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美國之旅中的美國海軍(3)

圓滿收官的“新澤西”號

轉眼間到了8月11日,我們的這次旅行已經是參觀的最後一天了,這一天我們在費城參觀完自由鍾和停泊在特拉華河邊的“奧林匹亞”號裝甲巡洋艦和一艘“白魚”級潛艇後,便來到一河之隔的新澤西州卡姆登市,這裡將是我們本次旅行的最後一站——“新澤西”號戰列艦。我們還沒上船,就看到博物館的大門外堆放著一對已經生鏽待處理的戰列艦炮彈,讓人不禁產生疑問:堆著的這些玩意兒是淘汰下來的展品嗎?如果不是,這堆玩意兒就這麼風吹日曬地堆著了?!

“新澤西”號是“依阿華”級戰列艦的二號艦,綽號是“大J”,參加過太平洋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和黎巴嫩戰爭,在太平洋戰爭中還曾作為“蠻牛”哈爾西的旗艦。“依阿華”級戰列艦也許不是史上最強的戰列艦,但卻是一段傳奇,該級艦原本計劃建造6艘,最終建成服役4艘,這其中包括有見證二戰結束的“密蘇里”號。這4艘艦在戰後又多次在退役和服役之間徘徊,直到1990年以後才全部退役,其中的“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還參加了海灣戰爭,這也算是為戰列艦最終退出歷史舞臺前的“告別演出”,也為戰列艦的傳奇歷史最終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更為傳奇的是,這4艘艦的最終命運都沒有在船臺上被拆解,而是都改造為了博物館,也算結局圓滿。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本次的美國軍事之旅以“新澤西”號為最後一站也算是有著特殊的意義,預示著我們這次旅程也將在這裡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遊記:美國之旅中的美國海軍(3)

當我們走上舷梯登船的時候,一位老爺爺熱情地歡迎我們登艦,從他的氣質來看應該也是一名退伍的軍人,他告訴我們在船上行走的路線和注意事項。跟參觀“馬薩諸塞”號的順序不同,這次我們先登上的是船頭部分,在這裡我們再一次見識到了戰列艦船頭的6門406毫米主炮。不過她的主炮是50倍徑,相比“馬薩諸塞”號的45倍徑身管更長。她的主炮一齊指向天空,向遊客們展示著她昔日的榮光。在炮塔旁擺放著一枚主炮的炮彈和發射藥,不同於門口那些生鏽的“雜物”,這裡的這枚彈體塗成綠色,引信部分則塗成了黃色。

接著我們進入艦橋及下層甲板內的各個艙室。今天這裡正好有一群美國海軍的學員們在戰列艦內進行參觀和實習,我們在艦長臥室內與他們不期而遇,我們經過時他們正聚精會神地聽老兵講解員介紹這艘艦的歷史。前面已經提過,這艘艦曾作為美國海軍五星上將“蠻牛”哈爾西的旗艦,斯普魯恩斯、尼米茲等很多人也都曾以該艦為旗艦,但現在在艦內所成列的事蹟介紹和展品中卻更偏愛哈爾西,不但有哈爾西的蠟像,還陳列有詳細介紹哈爾西早年成長經歷和太平洋戰爭期間他的指揮經歷,也陳列著不少繳獲日軍的武器和旗幟,還陳列著介紹哈爾西的傳記等。

遊記:美國之旅中的美國海軍(3)

從這之後的一個個艙室都展示了“新澤西”號征戰的歷程,還有一個艙室是專門介紹各國戰列艦發展歷程的。除了各國比較有代表性的各級戰列艦的模型之外,還有一樣特別的展品,那就是日本“大和”級戰列艦460毫米主炮發射用的91式穿甲彈。在它的一邊還擺放著其他各國戰列艦主炮炮彈的實物,這些炮彈放在一起對比,那這枚91式穿甲彈無疑可以用巨無霸來形容,筆者站在它旁邊一比較,他甚至比我還要高一點。儘管舊日本帝國海軍早已隨著日本的戰敗而灰飛煙滅,但70年來對於“大和”級戰列艦是否是史上最強戰列艦的話題一直讓很多人津津樂道,2005年日本東寶電影公司為了拍攝《男人們的大和》時,耗資6億日元所搭建的1:1的“大和”實景模型就吸引了超過100萬的日本遊客參觀。可見,儘管早已進入了航母時代,對大炮鉅艦的留戀仍然是很多人心中揮之不去的情結,這其中包含了對強大國力的嚮往和對鋼鐵巨炮的崇拜。

看完幾個展覽區,我們穿過洗衣間、水兵餐廳,爬上樓梯回到了甲板,來到船尾的主炮處。就在我們的參觀即將接近尾聲的時刻,突然下起了大雨,無奈我們只好躲在主炮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躲雨的我們意外發現尾部主炮是可以進入參觀的。我們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魚貫從很窄的扶梯爬到炮塔內。在這裡我們第一次親眼看到了三聯裝主炮的裝填機構和觀瞄設備,這裡為了讓遊客直觀看懂裝填機構,還分別在三門炮還原成正在裝填過程中的狀態,分別將炮彈和發射藥包放在相應的位置,儘管是靜態的,但能在最後看到這些,也心滿意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