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三大领域专家,国学大师京房,为何死于宦官之手

京房(前77—前37年),西汉学者。京房从焦延寿学《易》,深得焦氏《易》学“真谛”。他把焦延寿以灾异讲《易》的做法推向极端,到处宣讲,以之干政,使《易》学此一流派在当时声名显赫,对后世影响极大,以致人们把这一流派称之为今文《易》学“京氏学”。焦延寿大概看出了京房以《易》干政的危险性,曾不无忧虑地说:“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汉书·京房传》)最后结局果然不出焦氏所料。京房多次上疏论说灾异,引《春秋》、《易》为说,得罪宦官石显,又与治《易》的权贵五鹿充宗学说相非,以“非谤政治,归恶天子”的罪名被弃市。

京房是易经大师和预测专家,说服大师,还是中国历史上官员绩效考核的首倡者。

1.京房是易经大师和预测专家

由于他开创了今文《易》学“京氏学”,自成一派。《易》作为中国学术源头之一,研求者代不绝迹,京房是其中颇有影响的一位。京房的《易》学得之于焦延寿。焦延寿讲《易》,喜推灾异,以自然灾害解释卦象,推衍人事。《汉书·京房传》概括焦延寿的学术道:“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卦更值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汉代《易》学流变为术数,焦延寿是始作俑者。

京房首先是易经大师。著有《易传》三卷,《周易章句》十卷,《周易错卦》七卷,《周易妖占》十二卷,《周易占事》十二卷,《周易守林》三卷,《周易飞候》九卷,《周易飞候六日七分》八卷,《周易四时候》四卷,《周易混沌》四卷,《周易委化》四卷,《周易逆刺灾异》十二卷,《易传积算法杂占条例》一卷。他死后,三弟子殷嘉、姚平、乘弘皆为经学博士,于是《易》有京氏学。

京房既为易经大师,而他有将其应用于预测,自然也是预测大师。司马光说他的学说长于占卜天灾人祸,共分六十卦,轮流交替地指定日期,用风雨冷热作为验证,都很准确。因为这项特长,被地方官府推荐为“孝廉”之后,他到朝廷充当郎官,屡次上书元帝,议论天象变异,十分灵验。

当然,我是不相信什么天人感应学说的。我只能说,京房是一个大师级骗子,不过在当时很能有市场。

2.京房还是说服大师

京房受到汉元帝重用之时,中书令石显正独揽大权。石显的好友五鹿充宗任尚书令,二人联合执政。京房企图扳倒石显,企图用自己的说服能力打动汉元帝。看看他如何展示自己高超的诱导艺术,一步一步启发汉元帝。

有一次,元帝在闲暇时召见京房,京房问元帝:

“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导致国家出现危机?他们任用的是些什么人?”

元帝说:“君王昏庸,任用的都是善于伪装的奸佞。”

京房进一步问:“君王是明知奸佞而仍用他们?还是认为贤能才用他们?”

元帝回答说:“是认为他们贤能。”

京房说:“可是,今天为什么我们却知道他们不是贤能呢?”

元帝说:“根据当时局势混乱,君王身处险境便可以知道。”

京房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任用贤能时国家必然治理得好,任用奸邪时国家必定混乱,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轨迹。为什么幽王、厉王不觉悟而另外任用贤能,为什么终究要任用奸佞以致后来陷入困境?”

元帝说:“乱世君王,各自认为他所任用的官员全是贤能。假如都能觉悟到自己的错误,天下怎么还会有危亡的君王?”

京房说:“齐桓公、秦二世也曾经知道周幽王、周厉王的故事,并讥笑过他们。可是,齐桓公任用竖刁,秦二世任用赵高,以致政治日益混乱,盗贼满山遍野。为什么不能用周幽王、周厉王的例子测验自己的行为,而觉悟到用人的不当?”

元帝说:“只有治国有法的君王,才能依据往事而预测将来。”

京房于是脱下官帽,叩头说:“《春秋》一书,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天变灾难,用来给后世君王看。而今陛下

登极以来,出现日食月食,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大地震动,天落陨石;夏季降霜,冬季响雷,春季百花凋谢,秋季树叶茂盛,降霜后草木并不凋谢。水灾、旱灾、虫灾,百姓饥馑,瘟疫流行。盗贼制伏不住,受过刑罚的人充满街市。《春秋》所记载的灾异,已经俱备。陛下看现在是治世,还是乱世?”

元帝说:“已经乱到极点了,这还用问?”

京房说:“陛下现在任用的是些什么人?”

元帝说:“今天的灾难变异和为政之道,幸而胜过前代。而且认为责任不在这些人身上。”

京房说:“前世的那些君王,也是陛下这种想法。我恐怕后代看今天,犹如今天看古代。”

元帝过了很久才说:“现在扰乱国家的是谁?”

京房回答说:“陛下自己应该知道。”

元帝说:“我不知道;如果知道,哪里还会用他?”

京房说:“陛下最信任,跟他在宫廷之中共商国家大事,掌握用人权柄的人,就是他。”

京房所指的是石显。元帝也知道,他对京房说:“我晓得你的意思。”

京房告退。后来,汉元帝还是不能让石显退位。

可惜了大师,对牛弹琴牛不懂。

司马光说:君王的德行不昌明,则臣属虽然想竭尽忠心,又从何着手呢?观察京房对元帝的诱导,可以说是把道理说得十分清楚透彻了,而最终仍不能使元帝觉悟,可悲啊!《诗经》说:“我不但当面把你教训过,而且提起过你的耳朵。不但是用手携带着你,而且指示了你许多事。”又说:“我教导你是那么的恳切细致,而你却漫不经心、听不进去。”这说的就是汉元帝啊!

说了不仅是白说,还得罪了石显,给自己招来了祸端。京房知道自己处于危险之中,想方设法自保,可还是被石显害死了。

3.京房还是中国历史上官员绩效考核的首倡者

官员的绩效考核是时至今日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张居正以推行考成法闻名于世。所谓的考成法,就是一套官员绩效考核的办法。不过早在西汉,京房就提出了一套官员的绩效考核办法,引起了汉元帝的兴趣。

京房回答说:“古代帝王按功劳选拔贤能,万事都有成就,祥瑞显现。衰亡之世,任用官员则以遭诋毁还是受称赞为依据,所以政治腐败,因而招致天灾变异。应当考察文武百官的行政效率及其政绩,天灾变异才可停止。”元帝命京房主持这件事,京房于是拟定了考功课吏法,上奏元帝。元帝下令,公卿朝臣与京房在温室殿举行讨论会。大家都认为京房的办法过于琐碎,使上级和下级互相监督侦察,不可施行。但元帝却倾向京房。当时,正好各州刺史向朝廷奏报事宜,集中在京师长安。元帝召见他们,命京房向他们宣布考核之事,刺史们也认为不可施行。只有御史大夫郑弘、光禄大夫周堪,开始时反对,后来转为支持。

元帝命京房推荐他的学生中通晓检验政绩和有能力考察官吏的人,准备试用。京房上奏:“中郎任良、姚平,希望能用为刺史,在各州试行考绩制度。请准许我留在朝廷,转报他们的奏章,免得下情不能上达。”

然而石显、五鹿充宗都痛恨京房,想使京房远离元帝,于是向元帝建议,应该试任京房为郡守。元帝遂任命京房当魏郡太守,允许他以考功法去治理本郡。

4.拼命设法自保,还是死于宦官之手

京房知道,一旦不在皇帝身边,如果被人诬告,就失去了辩解的机会,于是想皇帝请求:“年终时候,请准许我乘坐驿车前来,向陛下当面报告。”元帝许可。

为了保护自己,京房多次上书皇帝,请求皇帝不要相信谗言,并保护自己。然而京房离开一月余,竟被征回京师,逮捕入狱。

当初,淮阳宪王刘钦的舅父张博是一个看风行事,无善行的人物,向刘钦要了许多金钱,到京师长安活动征召刘钦入朝。张博曾跟随京房学习《易经》,而且把女儿嫁给京房。京房每次朝见,回家之后,都把跟元帝之间问答的话告诉张博。张博于是暗中记下京房所说的机密言语,让京房代刘钦草拟请求入朝的奏章。他把这些密语记录和奏章草稿,都送给刘钦过目,作为他工作的证明。石显知道此事后,指控:“京房跟张博通谋,诽谤治国措施,把罪恶推到皇帝身上,贻误连累诸侯王。”于是京房跟张博都被捕入狱,在街市上斩首,妻子儿女被放逐到边塞。御史大夫郑弘,被控跟京房是朋友,遭免职,贬作平民。

《易经》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一个易经大师由于不遵守易经的教导,把天子的机密泄露给老丈人,就这样死掉了。如果他不死,不要说他在预测方面有什么贡献,那是骗人的,但对于官员的绩效考核,一定有所拓展和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