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上了醫科大學仍學不好醫學專業?這些情況報考前就應早知道!

醫學現如今已經成為很多學生選擇專業的首選,很多家長認為學醫就會有“鐵飯碗”,但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孩子是否適合學醫?現今,網上很多人不管是學醫的,還是不學醫的都會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學醫真的可怕嗎?什麼樣的人又適合學醫呢?作為一個醫學生的我,就自己的經歷與大家分享。

為何上了醫科大學仍學不好醫學專業?這些情況報考前就應早知道!

第一,學醫要身體好,腦子好,心理素質高,同時要有對醫學的敬畏之心,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要重視醫學史的學習

醫生,作為一個神聖的職業,要接觸的知識面很廣,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在工作時候更是一場手術幾個小時,因此要求身體素質要高,腦子要好,心理素質更是不能差。

解剖學習等課程一定是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心理素質的。

同時,因為醫學是對人負責、是針對研究人類的一門學科,更需要學生注重對醫學史的學習研究,從而樹立對醫學的崇高敬意,逐步培養對醫學的敬畏感。也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責任心。

為何上了醫科大學仍學不好醫學專業?這些情況報考前就應早知道!

第二,學醫要具備較強的數理化等理科基礎知識。

醫學是基於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因此學生在考慮醫學這一類的專業時,應該充分考慮自身學習的特點與優劣勢。認識清楚自己對於數理化學習是否有興趣,或者是否有天賦。在這一點上,我代表所有數理化尤其差報考醫學的學生對此深表痛苦。

為何上了醫科大學仍學不好醫學專業?這些情況報考前就應早知道!

第三,醫學學科專業較多,在報考時要充分考慮自身天賦,謹慎報考。

從我國目前對醫學門類下設的專業來看,醫學的一級學科有十三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等,其下又設有若干專業。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有醫學教授說,在選擇專業時,應該看學生的天賦,天賦較高的,建議學習基礎醫學或者臨床醫學;基礎一般的學習臨床醫學,天賦非常一般的,則最好不要學醫。

為何上了醫科大學仍學不好醫學專業?這些情況報考前就應早知道!

路漫漫其修遠兮,必將上下而求索。學習醫學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路程,在其中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因此,學生在報考醫學類專業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就業問題,興趣問題,更多的要結合自身的情況,看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學醫,科學分析,謹慎報考。

我是家長語屋的創辦者,關注孩子成長,請和我一起關注: 家 長 語 屋

微信:jia zhang yu wu1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