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悔改來到神的面前?

基督徒的生命與事奉緊緊相聯,是分不開的,生命是事奉之基,事奉是生命之果。唯獨更深的生命方能帶進更深的事奉。在教會的事奉中,常見三種通病:表面化的事奉,搖擺不定的事奉,和受環境支配與影響的事奉。

表面化的事奉:只在外圍打圈子。事奉需要內在化,出自內心。如果我們裡面空無所有,就無從分給別人。因此更深的事奉是出自內心的事奉。如果我們裡面沒有豐富的領受,我們就很容易落到這種表面的事奉中。求主使我們的生命進深,使教會中有更深的事奉。

搖擺不定的事奉:不穩定,最善變。這種毛病的原因也是由於生命太淺。當我們深深植根的時候,我們的事奉就堅定穩固。一棵樹能在大風中屹立不動搖,它的根必須深深紮在地下。神要我們的工作堅定,祂堅定我們的方法就是使我們往深處紮根。

受環境支配的事奉是重心不穩的事奉,一般人的思想看法和社會潮流都會使之受影響,使我們偏離神的道路,不持定真理的原則。只有深深紮根的樹木方能在炎熱乾旱的日子仍然結果不息。我在聖地旅行時看見橄欖樹,那裡雨量稀少,十分乾旱,但是橄欖樹依然青翠,因為根扎得極深。黎巴嫩的香柏樹屹立在強勁的風中也是因為根深。這些都說明生命的進深和真實事奉的關係。

第一章 深度的面面觀

我們可以用外圈、中圈和內圈,來表示深度的不同。

深深的悔改

我們得著新造的生命始自悔改重生。悔改,得救,重生,是一件事的三面,是三而一,一而三,分不開的。有了三者,與神的關係就開始。向神悔改非常重要,是屬靈生命的根基,我們必須把根基打好。一個人若糊里糊塗地進到教會,從未向神悔改,有一天也會糊里糊塗地離開教會,那是必然的結果。耶利米哀歌三章四十至四十一節說:“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耶和華。我們當誠心向天上的神舉手禱告。”

讓我們先看悔改的第一步,可以稱之為“歸向”。“歸向”是意志所作的行動。原來的方向與神背道而馳,悔改時轉過來向著神;原來以背向神,現在是面向神。這是人生的大轉變,是行動的改變,也是道路的改變。“歸向”在悔改的最內圈,在層次上最深。

悔改的第二步是思考與反省,這是理智所起的響應。我們運用思想分析自己與神的關係,看見自己是何等得罪神,在何事上跌倒?是怎樣的跌倒?看見自己犯罪的性質,是外面的罪,抑或是隱而未現的罪?是行為上的罪,還是心懷意念中的罪?這些都影響我們與神的關係。我們應當加以分析,深深的反省考察。這是中圈。

悔改的第三步是我們的感覺與感情。耶利米哀歌三章四十一節所說的:“我們當誠心向天上的神舉手禱告”,這個誠心說明我們的心態。這時我們向神的禱告是出自真誠感情的流露。

這三步使我們看見進深的途徑:從外面的感覺開始,經過理性的自省,最後進入深處的意志,產生歸向,有了悔改的行動。這包括了全人的三大層面,情感,理智和意志。意志在悔改的過程中比重最大。掃羅曾流淚認錯幾次,但過後又故態復萌,尋索殺害大衛。他的悔改沒有行動的果子,因為缺少意志的功用。

在人性的構造中,這三層都重要,但意志的重要性最高,因為行動是從意志產生的。單是感情不常產生行動,理智往往也不能產生果效。但是一旦意志有了決定,就產生了行動的力量。當然每一部分都需要神的恩典。若沒有神的恩典,任何一方面都是軟弱無能的。恩典帶來聖靈的工作,在我們裡面振奮我們,使我們動起來,奮發有所作為。我們所說的追求,實際上是聖靈帶領我們追求,進入所追求的境界。因此主說:“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進入一切的真理。”(約十六13另譯)不單是明白真理,更是進入真理,生活在真理裡。這樣我們就有了完全不同的表現。當撒該對主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這顯然是意志的行動。一個視錢如命的功利主義者,竟然如此慷慨,歡然迎接主自己,這是恩典使意志起作用的明證。他欣然接待主耶穌到他家中,聖靈開啟他的心,賜給他生命的能力,讓他深深的悔改。教會中需要這樣的弟兄姊妹成為有見證的教會。吸引人歸主。

(一)讓主的話深深進入我們裡面(太十三5至6)

馬太福音第十三章,記載主論到道(種子)進入人心中的各種情況。其中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因為土不深,種子的根不能深植,當根下扎的時候,碰見了石頭。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種子擠住了,因此不能結實。這兩種情形都阻擋神的話進到人心的深處。我們必須面對這兩種攔阻。一是對付荊棘,就是世上的思慮和錢財的迷惑。將道擠住,攔阻生命生長並結實。我們必須認真對付攔阻主話的一切事物,使我們能深入地接受主道。我們也必須對付石頭,因為它使神的道不能在我們裡面紮根。我們首先要發現石頭。對付石頭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把它打碎。我們必須先找出石頭是什麼?我們剛硬的地方在哪裡?我們在什麼事上抗拒主的話,不肯順服?在什麼事上不肯順從聖靈的感動?我們應該深深的查究我們裡面的石頭是什麼?發現後就挖出來,並把它打碎。每人的石頭各有不同,荊棘也不一樣,都當對付,都該破除。沒有一個人裡面全無石頭或荊棘。對付之後就能結出生命的果子。因此人人當學習對付荊棘,除去石頭,使生命之道能結實。

(二)深深進入主道里面(雅一23至25)

雅各書第一章二十三到二十五節說:“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唯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這裡提到對著鏡子“看”,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很明顯,這只是走馬觀花的一看,心不在焉的一看,看過就忘。偶然讀經的人正是如此。

二十五節說:“唯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這等人經常讀經,而且有系統地讀。

再進一層是“實在行出來。”雅各說律法是“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神的話在我們裡頭髮出功效,使我們得以自由,得著釋放。

如何悔改來到神的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