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夫同志在冀東

劫夫同志在冀东

李劫夫(1913年11月17日-1976年12月17日),原名雲龍,吉林農安人。著名的歌曲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延安人民劇社教員,西北戰地服務團、冀東軍區文工團團員,東北野戰軍第九縱隊文工團團長,1948午後任東北魯藝音樂部部長,東北音樂專科學校校長,瀋陽音樂學院教授、院長,中國音協第一、二屆理事和遼寧分會主席。

近日見劫夫傳記,作者記載翔實、評說公允,中間獨缺劫夫同志在冀東工作的記述,有感於此,現予補白。

李劫夫同志是1946年春初,由勝利劇社轉來冀東軍區文工團任團長的。在這之前,他譜寫的歌曲,早已在冀東大地上流傳開來,而傳播最廣的,應是《狼牙山五壯士》、《二小放牛郎》。尤其《狼牙山五壯士》備受子弟兵們喜愛,指戰員們每當唱起這首歌就渾身是勁,充滿著豪情壯志。在民族危難之時,人民需要英雄,因為英雄是人的生命意志的體現。劫夫同志本人在我們的心中也萌發著英俊健美的形象。

劫夫確有其獨特魅力,他嗓音洪亮,音域可抵大字組的“7”,實屬罕見。他吹、拉、彈、唱無一不能,演出時活躍在幕前幕後,那打開天幕,扮演戰土們衝上幕後的真山頭殲滅頑敵的情景就是他的創意。歌舞劇《大家喜歡》、《兄妹開荒》都由他執導。一天,我走進周蘇的房間,只見滿牆張有劫夫的大字,原來這都是周蘇模仿習作的(周是團裡主要演員,建國後曾任鄭州市文化局長)這一切顯得自然與和諧。

劫夫成名於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二分區,而在冀東工作的近三年期間,應是他音樂生涯的高峰期,他先後譜寫了影響較大的《大家喜歡》、《國民黨一團糟》、《灤河曲》、《四・八烈士歌》、《尖刀子連)等優秀歌曲,其中《大家喜歡》、《四・八烈士歌》均取材於皮影、樂亭大鼓等曲調。一個是歌舞劇,一個是追悼葉挺、王若飛等黑茶山上殉難烈士的悼曲,竟成為人們勞作、休閒、懷念時愛唱的流行歌曲。

據說,李劫夫創作是緊跟任務的。一般說來,革命者的作品都應是緊密配合現實鬥爭的,比如名曲《大刀進行曲》、《游擊隊之歌》。而劫夫同志的特色更有民俗鄉土氣息,為群眾喜聞樂見。他每到一地,汲取當地民謠、曲藝為源泉,取其精華,構建出新曲,洋溢出新的情感,新的時代韻味來。曾見他往往盤著腿穩坐在老鄉的炕頭上,一首首易學又好聽的歌曲,便在吃飯的炕桌上譜寫了出來。他忙起來連臉都顧不上洗,新婚妻子為其打來洗臉水,命他停下來洗臉,劫夫同志說“媽的!誰發明的洗臉呢。”劫夫同志由勝利劇社轉來冀東,正值蔣軍氣焰器張大舉來犯之際,而在隨九縱赴東北進行大決戰的外線反攻作戰之時,他奉命去了哈爾演,離開了我們。

——選自四十六軍內部刊物[愛晚情音]2001.7.20。

向[愛晚情音]前輩致敬!

感謝[愛晚情音]主創者後代!

李劫夫照片及簡歷來自網絡檢索

劫夫同志在冀东

PLA136137138133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