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私伙局”为粤乐注入生命力

在广州有1300多个私伙局,多数是中老年人在自娱自乐,而“青萝乐坊”则显得十分特殊。这个活跃在广东音乐发源地——番禺沙湾的私伙局,成员都是“80后”“90后”,在工作之余,因热爱传统音乐走到一起,他们凑钱购买乐器、道具和服装,玩音乐的同时想将广东音乐发扬光大。

粤乐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广东的文化名片。近年来,因为“非遗热”,粤乐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支持,可是,同粤曲粤剧一样,粤乐目前仍然面临着演出不旺、新作难有、听众流失、后继乏人等问题。粤乐的传承,需要有更多的像“青萝乐坊”这样热爱广东传统音乐的年轻人加入。只有通过不断吸收新鲜血液,粤乐才会有年轻的听众、年轻的演员,才会生生不息。粤乐最盛之时为上世纪20、30年代,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要吸引现代年轻人,必须要在保留原有文化精髓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创新,在音乐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上,都要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意趣。比如在粤剧领域,取材自3D武侠网游《剑网3》的粤剧《决战天策府》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欢迎,就是因为对传统粤剧作了符合年轻人的创新性改编。

“青萝乐坊”也为粤乐和粤曲粤剧的传承找准了一个方向——社区化。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将其变成生活的组成部分,每周固定的练习,定期的演出,不仅成为“青萝乐坊”成员生活的一部分,也潜移默化影响他们身边的人,培养更多的爱好者和支持者。而年轻人聚集的“青萝乐坊”出现在沙湾,也并非是偶然,因为这里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因此,私伙局更有群众基础,这也是社区化的前提。

应该说,粤乐粤剧粤曲的传承与当前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不谋而合。相关部门不妨在这方面多发力。现在,不少中小学开设了粤乐粤剧的选修课,还有身段操,将这些成果引入社区,培养更多的年轻观众,让更多人了解粤乐粤剧,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人们能学习粤乐粤剧,爱上粤乐粤剧,这样,传统文化才会越来越有生命力。

(谭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