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並非願者上鉤——釣鯉魚有絕招攻略篇

釣魚活動歷經幹百年而不衰,深受各個階層不同年齡的人的喜歡,對釣魚迷戀程度可用“上癮”、“如痴”來形容.迷上釣魚是很難“戒”掉的。釣魚時置身於清新美麗的大自然中,揚竿於碧波之上,這是美的享受.看到一尾尾鮮肥的魚兒被釣起,拿起沉甸甸的魚護,勞動后豐收的喜悅更會使人陶醉。

釣場又是賽場。懸殊的收穫會激起垂釣者強烈的競爭心理。你釣得多,我下次就要超過你;釣小魚不過癮,還要釣大的;不但要釣鯉魚、鯽魚。還要向鯰魚、草魚挑戰,有淡水釣,還要體驗海釣,如此追逐不捨使垂釣者不停地向新的目標進攻。

釣魚並非願者上鉤——釣鯉魚有絕招攻略篇

要想釣好魚必須知己知彼,掌握水情、魚情。但水波遮目使垂釣者都帶有強烈的探究心理,魚竿、魚漂就像“探寶針”.它的每一個微小動態都會使“探寶者”產生豐富聯想和刺激。這種探究心理還能引起釣魚愛好者對多種知識的廣泛興趣,如生物、魚類養殖、氣象、地理等等。中華民族文化淵源流長,釣魚文化也相當厚重,我知道的就這些釣魚方法,我相信,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還有很多很多鮮為人知的釣魚方法,我所瞭解的或許僅僅是冰山一角,望朋友們補充,以增加彼此見識。

鯽魚分佈廣,繁殖快,耐受力強,食性雜,喜愛群遊,常棲息在雜草叢生地,到有腐殖質的水底覓食。鯽魚膽小而警覺,稍有驚動即逃。同時,鯽魚還常因氣溫的變化而遊弋於不同水域,並隨之改變其食性。它在產卵期也不停覓食,故一年四季從早到晚都能釣到鯽魚。這就要求垂釣者,不但要選好釣位,而且要採取適宜的釣具和釣餌。所以,釣鯽魚是初學釣魚的起點,也是檢驗運動員垂釣技藝的重要標誌之一。下面是我平時釣鯉魚的幾點經驗,說來供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1.尋找鯉魚。釣鯉魚,首先要找到鯉魚的蹤跡。鯉魚愛拱泥尋食,從而產生大小均勻而密集的氣泡,一連有數十個同時上冒,並經常移動,此起彼伏,球形並常伴有汙水上升,找到了鯉魚星星,就找到了鯉魚所在之處了。

2.選擇釣位。針對鯉魚怕光的習性,晴天不管有沒有風,以河面有植物蔭影,水位在1.8米左右為上位。懸崖切壁,水位在3米左右為中位。背光緩坡,水底有槽溝,坑窪處為下位。陰天釣鯉,如果沒有風的話,收穫一般頗豐。選岩石緩坡,水位在1米以內但看不見底為上位,4.5米臺釣杆;懸崖切壁,水位在2.5米以內為中位;緩坡水位在2米以內為下位。陰天有風則不同,選懸崖切壁水位在2.5米以內為上位,水槽或自然夾角水域,水位在2米左右為中位,緩坡水位在2米左右為下位。

3.線組搭配。手竿釣鯉魚,當以臺釣為最佳選擇,主線最大1.5號,子線最大1.2號,4號以上大標,野戰推薦使用調八釣二,池戰推薦使用調四釣二或調三釣一,鉤型以伊勢尼4或5號,伊豆以6或7號,新關東以0.5或0.8為最好。

4.誘窩。與鯽魚不同,釣鯉魚誘窩要求緊、重、恆三者兼備。緊,是指誘餌定點用打窩器投放,務必做到緊湊;重是指誘餌量大,厚底重窩;恆是指窩效持久,常有小魚流連,但吃不動。一定程度上,小魚對鯉魚聚窩有好處。推薦使用兩層窩底,第一層以油枯摻小雞飼料、玉米粉、酵香型餌料,捏成正方形,半個拳頭大小。這樣,即使水底是緩坡,餌團也不會向下滾。第二層以小麥粒,老玉米粒燉熟,效果一試便知。

釣魚並非願者上鉤——釣鯉魚有絕招攻略篇

5.餌料。釣鯉魚在春天和深秋主以腥香為餌,推薦使用老鬼2號添加少量丸九荒食,1/7的南極蝦粉和白糖,若有瘋釣鯽2號更好。夏季主以清香為餌,推薦使用魔力瓶裝鯉魚香精,釣魚王狂鯉,少量丸九荒食,小雞飼料。

6.釣鯉須守。根據鯉魚的覓食習性,垂釣應採用“守株待兔”釣法。在選好釣位之後,要堅持固守,耐心靜候,過一段時間後可提竿換新餌。尤其是在窩子周圍出現魚星時,不能像釣鯽魚那樣經常提竿引逗,否則膽小、機敏的鯉魚會被嚇跑的。實踐證明換餌太勤,誤提次數多,必然干擾鯉魚吞食,喪失上鉤時機。

7.提竿和溜魚。鯉魚的吃鉤與其他魚不同,吃餌並不魯莽,總是小心翼翼地把釣餌合到口中,試一試,嘗一嘗,然後又吐掉,再含起來嚐嚐,又放下,有時可重複多次,不貿然吞人口中,因此吞食慢而輕,攝食後即遊走。浮漂反應是大幅度下沉或橫向斜向移動,漂尾由高漸低,慢慢沉入水中,及時提竿,定會中魚。鯉魚上鉤後掙扎力大,逃竄迅猛,耐疲勞能力強。溜魚其實是要戰勝自己的激動心情,保持平靜的心態,自信溜魚方能百戰不殆。

釣魚並非願者上鉤——釣鯉魚有絕招攻略篇

8.魚上鉤後的處理。首先將手竿上舉,並迅速將魚領離釣點,以免驚走窩裡的魚群。提出水面不讓魚在水中掙扎逃竄,若魚較大,則通魚時要使線的移動速度略快於魚的遊動速度,使魚跟著線走,變被動跟魚走為主動領魚遊,控制魚的遊向,待魚邀疲後用抄網將其抄上岸來。

9.要及時應變。鯉魚易受外界的干擾,而游到安靜的水域“靜地”躲藏起來。靜地大多為平時不愛存魚的僻靜之處,如岸邊的邊角地帶、長灘的灘頭地帶、較大水域的中央地帶,等等。若遇到人多垂釣時,應及時分析判斷情況,不失時機地轉移到平靜的或離岸較遠的水域垂釣,定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我認為釣友人的性格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以魚為樂的釣魚人,一種是以魚為漁的釣魚人。以魚為樂的釣魚人,主要是去感受浮漂的動作、中魚時的感覺、遛魚的過程,魚獲多少是其次,享受過程是關鍵,軟竿、細線、小鉤是他們的首選,這樣的釣魚人已經達到了高境界,追求的是垂釣過程,是遛魚時的感受和強烈的手感刺激。以魚為漁的釣魚人,多是為魚而戰,追求的是魚獲量多少,其裝備是有和大魚相抗衡的能力,常常使用粗線、大鉤、硬竿來“以暴制暴”,達到多獲魚的目的,這是釣手追求的另一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