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佛系,你只是想談個戀愛都談不起

你不是佛系,你只是想談個戀愛都談不起

一.

這段時間是怎麼了?“油膩大叔”還沒走遠,“佛系青年”又刷屏了。

從而又引申出各種佛系名詞,如佛系粉絲、佛系買家、佛系員工、佛系遊戲玩家、佛系PY、佛系備胎,甚至佛系鏟屎官……

我就想弱弱地問一句,有沒有道系?耶穌系?

乍一看,這是要全民放下心中貪念、嗔恨和愚痴的“屠刀”,立地成佛了嗎?

後來……佛你個頭啊,無非是借宗教這個符號,表達一種“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無慾無求,不論輸贏的一種調侃心態”。

其實,每一次網絡上大家集體無意識的亢奮群嘲,都源於困頓在比小說還魔幻的現實壓力和焦慮下,藉機進行自我消解的一種方式。

不過,這一次,擊中的社會痛點貌似很準. 70、80後手裡的保溫杯水溫未涼,據說,第一批佛性90後已經“出家”了!

what? 作為一箇中年少女,都還沒擺出一副看淡人世的樣子,你們竟然都搞起虛無了?

那就讓我們圍觀下,中年少女感興趣的佛繫戀人是怎麼樣的?

你不是佛系,你只是想談個戀愛都談不起

一句話總結即:沒心沒肺、了無牽掛、不喜不悲,愛誰誰!

正應了佛繫戀人之語錄:“人生就像一場戲,你我有緣才相聚。”

二.

有博主總結了一下佛繫戀人的哲學:獨立、現實、體貼。

看上去佛繫戀人不溫不火的愛情,會讓人覺得好舒心哪!因為一點都不難搞,不吵不鬧,不矯情,不求寵,不會奪命追魂call,更沒有那麼多生日啦、相識紀念日要記……

你是不是發現,這樣的姑娘好懂事哦!

當一個女生如你所願,開始不作了,對你沒有期待,沒有奢求,不再依賴,不再撒嬌,心如止水,她成了她自己。

最終,你,可有可無。

你會不會覺得,這種“懂事”的女孩讓人好心疼哪!

是啊!每一個懂事的背後,都是經歷過幻想被澆滅,收起壓在內心湧動上越來越厚的蓋子,不再鋒芒畢露,也離那個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的過程。

有人說,學會接受現實的時候就是成熟,卻不知道有幾多無奈。性子會被磨完,勇氣會消失,花花世界會黑白,負重一身鎧甲前行。

1987年,Hazan和Shave有一項研究表明:在人的依戀模式中,和親密關係相關的“焦慮感”和“迴避感”是兩個關鍵的因素。迴避感高的人,不太願意和別人過分親近。

“佛繫戀人”就是這種迴避感高的類型,他們的戀情關係被稱之為“疏離型”依戀。

事實上,這種“焦慮感”和“迴避感”正是人在自身地成長環境及生活經歷造成的。 他們在付出愛的時候,如果沒有接收到良好的回饋信息,就很容易受挫,也不太容易自愈,導致他們在不安全的狀況下,對情感失去了嚮往。

現在的兩性關係承擔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哪像我們父輩,婚姻關係簡單到就是兩個人搭在一起過日子唄。

但是現在,面臨的物質要求和誘惑太多,很多人就會望而卻步,轉向內傾去愛自己。因為他們不知道怎麼去愛別人,不知道怎麼跟別人相處。

因此,表面看上去的“超脫,只跟自己的節奏走”, 自以為在亂世中憑一顆強大的心修行,眼裡耳中都不染凡塵。

實際上,卻是放縱自己,持續對生活無感,到最後就會演變成一種愛無能。

你不是佛系,你只是想談個戀愛都談不起

三.

愛無能是現代社會一個通病,實際上這是一種逃避。

看似是最隨意的一種生活,也不需要掙扎和拼搏,但這種狀態卻很可怕。

對於擁有這種感覺的人來說,內心的願望都處於僵死的狀態,對於外部給予的刺激也沒法給出積極的反應,連自己的慾望是什麼,都沒力氣看清楚了。

英國作家克里斯托弗曾說,“我們只有在慾望得到滿足後,意識到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在慾望滿足之前,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我們將付出的代價。問題並不在於我們真的不想要那些我們憧憬的東西,而是我們沒有真正瞭解我們慾望的本身。”

有點拗口,其實就是在說,你丫是真的無慾無求,還是搞不清你想要什麼?抑或你丫壓根就要不起?

所謂的“佛系”,在現實中還不是自帶一身抖不掉的慾望。用禁慾來包裝慾求不滿,是對自己最大的謊騙。

真正的佛聽到這裡,怕是都要嗔怒。

不要忘了,佛曾經說過: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這擺明了是要我們先別管是好是壞,要把“愛”做起來先啊!

《心經》裡說:“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這經文,讀起來就很美,但這裡的無有掛礙,指的不是讓自己獨身一人沒有任何與自身之外的聯繫,而指的是當你失去過,經歷過,你才可以坦然面對那些羈絆,讓他們不再束縛你心。

它需要很強的心力與修為,還有般若智慧。

可現在很多的90後,可能還沒能和他數過星星,牽手旅行過,怎麼會知道天空透明不透明?風景有沒有淹沒於無影中?

你要吸收足夠的愛與不愛,才能釋放更多的愛與不愛,是不是?

你的雲淡風輕、渾不著意,只有在走心的地方落腳,才不會淹沒於人潮、迷失掉自我,是不是?

你不是佛系,你只是想談個戀愛都談不起

四.

說起來,愛的確是一種風險投資。

你暗戀一個人時內心的萬馬奔騰;開啟一段感情後秀甜蜜的同時也大吵大鬧;結束一段感情時非要掘地三尺揪著對方要對與錯……

哪一次不讓你備受煎熬與失落,恨不得有一刻朝尼姑庵狂奔而去……

講一個故事:

有一個吳越王錢鏐,他有一原配夫人叫戴氏。戴氏是鄉里出了名的賢淑之女,嫁給錢鏐之後,跟隨錢鏐南征北戰,擔驚受怕了半輩子,後來成了一國之母。

但解不開鄉土情節,年年春天都要回孃家看望並侍奉雙親。

過去臨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嶺,一邊是陡峭的山峰,一邊是湍急的溪流。錢鏐怕夫人轎輿不安全,就專門撥出銀子,派人鋪石修路,路旁邊還加設欄杆。

那一年,戴妃又回了孃家。錢鏐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宮門,卻見西湖堤岸已是桃紅柳綠,萬紫千紅。

想到與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見,不免又生出幾分思念。回到宮中,便寫了一封書信,其中有這麼一句: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九個字,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夫人,回孃家夠久了,該回來了!

九個字,平實溫馨,情愫尤重,讓戴妃當即落下兩行珠淚。

我突然想起曾經朋友圈看到的文章,裡面提到了一個非常有名的心理學實驗,證實了愛是有物質屬性的,即溫暖的、柔軟的。

寧願宅在家裡打Dota看韓劇,也懶得費心思去找對象,還不屑一顧地拋出一句“談戀愛多累啊,一個人多輕鬆”這樣的話時,不妨問問自己的內心:

其實,你真的連滾帶爬地愛過一個人嗎?

你真的感受過愛的美好與溫存嗎?

與其愛他,每天唸經誦佛1萬遍,不如為他做一些體貼溫暖,潤物細無聲的小事,讓涓涓的愛慢慢流淌,匯成愛的江河。

這,抵消不了你只愛自己的無助嗎?

人,不僅要懂得愛自己,也要懂得愛別人。如果一個人的愛足夠純粹的話,會讓自己的小愛變成大愛,因愛一個人進而轉向愛整個世界。

這樣昇華的愛,才是真正佛法所宣揚的慈悲心吧!

你不是佛系,你只是想談個戀愛都談不起

五.

18-25歲,能確立一個人生目標是女人可貴的資本。

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裡有一段讓我淚目的話:

青春的歲月裡,其實應該幹幾件瘋狂的事。幹幾件,即便是滿頭白髮時,想起來也會熱淚盈眶的事。然後,不留遺憾的說:“我來過,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真的,那個在愛裡有些懵懂無知,踉踉蹌蹌向前走的我們,才是真正的可愛。

雖有彷徨,雖有疼痛,可一歲有一歲的歡喜與燦爛,不是所有感情都需要以結婚收場的。

人生一場,總要盡情地享受點什麼呀!酣暢淋漓地愛一回呀!

一山更有一山高,一浪更比一浪騷, 才是愛誰誰的快意人生。

你寶貴的青春,就是讓你用來四處碰壁、知道界限、受到情傷、也懂得套路的。在試錯糾錯的過程中,找到愛情正確的相處方式,然後胸有成竹地遇到對的人,這也是你品嚐人生的一部分。

更何況,當你越早犯錯,你就能越早開始你飲食男女的生活。

不要才二十幾歲,就在心態上像一個不折不扣的老年人,習慣性活成了下一個年齡段的自己。

等真到了一定歲數,髮際線也高了,胃也痛了,人也油膩了,還不得乖乖地工作養家餬口,結婚生子,這樣的程序你早晚都得OPEN一遍。

只是你跳躍式地過著人生,到頭來,會錯過人生的許多樂趣與美好。就好像能吃好吃的時候故作矜持不下口,等到肚子餓的時候,卻已經沒有機會再回去吃了的遺撼。

青春是多麼可愛的一個名詞!哭的時候用全力去哭,笑的時候用全力去笑,別假裝看透了愛情的一切。

誰不想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讓對方奮不顧身地瘋狂愛著自己呢?

張愛玲說: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

人生有時候需要勇敢一下,勇敢去愛,勇敢去恨,然後,勇敢忘記,勇敢向前。

好吧,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噪,趁你穿了一件白襯衫,趁還來得及徐徐向前,趁雙手還能擁抱彼此,去愛!

做人嘛最緊要開心,要不我念一首大悲咒給你聽?

你不是佛系,你只是想談個戀愛都談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