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的木子走了……乳腺癌還要帶走多少人?淚點低者慎點

三少的木子走了……乳腺癌还要带走多少人?泪点低者慎点

這兩天刷圈,刷到了這條消息:唐家三少妻子去世。

三少的木子走了……乳腺癌还要带走多少人?泪点低者慎点

看網文的不會不知道唐家三少,但卻不一定知道他的妻子李默——他的繆斯,他好多小說的原形——他的愛妻李木子。20年的相知相伴,郎情妾意,最後因為木子的乳腺癌陰陽兩隔。

所謂夫妻,如三少和木子,其實對於女人,已然無憾。卻留下深情的男人,留下未亡的他喃喃自語:“好想她…帶我走…”讓人看著很心酸。

三少的木子走了……乳腺癌还要带走多少人?泪点低者慎点

他曾兩次踏上三十八層樓的天台,但是身後白髮的雙方父母和一雙稚兒拉住了他。

可能大部分男人都不能理解他吧,正常,因為大部分的男人都沒有他深情。這個陪了他近二十年的人,陪他走過了少年青年中年,與他共苦,本該同甘的人,猶如他自己的一部分。她這一去,也把過去大部分的自己帶走了。他沒辦法把自己重新活一遍。

又是乳腺癌。

三少的木子走了……乳腺癌还要带走多少人?泪点低者慎点

前幾日小丸子作者去世的消息還未平息,如今又來一位。還有之前被乳腺癌奪去生命的歌手姚貝娜,永遠的黛玉陳曉旭……

三少的木子走了……乳腺癌还要带走多少人?泪点低者慎点
三少的木子走了……乳腺癌还要带走多少人?泪点低者慎点

乳腺癌似乎真的,真的,成了紅顏殺手。

深情眷侶+乳腺癌,我忍不住“碎性”大發,很想碎兩句。

三少的木子走了……乳腺癌还要带走多少人?泪点低者慎点

乳癌毋庸置疑已經成了當今女性生命的頭號殺手,但是從醫學的角度來說,乳癌並沒有那麼可怕,或者說,它的“毒性”,它的惡性程度並沒有那麼強,但為什麼,它對女性的摧毀力如此恐怖呢?我只能說,任何疾病或者說任何的癌症,它都具有兩種破壞力,生理毒性和心理毒性,而乳腺癌之於女性,心理破壞力也許更大於生理破壞力。

這個世界,對女性其實並不友好。工作,家庭,每一樣都對女性要求那麼高,甚至胖了瘦了,醜了美了,都會成為別人的談資,成為女性心頭的壓力。如果,在心頭座座大山的上方,再壓上一個乳腺癌,把女性瞬間擊垮簡直易如反掌。能在乳腺癌手裡倖存、堅持下來的,都是鬥士。

雖然我是個比較大條的人,但是我的內心無比柔軟,確認過眼神,我畢竟也是個女人。所以,每天面對著患有乳腺疾病的女性,我的內心可能會比男醫生們更加百轉千回。一個個遭遇乳癌重創的女人都有一個反應過程,最初的她們,哭泣,我理解;淡漠,我心疼。我最不忍看見的是,她們做完切除手術以後的,面如死灰。

作為一個和你們共同面對乳腺癌的女人,我有一些話,很想跟你們說。

每位名人去世,大家都會發出驚恐——哇,乳腺癌好可怕。但請問一問,每一位被乳癌奪去生命的名人,她們的初次治療是不是合理?她們有沒有遵醫囑?

每個人都有從眾心理,但凡疾病來臨,都希望找專家,找名醫,我非常能理解,但是,請你相信,醫者仁心,你對醫生的一份善意一份信任,有時候能拯救你。醫生是人,不是神,面對疾病,她不能保證你會被治癒,但她會盡自己所能提供幫助。

換言之,醫生此刻會成為你內心的信仰。你要知道,名醫、專家都很忙的,你千萬不能東看一下,西問一下。真的對你沒好處。

我看了三少寫的,他去的必定是北京一家非常知名的醫院。而我所能抓到的信息是:三少摸到木子的腫塊,及時去了醫院

——穿刺了嗎?沒有。

——全身檢查排除轉移了嗎?文中未提。

——及時地做了手術,對的。直接做的局麻區段,結果惡性。

——即刻告知需做全乳切除,對的你沒看錯,全乳切除,我想,不能做保乳,要不就是位置不好,要不就是腫塊不會太小。

——最終出來的病理結果是三陰性,進行了4次化療。對的,三陰性,30幾歲的女性,只有4次化療。我想,只有4次,總歸不是缺了蒽環就是缺了紫杉。

——化療結束,半年一次複查。對的,你沒有看錯,半年一次複查。

——在第二次複查的時候,多發淋巴結轉移,胸骨轉移,肝轉移。

——再後面,去了日本,再回國,找到了一位貴人,一位願意與之共同奮鬥試用新藥的貴人,掙扎了兩年左右,撒手人寰。

對於木子發現轉移後的治療和三少所做的努力,我認為已經非常不錯了。但是對於她的初次治療,我有疑問的地方是:對於一位30幾歲的患者,為什麼不做穿刺?為什麼不可以多為木子考慮一些?三陰一定不能保乳嗎?當她哭著打電話給三少:“醫生說要全切除,你會嫌棄我嗎?”我覺得好可憐。為什麼只有四次化療?為什麼半年才複查一次?

但是,沒有為什麼,發生了就是發生了。確實,三陰性乳腺癌,毒性最強,也許更換了治療方案,結果仍舊是一樣的。但是,一開始就奪取了人的戰鬥意志力,不可謂不殘忍。所幸,木子的丈夫,是深情的三少,有情也有錢,願意為之傾一切。換一個人,也許,根本沒有三年半。

所以,一旦發現你遭遇乳癌,一定要儘快鎮定下來,選擇醫院,選擇醫生,尋求最強外援,詳細溝通。癌症是場持久戰,第一仗一定要打好,必須深思熟慮,選擇最適合你的治療方式。

鎮定下來以後,要接受現實,積極配合治療。

你可以在邁出第一步之前,多做深思熟慮,但是一旦邁出了第一步,選擇了手術方式,便再也不要回頭,堅信你選擇的手術方式一定是最適合你的。不要因為別人的言語,對自己的手術方式產生懷疑。保乳亦可,切除亦可,重建亦可,對你最終的生存時間並不產生最絕對的影響。

化療勢必是不舒服的,但哪怕打個針也是不舒服的。有種痛叫做預期痛,有種吐叫做預期吐。你的心理暗示,會加重化療的痛苦,真的。

積極配合治療,還包括,瞭解你的敵人。你需要搞清楚,你的敵人什麼來頭,什麼類型,你有什麼子彈可以對付它,並且要對其虎視眈眈,力求把它扼殺在萌芽狀態。我們有好多病人,似乎生了病之後,就失去了一切能力,不知道自己吃什麼藥,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複查,似乎一切都是醫生的責任。好遺憾,醫生是人,她的腦袋也不是容量無窮大的電腦。求人不如求己,你自己重視,再加上醫生的幫助,才更具有戰鬥力。

當最初的治療過去之後,周邊的一切都隱去之後,你要學會構築你的心理防線。這個好難,但是你必須面對。

也許有的人此時面對自己殘缺的軀體,會開始自憐自艾——為什麼偏偏是我?就像每個人在遭遇噩運的時候都會問上天:我做了什麼,為什麼要讓我遭受這些不幸?

但這種想法有用嗎?這世界有太多的問題沒有答案……人家好好地出去度個假,還會遇見沉船事故,瞬間沒命,這樣看看,命運其實對你友好多了。

你該審視審視自己過去的生活,過去的狀態,上天讓你得了這個病,其實是在給你預警,你以前一定有什麼地方,需要改善。

學著放過自己,在今後的日子裡,要抓重點,什麼是最重要的,就該把時間花在哪裡。每個人都在和人生苦戰,顧了此,一定會失了彼。也許在以前,你做一件事情,權衡的重點是你會得到什麼,但從此以後,可能你的重點需要放在做這件事情,你會失去什麼。

得了病,應該更加豁達,更加看得開,沒有什麼非要睚眥必較

生活飲食需要規律,但沒有人硬性規定你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你呼吸的空氣都有霧霾,別說吃的了。偶爾嘴饞,吃一次想吃的滿足一下口腹又有何妨?真的沒必要吃得像苦行僧。

好好愛你應該愛的人,多和愛你的人溝通交流。定時吃藥,按時複查。放下思想包袱,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鍛鍊。說不定你能把疾病當成好朋友呢。

最後,我想說,乳腺癌的治療,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真的是需要個性化治療的,凡事無絕對。我其實不喜歡那些數據,那個百分之幾的數字,對你一定有用嗎?得了病的你,要相信,你會是倖存的那部分。

三少的木子走了……乳腺癌还要带走多少人?泪点低者慎点

下面是幾個例子。我的導師對我說,不要對患者投入太多的感情,否則到最後,你將無法承受。我非常感恩,我從醫之初,為之付出感情最多的幾位患者,如今都安好。

第一位,我叫她乾媽。2010年,改良根治,Her-2陽性型,一枚淋巴結轉移。當時的靶向藥赫賽汀是全自費的,一年三十萬。乾媽家經濟可以,但是,她想了想,笑著說,三十萬啊,我可以買輛很好的車了。於是治療結束後,她每日,都去欣賞杭州最美的風景,西湖,植物園,太子灣,她的朋友圈,有最嬌豔的花朵,最美麗的笑容,春分時與老外婆豎蛋,偶爾包餃子擀麵皮做烙餅,過著我羨慕不已的生活,也定時複查定期跟病友相聚。自從女兒出生後,我與她聯繫減少,但是她的朋友圈我每一條都沒錯過,我知道她過得很好。你看,治療也需量力而行,傾家蕩產打了靶向,結果一定有這麼好嗎?

第二位,我親愛的小妹妹。也是2010年,那年她22歲,是我見過年齡最小的患者。LuminalB型。新輔助後,做了保乳手術,術後化療。那麼年輕,更要命的是,疾病來臨的時候,她剛剛大學畢業,還未工作,斷了醫保,所有治療全部自費。命運是不是特別不公平?是啊,有時候,你真的不知道命運會給你什麼牌。厄運就此結束了嗎?沒有,兩年後,她胳膊疼,去做了檢查,骨肉瘤。你沒看錯,第二個惡性腫瘤。她是我最堅強的小妹妹,做了關節置換,如今她的胳膊和正常無異,活動沒有任何受限。今年年底,她將披上最美的婚紗,收穫她的愛情。你看,你比她更慘嗎?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放棄希望。

第三位,我親愛的姐姐。2012年,孕7月發現右乳癌,提前讓孩子來到了世界。三陰性,妊娠期,局部晚期,新輔助之後,保乳根治,放療。是啊,跟木子一樣的類型,但是比她更嚴重,更兇險。當初,她一定要保乳,切除乳房不如失去生命。我的導師遵從了她的意願。從此,叮囑她檢查,不放過任何一絲風吹草動。如今進入第7個年頭,一切安好,提前來到這個世界的小姑娘,今年9月已經走進了小學。你看,三陰性,所有的人都不建議她保乳,但是她做了選擇之後,再不後悔,比我導師更有名的醫生告訴她,一定要切除,但是她相信她的醫生,甚至超過了相信自己,他們如今創造了奇蹟。

還有你,你,和你。每一位願意讓我參與的患者,每一次你們來複查,我都非常高興,非常感恩。希望我的你們,一直一直安好。

感謝浙大婦院陳芳芳供稿

本文原發於微信公眾號“點媽碎念”,有刪改

監製:孫美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