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金石界的大佬,后世影响深远的书法鉴藏家

晚晴金石界的大佬,后世影响深远的书法鉴藏家

晚晴金石界的大佬,后世影响深远的书法鉴藏家

随着晚清金石学的发展,收藏各种古器物,研究古文字成为时尚。陈介祺在考古释古之余,对书法颇为用心,晚年留有大量的书迹文稿,其中措书居多。研宄其书法特点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

晚晴金石界的大佬,后世影响深远的书法鉴藏家

陈介祺,字寿卿,又字酉生,号伯潜,因得曾伯簠后颜其居为“宝簠斋”,后以“簠斋”为号。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卒于光绪十年(,享年七十二岁。其父亲伟堂陈官俊,嘉庆十三年进士;以名翰林入直上书房,后为上书房总师傅,道光皇帝师,并授皇长子读。历任四部:工部兵部礼部吏部尚书,累官协办大学士,道光二十九年卒于官。簠斋幼随父居京师受学,三十三岁中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方略馆分校。伟堂先生殁后,于咸丰四年(辞官归里,自号“海滨病史”,“林下田间大夫”。潜心金石收藏和研究,所藏集古今吉金之大成,所论发前人所未发,对中国现代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印学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成为海内最著名的金石家。

晚晴金石界的大佬,后世影响深远的书法鉴藏家

陈介祺收藏金石最早自十九岁始。因父亲伟堂为阮元督山东学政时乡试所取士,陈介祺得以进见,并以金石之学请教。阮元以“天机清妙”赠之,激励着他终身好金石之学。’陈介祺金石文字之交,还有外舅李谆煜,吴式芬,刘喜海,叶志诛,吕检孙,张廷济,徐同柏,何绍基,许翰,王箱,李佐贤,鲍康,吴云,翁大年,陈峻等。

晚晴金石界的大佬,后世影响深远的书法鉴藏家

陈介祺大偕早年取法颜柳,结字工整谨严,不出唐人法度。潍坊博物馆藏其早年措书五言诗轴“杨君清渭水”为其代表。作品点画瘦劲硬朗,横画收尾顿笔明显,如“清、钟、笔”字;“水、端、世”字结字端庄工稳,中宫收紧,明显看出柳体特征。晚年措书多以颜柳体措书为基础框架主体,杂以六朝碑版篆隶书笔意写横画,部分偏旁构件以古文蒙体字形书写。如对联:“才子旧称何水部,诗家今得鲍参军”。

晚晴金石界的大佬,后世影响深远的书法鉴藏家

陈介祺岁弃官归里,隐潜林下,早年所留文字甚少。直至晚年才开始潜心释古,与各文字之友尺赎往来,所以晚年书迹存世最多,其中尤以偕书居多。晚年偕书也是其楷书书法风格的代表。受当时碑学环境影响,多以长锋羊毫,大笔写小字;用墨浓重,收笔处易出现干枯湿势,金石气十足。

晚晴金石界的大佬,后世影响深远的书法鉴藏家

点画用笔讲究起行收。陈介祺书法用笔特别强调“下笔处”。《习字诀》曰:“若求古人笔法须于下笔处求之”;“所有之法,全在下笔处,笔行后无法,无从用心用力也”;“‘直落’二字要体会,下笔微茫,全势己具”。其致秩卿信札云“……近见弟作字颇胜于前,既不作考试计,便当力追古人,改尽时派习气,须用心于下笔、住笔、转折处求之,先要笔站得住也。”可以看出陈介祺对于点画用笔的认识和讲究。陈介祺书法起笔处打笔直落,或藏或露,腕运行笔;中段行笔坚实,略有起伏提按;收笔处,提笔顺收,不做修饰,亦不回锋。这种用笔法乃取自六朝,与唐法有很大的区别。六朝笔法乃隶法,故古;偕书经晋到唐,三折笔法已完备,故妍。簠斋尚古,乃上溯六朝,直落用笔,卓尔不群。

晚晴金石界的大佬,后世影响深远的书法鉴藏家

潘祖荫曾致书吴大澂称“当世理学而兼金石学者,唯执事与寿卿耳”。寿卿即陈介祺。可见他在当时金石学家中的地位和影响。其书法思想集中体现在同治元年为教导孙子陈阜而写的《习字诀》中。《习字诀》对书法取法及技法诸如用笔、结字、章法、墨法等各方面都有涉及。其主张“学者当师北宗,以碑为主”,“取法乎上,锺鼎隶篆,皆可为吾师”,对后人学习书法有一定的启示和影响。

晚晴金石界的大佬,后世影响深远的书法鉴藏家

ps:头条号书扬文化开通两年来,受到了许多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您喜欢书扬文化的内容,欢迎关注头条号书扬文化、公共平台书扬文化(微信号:shuyangwenhua),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也欢迎提出您宝贵的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