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律诗(绝句)要注意避免的几点毛病

律诗(绝句)的避忌

学写律诗要注意应该避免的毛病,如出韵、失对、失粘等。

押韵四戒

律诗(绝句)用韵,一韵到底,而且必须押在规定的位置上。除了遵守这条规则,还有四戒:

1、 戒出韵

出韵又叫落韵,是律诗(绝句)大忌。古时用韵,各有韵部,一个韵部规定有多少字,押韵的字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去找,不能用其它韵部的字,如若用了,旧叫出韵。这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可是,古韵也有繁杂的地方,如一东韵和二冬韵的字很难区分,“东、聋、中、忠、虫、宫、功、工......”属一东韵,而发音相同的“冬、农、宗、钟、从、恭......”属二冬韵。元稹诗《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话说玄宗。”诗中的“宫、红”为一东韵,“宗”为二冬韵,这就叫“出韵”。古人作古体诗可以通用,作律诗(包括律体绝句)是要避免的。象这样在口语上没有区别、韵部却不相同的字还有一些,一不注意就要“出韵”。

不过这个戒律可以变通,因为今音和古声不同,我们今天学诗就应该用今韵,凡在今韵中同韵的就可以通用,不能算“出韵”;而不同韵的字就不应该用。

2、戒重韵

一首诗中,同一个字不能两次以上用来押韵,如若用了旧叫“重韵”,应该避免。这一点不能变通,字重了,换一个就是;如若不换,就不合格律。

3、戒倒韵

在古典诗歌中常有因为凑合韵脚而颠倒词序的情况,如刘长卿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末句本意是风雪夜人归,为了押韵把“人归”词序颠倒为“归人”。为押韵而颠倒词序是可以的,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词都可以颠倒,如“杨柳”不能颠倒为“柳杨”、“黄鹂”不能颠倒为“鹂黄”,应该避免因颠倒词序而语意全非、不伦不类。

4、戒险韵

以生僻字为韵,叫险韵。除成语典故外,不必用生僻字来押韵。古人也有以险韵取胜者,其实险韵难押,而且字生僻,欣赏的人也很少,往往费力却不讨好。

失对和失粘

律诗每联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对,也就是说,下句和上句每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反,上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上句是平平平仄仄,下句应是仄仄仄平平。首句押韵的,末字应落在平声上,因而首联不全相对,第二字也要平仄相反,其他各联都要相对;这叫“对”。不符合“对”的规则,叫“失对”,是应该避免的毛病。

除了讲“对”,还讲“粘”。粘是粘连的意思,要求上一联下句与下一联上句的前两个字平仄必须相同。由于第一个字平仄可以变通,实际只要求第二个字平仄相同。不符合“粘”的规则,叫“失粘”,也应该注意避免的。这里是指五律而言,在讲“粘”的时候,对五律要求的每句首二字,在七律则是二、四两个字,而主要是第四个字。

“对”和:“粘”,是律诗平仄格式所规定的要求,失对和失粘,就不合平仄格式。

请读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仄平仄仄平仄仄

此地空余黄鹤楼。仄仄平平平仄平

黄鹤一去不复返,平仄仄仄仄仄仄

白云千载空悠悠。仄平平仄平平平

晴川历历汉阳树,平平仄仄仄平仄

芳草萋萋鹦鹉洲。平仄平平平仄平

日暮乡关何处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烟波江上使人愁。平平平仄仄平平

这首诗,是传世名篇,但就律诗格律而论,前四句多处不合律。即使有的字平仄可变通,仍不合律诗的句型。首联同声字相对,就是失对。颔联出句连用六个仄声,对句末尾连用三个平声,属于应避免的“三平调”。不合律句句型,就难免失对。后四句合乎平仄对粘的规则,尾联第五字作了允许的变通,基本上是合律的了。所以这首诗前半首是古体诗,后半首才是律诗。虽然这首诗很有名,写诗却不宜效法。

请再读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平平仄平仄

万径人踪灭。仄仄平平仄

孤舟蓑笠翁,平平平仄平

独钓寒江雪。仄仄平平仄

这首诗是仄声韵,每句看来是合律体句型的,但是首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失粘,所以它不是律体绝句,而只是古体绝句。

王维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平平平仄仄平平

客舍青青柳色新。仄仄平平仄仄平

劝君更尽一杯酒,仄平仄仄仄平仄

西出阳关无故人。平仄平平平仄平

也是首联和次联失粘,不能算是律体绝句。

律诗(包括截取律诗之半的绝句)必须讲究对和粘,不能失对和失粘。

学写律诗(绝句)要注意避免的几点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