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盛宴!河北武安:上演傩戏“抓黄鬼”


当日是农历正月十五,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固义村举行“傩戏展演闹元宵”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前来观看。图为:活动现场图片。(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太极视觉”)

据悉,武安傩戏最早出现在夏商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多数戴面具表演,广泛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北方地区极为少见。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广泛分布于武安市各乡村,其中武安市冶陶镇固义村演出的傩戏《捉黄鬼》最具特色。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捉黄鬼》是一出沿街演出的哑剧,以大型社火武安傩戏为穿线之针,其角色有阎罗王、判官、大鬼、二鬼、跳鬼和被捉拿的对象——黄鬼。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配合队戏、赛戏、脸戏、花车、旱船、龙灯、狮子舞、武术、霸王鞭、秧歌等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演出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共参演角色600余人,加上辅助人员,约有1000余人。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黄鬼既象征洪涝、虫害、疫病等自然灾害,又代表人间一切邪恶现象和势力。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通过对黄鬼的捉拿和极刑处置,表现了全体村民战胜自然灾害,确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世道安宁的美好愿望。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