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反省才是重要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怎样的反省才是重要的?


曾子大名叫曾参,之所以在《论语》中称为“子”,据说是其弟子参与到了《论语》的编纂之中。所以,一种思想的传播没有弟子和信众是很难被广泛接受的。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否能够被广泛接受,第一重要的是内容,第二就是传播者数量的多寡。占领市场首先需要的是拥有推广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才的竞争。

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成为一群人的中心,这个从婚礼现场就可以看出来。那么如何应用这个中心价值就要看每个人的意识了。我们中国人因为传统的原因,直接谈钱会很不好意思,但不说钱心里就有些空落落的,所以,都是很含蓄的表达着自己的需要。钱是彼此关系的润滑剂,使用好了彼此感情增加,使用的不好就会恶化彼此的关系,这个度就需要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把握了。

学习传统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的,在这里我们比较直接,就是和改善经济挂钩来书写这些文字,确定了中心,文字书写就会流畅起来。

写这些文章,一来算是自己的思考,二来和朋友们共享一下,形成交流可以互相增益。我们不是文化人,所以也就不会按照圣贤的原意去解读,我们看古书也就是为了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解读文字的。

怎样的反省才是重要的?

《论语》写的大部分都是社交问题,也就是社交的准备、社交的原则与社交的注意事项。曾子在这里描述的就是社交的注意事项,提醒我们要时常的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在一天的活动当中是否得罪了谁?是否辜负了谁?是否按照标准去做了?

前几篇写到了,我们的社交准备工作,应该建立在自我知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品格的忠厚上,能够成为一个有学识,有温度,受人喜爱的人。老祖宗是很可爱的,很少去讲一些理论,总是将复杂的现实用短短的一句话精简出来,把现实描述出来,所以我们不要辜负老祖宗的美意,直接拿来用,按照文字的标准去做就可以了。

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之中,要想获得实质的利益,都是通过自身价值的交换实现的。自身价值的交换就是“为人谋”。有些人替别人拿主意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做的,有些人替别人拿主意是站在管闲事的习惯上来做的,有些人是站在关心别人的立场来做的。这些行为都无可厚非,重要的是所“谋”的是否合情合理。要想能够持续的交往,那就是在彼此意见的交流过程中要真诚。我们的“谋”,要么是给老板,要么是给上司,要么是给合作伙伴,要么是给朋友。那么这个“谋”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就显的尤为重要了。所“谋”有效就会越来越信任,所“谋”无效也就丧失了信任,谋事还是需要小心谨慎的。

朋友之间的交往不是商业之间的交往,虽然里面掺杂的有商业的情况。但朋友之间的交往,往往有面子的因素掺杂其中。那么这个交往的重点就在于一个“信”字,也就是有没有结果。我们可能因为彼此的关系,忽略了这个结果的回馈,不知不觉之中关系就会疏远。谋事在忠,交友在信。不同的人和环境所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不同的。与朋友交往用“忠”字,这种交往就会变味,因为情感容易影响人的立场。“忠”是价值的体现,“信”是行为的表露,不要搞混。要想把以上的观念搞清楚,那就认真的体会曾老夫子最后的那句忠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