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公告牌》告訴我們:在中國做打歌節目太難了

作者 / 吳麗仟

跟去年一樣,《偶像練習生2》將在今年年底錄製,1月播出。

早在《偶像練習生》推出時,愛奇藝就表示會配套推出一檔衍生的打歌節目。今晚,這檔神秘的《中國音樂公告牌》首播,蔡徐坤、陳粒、艾福傑尼等人加盟。

《中國音樂公告牌》告訴我們:在中國做打歌節目太難了

據蔡徐坤介紹,除了自己來打歌,未來他會帶著NINE PERCENT來上節目。目前歌錄完了,編舞設計好了,正在加緊練習中。

不過看似簡單的打歌,8月23號第一次錄製,9月7號就要上線,時間非常緊張。在中國做這樣一檔打歌節目,究竟有多難?

頭部藝人難請,

第一期把經紀團隊都請到了現場

為什麼會做這檔《中國音樂公告牌》?

愛奇藝副總裁、該節目總製片人姜濱告訴網娛觀察,《偶像練習生》的成功,加快了這個節目的面世。打歌需要用戶和音樂人的良性互動,剛好《偶練》積攢了很多粉絲有序化引導的經驗。


《中國音樂公告牌》告訴我們:在中國做打歌節目太難了


至於節目好做嗎?“好做?”姜濱不禁苦笑——沒那麼簡單。

首先,藝人的邀約比其他節目難。節目要一炮打響,需要頭部藝人。但對藝人來說,更樂意做一整季的節目,且不大容易接受新節目。他們需要觀望的是,榜單公正不公正?數據全不全?節目好不好等等。為此,節目第一期錄製,就邀請了大量藝人的經紀團隊到現場。“告訴他們節目內容是如何設置的?榜單是怎麼來的?都涉及到哪些維度?如何公正、客觀等等。”


《中國音樂公告牌》告訴我們:在中國做打歌節目太難了


錄這個節目,第一個想到的是蔡徐坤嗎?姜濱稱:“第一期想到了好多人。但最先敲定的,確實是第一期的這些人。”

至於藝人的選擇標準,“首先是音樂人,他要做音樂。第二,他要發新歌,我來幫他推,同時時間、行程的配合度要高。”


《中國音樂公告牌》告訴我們:在中國做打歌節目太難了


我們在第一期《中國音樂公告榜》中,既看到了蔡徐坤這樣的流量擔當,陳粒這樣的獨立音樂人,也有C.T.O這種新面孔。

打歌節目天然會承載著推新人的目的或者功能,姜濱也並不介意他們目前人氣有限。那麼多新人,選誰上節目呢?姜濱非常耿直:“選配合度更高,音樂更好聽的。”


《中國音樂公告牌》告訴我們:在中國做打歌節目太難了


見了這麼多新人,會否輸送到《偶像練習生2》的舞臺?姜濱的回答也很委婉:“這個事不絕對。”他把《偶像練習生》定義為練習生的出道舞臺,《中國音樂公告牌》則是出道藝人的打歌舞臺,“這個人已經出道了,他可能不會再做練習生了。”

不想做成拼盤演出,

先用真人秀部分吸引用戶?

在第一期《中國音樂公告榜》中,蔡徐坤有點完美主義。


《中國音樂公告牌》告訴我們:在中國做打歌節目太難了


從他和伴舞排練、到選服裝、到現場彩排、協調燈光包括和斯坦尼康大哥的配合,全都記錄了下來。他甚至會去後期盯剪輯。

周潔瓊的部分除了努力還有敬業,到了艾福傑尼這兒畫風突變,從介紹公司成員到被成員diss,整個過程很皮很歡樂。


《中國音樂公告牌》告訴我們:在中國做打歌節目太難了


為什麼一檔打歌節目,會加入這麼多真人秀的成分?

在姜濱的理解中,這是國內綜藝環境決定的,節目先要提供好看、好笑的內容,要展現藝人不為人知的、生活中的一面,“讓用戶先進來”,然後才會循序漸進了解打榜的工業流程。

前幾期溝通下來都挺費勁。藝人沒什麼安全感,不知道你要幹啥。“你說錄個舞臺我就給你錄,為什麼還要拍真人秀?”

好在《中國音樂公告榜》用的是《偶像練習生》的原班團隊,真人秀狀態下的人設建立,鏡頭剪輯、拍攝手法、內容設置、編劇跟進方面,積攢了經驗也能說服藝人。

從吃瓜群眾視角看,如果只是簡單的舞臺疊加,沒有真人秀部分,確實容易淪為無聊的拼盤演唱,沒啥看頭。至於舞臺打歌和真人秀部分,各自佔多大比例?後期也在一遍遍調整、摸索。

不做直播也不做周播,

誰會為打歌節目買單?

目前音樂市場的現狀,一首新歌出來,除了焦點圖、宣發物料,你可能看不到MV、看不到舞臺,你不會去聽。容易沉默下去。

愛奇藝做《中國音樂公告牌》的終極目標是,“希望歌手想發歌了,第一時間想到來愛奇藝發,把我們當成一個打歌平臺。”

目前項目盈利情況如何?據介紹,因為節目氣質突出,像聚美、卡姿蘭等女性品牌都已經進來了。但賺錢只是一個結果,不是核心目的。而且對節目預算的要求,“大體花在製作上,而不是藝人。”

至於做這種打歌節目,哪裡最花錢?姜濱告訴網娛觀察:“真人秀、舞臺都是花大錢的地方。舉個例子,目前我們第一季做12期,從裝臺那一刻一直到最後一期錄製結束,我們長包一個演播室,把裡外都刷了,讓人看了有地標感,像這就很貴。”

有人會問,為什麼節目如此緊湊?為什麼不做成直播or周播?

事實上,打歌節目如果提前錄製,哪天發新歌了剛好節目也播了,效果會更好。但節目通常會帶粉絲入場,會擔心音源外漏。為此,他們只能儘量搶時間,最好發歌一週內節目能上。

至於做成常態節目,很難。首先,想把一個節目養火,網站得高舉高打,做大項目。“前三期站穩腳跟,後頭才能發展。”

其次,直播對藝人的要求、以及節目組對其的把控力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要提前拍、提前編,要在直播的時候把它做片子出去,但在想直播的情況下做出真人秀效果很難。”

愛奇藝認為第一季不能太過冒險,但未來做成直播節目,也不是沒有可能。就像姜濱多次強調的那樣:“用戶要了解打歌,打歌都要經歷什麼,一個舞臺背後音樂人付出的努力和細節到底有哪些?我希望它有一個頭部綜藝的趨勢,而不是一季就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