很大的区别。

17世纪的艺术瑰宝巴洛克绘画盛宴

列维坦布 油画规格:123X72厘米 创作时间:1888 年 目前收藏地:不详

沃特豪斯《夏洛特夫人》

沃特豪斯为拉斐尔前派画家,出生于意大利,其父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母亲、姨妈对艺术也有较深的造诣。他早年在学院派的教育中,受到了19世纪下半叶荷兰画家塔德玛和弗拉德里克•列顿的影响,对东方神秘文化和宗教、风俗显露出极大的兴趣,因此,虽然其属于拉斐尔前派画家,但是与其他同派画家又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直到后来受伯恩•琼斯、但丁•罗塞蒂等人影响,才逐渐拥有了拉斐尔前派的重要风格特点。

他的绘画构成以雅致见长,极富浪漫主义的特质。从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神话中获取滋养,创作出具有中世纪梦幻般神秘感和宗教情绪的作品。沃特豪斯的绘画应该说是虽然取材多样,但也反映了拉斐尔前派的许多重要特点,为拉斐尔学派增加了新的元素,也使其自己最终能够享誉整个欧洲。

《夏洛特夫人》是沃特豪斯众爹描绘少女的画中一幅非常有名的作品,取材于圆桌骑士传奇。在这个故事中,骑士斯洛特骁勇善战,获得了许多女孩的芳心,其中夏洛特是一个非常欣赏斯洛特的年轻女子。她疯狂暗恋着心中的英雄,但是却不敢向其表达,因此整日郁郁寡欢,多愁善感,无论何种情形下都带有一种忧郁的伤感。画面中,夏洛特坐在一只经过装饰的小船上,而小船行驶在一片茂密的森林沼泽地里,小船上铺着红色的毯子,她屈膝面向船头而坐,在小船的正前面供着3只香烛,不知道夏洛特又在期盼着什么。画面虽然色调并不忧郁,但是给人一种说不清的怜惜之情,体现了画家練刻的艺术渲染功底。

17世纪的艺术瑰宝巴洛克绘画盛宴

沃特豪斯 材质不详 规格:153X200厘米 创作时间:1888年 目前收藏地:不详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是俄国19世纪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出生在俄国边境省份哈尔科夫省的楚古耶夫镇,父亲是一个屯垦军军官。全家人在屯垦地耕作,生活贫困而艰难。但是,忠实履行军人天职的父亲使年幼的孩子们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列宾的绘画兴趣是在他的表哥影响下产生的,后来列宾积攒了一些钱来到彼得堡,先跟圣像画家布纳科夫学习,后来考入美术学院。经过6.年学习,以优异成绩获大金质奖而赴意大利和法国留学。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成名之作,在横幅的画面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拉着货船,在酷日下向前挣扎,荒芜的沙滩上只有半埋在沙里的几个破筐。纤夫们的步子那样沉重,人们仿佛听到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从远处传来。这幅画表现了沙皇统治下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劳动人民所受的野蛮剥削,同时也表现了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力量。为了创作这幅画,列宾住到了伏尔加河畔,和纤夫们交朋友,对纤夫生活作了长时间的观察,最后才完成了这幅杰作。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朦,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烘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17世纪的艺术瑰宝巴洛克绘画盛宴

列宾 油画 规格:281X131厘米 创作时间:1873年 目前收藏地:俄罗斯博物馆

拉图尔《油灯前的玛达莱纳》

拉图尔全名泰奥多尔•凡汀•拉图尔,出生于格勒洛布。对于拉图尔的绘画风格,后世对其的评价存在较大的争议,因为他生活的时代基本上与印象派的几位大师重

合,如马奈、莫奈、德加。而且,拉图尔与他们几位也是挚友。因此,很多人把拉图尔也看做是印象派的大师之一。然而实际上,拉图尔的风格似乎更倾向于一种后浪漫主义。

他喜欢置身于一种无限的想象中,无论是否写实,拉图尔总是把他所描述的东西置于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当中。拉图尔一生多才多艺,他酷爱音乐、喜欢花卉,这对他的艺术创作起到了一种巨大的影响,在他人生的一段时期里,他几乎只画花卉。

《油灯前的玛达莱纳》是拉图尔的代表之作,描绘的是妓女玛达莱纳坚信上帝,不为多种诱惑所动,最终被上帝拯救,脱离了卖笑生涯。图中玛达莱纳沉陷于沉思之中,她手抚骷髅,面对油灯和《圣经》,专注于内心的忏悔。拉图尔在描绘这幅画时,运用的是自己独创的“夜间画”,通过这种画法,拉图尔并不在于表现圣经题材的本身,而在于借以表现其夜光的效果。《油灯前的玛达莱纳》以“夜间画”,造成了一种宗教的神秘感,产生了不可想象的宗教效果。

17世纪的艺术瑰宝巴洛克绘画盛宴

拉图尔 布、油彩 规格:128X94厘米 创作时间:约1635-1640 目前收藏地:巴黎卢浮宫

希施金《在马尔特菲娜女伯爵的森林里》

希施金是俄罗斯一位绘画题材比较单一的绘画大师。他生于维亚茨基州叶拉布加一个小商家庭,由于从小生活在一片茂密的森林边,因此注定了他对森林的深厚的感情。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森林,创造出很多有关于森林的题材。希施金的森林风景画虽然画的题材比较单一,但是对于森林的描绘,他并不是用纯粹的一种手法去完成的。由于他曾经考入绘画雕刻建筑专科学校,经过学院派的教育,造就了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他的画庄严、壮丽、雄伟,很有气魄。

《在马尔特菲娜女伯爵的森林里》是希施金众多森林题材中的一幅,希施金对森林的理解远远超越了一种物化的境界,而是带有很崇拜的心理,把森林绘制成有人格的人,一个代表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后人在评价希施金的森林风景画时说“无论是独株,还是丛林都带有史诗般的性质”。是的,希施金的森林风景画融入了太多的个人感情,渗透着他一生中对森林的探索和理解。《在马尔特菲娜女伯爵的森林里》描绘的是一片森林的局部,整个画面色调较之他本人的其他画要相对灰暗一些,也许是与森林所折射的阳光有一定的关系,林中高大的树木与在其中的矮小的老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为其结构的准确把握深感叹服。

17世纪的艺术瑰宝巴洛克绘画盛宴

希施金 画布、油彩 规格:108X81厘米 创作时间:1891年 目前收藏地:不详

米莱斯《奥菲丽亚》

米莱斯是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发起人和创始人之一,这一学派是由米莱斯同罗塞蒂、亨特共同建造的。那时的批评家怎会预见到,在这群20岁的年轻人中间,孕育了英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变革之一,并且一种新的美学观点将传遍整个欧洲。他们追求的理念就是“让艺术为正义和真理服务”,并且按这一理念绘制了众多具有时代特点的画作。他们选择了比较古怪的画风,主要是由于受到宗教复兴的影响,但拉斐尔前派的灵感不总是受宗教信仰激发,他们表现出了一种独立性和发展趋势上的多样性。

《奥菲丽亚》取自于莎士比亚的作品里的人物。奥菲丽亚是哈姆雷特的情侣,在绘画技巧方面似乎用没有经过处理的、鲜明的白色底,有些地方没有过渡的并列色彩。为了突出杂色阴影而放弃太深的阴影,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实主义不光要通过景物的严格再现,还应该通过肖像来表现。所以画面上可以看到画派成员或他们的朋友的脸,而且他们的姿势都是打破常俗的。

亨特曾以奥菲丽亚为原型,画了《瓦伦丁从普罗丢斯手中救回西尔维亚》(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维罗那的二绅士》),米莱斯的奥菲丽亚也是她。最后,她成了罗赛蒂画笔下的比阿特丽采(《神曲》中但丁的爱人)和其他不计其数的画作中的模特。

17世纪的艺术瑰宝巴洛克绘画盛宴

米莱斯 油画 规格:111.8X76.2厘米 创作时间:1851〜1852年 目前收藏地:不详

罗塞蒂《白日梦》

罗塞蒂同样也是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发起人和创始人之一,作为19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重要代表画家,罗塞蒂与同时代的其他几位画家不同,他的风格逐渐向一种唯美主义转变。同时,他多才多艺,不单在绘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他的诗歌也具有独特的风格,深受后来者的好评。但是罗塞蒂的一生充满着悲剧色彩,这都深深地影响了其绘画和诗歌的创作,这也与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风格非常相似。由于他一生的命运多厄,所以他把他的一生都寄托在宗教事业上,因此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主张绘画应起到宗教道德教育作用,题材应以圣经故事及富于基督教思想的文学作品为主,忠实地反映主题,描绘对象。

《白日梦》是罗塞蒂的一幅很有名的绘画作品。画面很唯美,充满着艺术的忧郁感,但绿色的画面形成了该画的主色调,中间很少有其他的色彩,但是并不显得单调,反而给人一种很纯的简约美,似乎也很好的印证了花的主题。因为梦总是比较单一的色彩,尽管可能有很多的情节,但毕竟是虚幻的梦境,一般是比较苍白的,而作者采用了绿色的主旋律,以增加了浪漫的艺术气息。画的正中是一个很唯美的女孩子,她的手里放着一本书,可是好像没有翻动过,因为她己经完全沉醉在一个虚幻的梦境中,她的思绪飘扬在无边的世界里,连手里的书快要滑落了都不知道。

17世纪的艺术瑰宝巴洛克绘画盛宴

丁•加布里尔•罗塞蒂 布面、油彩 规格:159X93厘米 创作时间:1880年 目前收藏地:法国巴黎卢浮宫

库尔贝《碎石工》

作为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绘画的创始人,库尔贝认为绘画本质上是种具体的艺术,只能描绘现实的和存在着的事物。他在自己的作品和宣言中,确立了以生活的真实作为创作依据的原则,坚决反对因袭、虚伪的官方艺术。《碎石工》就是以两个贫苦的劳动者为主要描绘的对象,这在以往的西欧绘画中是罕见的。

《碎石工》描绘的是两个碎石工人在干活时候的情景,画面的比例非常匀称,两个工人各自占了画面的一半,一个工人吃力地搬着石头,另一名工人半跪着膝盖,用力地握着一把开山斧,正在敲着地面上的石头,可以清楚地看到地上的大石头碎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形状。该画画面线条非常清晰,每一笔一画都带有很大的素描色彩。

由于该画是放映社会生活现状的主题,法国评论家认为:“没有库尔贝,就没有马奈;没有马奈,便没有印象主义。”库尔贝在发现生活中平凡的美和朴实外,光技巧方面就给予以后的青年画家们重要的影响。

17世纪的艺术瑰宝巴洛克绘画盛宴

库尔贝 画布、油彩 规格:151.5X169厘米 创作时间:1849年 目前收藏地:不详

库尔贝《画室》

居斯塔夫•库尔贝,1819年生于法国的奥尔南,自幼天赋聪颖、相貌出众,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从中学时代起就成为同龄朋友们心悦诚服的领袖。1841年,他的父亲送他到巴黎念大学,要他学习法律,但他却立志做一名画家,在皇家美术学院和贝桑松美术学院学习。当他23岁时就已掌握了自己风格的主要因素。

《画室》是库尔贝的代表作之一,是一件在油画处理上最复杂也最成功的作品。画面中央是他自己在画一幅风景画,旁边是一个裸体的模特儿,左边是一批名士的生活场面,右边是他的一些朋友的肖像。画面的构图给人一种天真和温暖的感觉,色彩的统一以含有各种不同颜色的棕调为基础。后面的那一大块墙壁,就其玫瑰色、青色和棕色调的无限柔和而论,给人一种清新欢快的感觉。画面上的裸女是库尔贝以最擅长的绘画手法所描绘出来的。

从这幅画的画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库尔贝摆脱现实的束缚,投入自我赞美的那种精神。他完成这幅名作仅用了6周时间。库尔贝把劳苦的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看作英雄,在画面中塑造出真实的形象,并对这种贫困而平凡的生活加以歌颂。

17世纪的艺术瑰宝巴洛克绘画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