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魯風波

川魯風波/劉建宏

△被送到風口浪尖的《足球之夜》

編者按:建宏老師的新書《上半場》連載正酣。請讀者添加微信公眾號:宏觀體育,提交您的讀書感想,幸運的讀者會被選中,文章登發在我們的平臺。並且有獎勵相贈噢~

一九九六年夏季的某一天,山東的《濟南時報》突然登出了大標題為《足球之夜,顛倒黑白》的文章,把剛剛開播不到五個月的《足球之夜》送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事件的起因是這樣的:那一輪甲A結束之後,按照慣例我們要在週一製作《甲A集錦》,首先需要把六場比賽縮編一下,我負責濟南泰山將軍隊和四川全興隊的比賽。比賽的前半段一切如常,只是到了下半場,情況發生了一些詭異的變化。全興隊兩次極有威脅的反擊都被判越位在先,其中姚夏一次在右邊路的進攻距離邊裁不過兩三米的樣子,此時姚夏完全沒有處在越位位置,但當他眼看就要形成單刀的時候,邊裁還是果斷地舉旗了。比賽編輯到這裡,我已經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因為後來主隊依靠一個頭球取得了比賽的勝利,這讓剛剛成為足球記者的我大感不平。於是馬上抄起電話打給張斌,“比賽不能這麼踢啊,全興這球太冤枉,我們必須秉公而斷,仗義執言啊。”張斌也許是受到我的敘述和情緒的感染,當即決定追蹤此事。《足球之夜》派出了當時唯一能夠派出的記者段暄,前往成都採訪。之所以這麼說,完全是因為當時人手極為緊缺,除了張斌一個正式員工,只有我和另外七八個同事是全職參與《足球之夜》,我們常常為了能否派出足夠的採訪組,或者是能不能借到足夠的攝像機和其他設備而發愁。很多次,我們需要想盡一切辦法才能勉強保證基本工作,或者和設備科的阿姨套套近乎,送上一件球衣或其他小禮物,或者找外面相熟的朋友租借或賒來機器,更有甚者,我還曾經拉攏我在北京臺工作的同學,讓他帶上自己的設備,我負責解決機票、食宿,和我一起下到賽場採訪。段暄就是當時我們唯一能夠派出的記者了,因為其他人手上都有工作,走不開。

川魯風波/劉建宏

△四川全興球迷

段暄在成都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因為在比賽裡鬱悶之極,外援馬麥羅一把撕下了當值主裁判胸前的國際裁判的胸徽。賽後雙方也發生了一些不快和小衝突,有全興球員還企圖圍攻當值的裁判組。

所有這些我們都是根據現場錄像做出的判斷。於是在週四晚上播出的《足球之夜》中,段暄在成都完成的採訪成了重要內容。

這樣的處理讓濟南媒體和山東球迷感覺到了不公和傷害。於是他們的反擊也開始了。不僅媒體上連篇累牘地批評《足球之夜》,球迷的來信也不少。大多數都指出,《足球之夜》有偏袒四川全興之嫌。

我們則感覺很受傷。如果此前的斯科拉里報道雖然有不同聲音,但總體還讓大多數人接受,那麼這次的川魯風波,會有這麼強烈的反彈,讓我們所有人都有些始料不及。

我們的確沒有任何偏袒一方的意思,只是想根據比賽的進行把前因後果都交代清楚,如果全興的兩次反越位有一次得手,他們也不至於空手而歸。而在最後時刻因為另外一個有爭議判罰而丟掉比賽,更讓所有隊員出離憤怒。

但,仔細想想我們也確實有不妥之處,假如實在派不出記者了,是不是也可以考慮請濟南當地媒體協助,尤其是電視臺幫忙,也能聽聽比賽另一方的看法,這樣的報道才不至於失去平衡,從而給山東媒體、球迷造成不夠中立的印象。

川魯風波/劉建宏

△山東魯能泰山球迷

當然,這樣的反思都是隨著我們的經驗和閱歷逐步積累過程中,才慢慢地有了清晰的答案。只是在當時,我們每個人都深感委屈。難道為了中國足球伸張正義還有錯嗎?

說實話,這樣的疙瘩在心裡也存在了很久。

與此相仿的是,在那一年的京津大戰中,天津門將施連志衝出禁區,飛踹國安前鋒高峰的那一幕,同樣引來了許多爭議。記得在評論的時候,黃健翔特意從家裡帶了一本《貝利自傳》,翻開其中的一頁,唸了一段世界盃比賽裡捷克斯洛伐克球員如何公平競賽的原文。

這樣的處理同樣引發了天津球迷的不滿。認為《足球之夜》因為地域的原因,就是北京國安的天然盟友,甚至是沆瀣一氣的論調經久不絕。而在那之後,我們也總是時不時就被捲入到輿論的漩渦之中。

我們一邊在這樣的爭議裡成長、成熟,但也在這樣的爭議裡逐步樹立了《足球之夜》公平公正的主流形象。

一九九九年,霍頓因為帶領國奧隊衝擊奧運會決賽階段失利而下課,我們按照外界很有代表性的兩個意見做了一期《正反霍頓》的節目,讓我們的報道看起來確實要平衡和客觀了很多。

二○○四年,因為衝擊世界盃未果的阿里·漢安然下課,我在對他進行專訪時的第一個問題,也是要感謝他對中國足球做出的貢獻。阿里·漢聽到問題之後,先是很狐疑地看了我一眼,彷彿我是一個怪物一般。不過當他明白我們確實不是去獵奇,而是很認真地在工作之後,終於打開了心扉。

川魯風波/劉建宏

△阿里·漢

換個角度看,風波是《足球之夜》的營養液,對於一個那時平均年齡還不到三十歲的年輕群體來說,朝氣是我們的財富,也常常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不得不說那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年代。中國電視在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的高速發展,給我們這些人天然地創造了機會。我們得以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就坐上了主播臺。

白巖松寫過一篇文章——《渴望年老》曾經被反覆引用,其實表達的也正是這種興奮之後的困惑與不安。時代給了你機遇,但時代也在時時考驗著你的能力和表現。

更要感謝的是我們的觀眾,儘管時不時會有批判甚至謾罵聲響起,但更多人是在逐步地認可我們,日久見人心,古話不欺。在和觀眾的真誠溝通與交流中,《足球之夜》一步步變得更加強大,更受歡迎。

(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即刻購買京東專有印章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