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正門,民國中央大學舊址就在此校內。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原國立中央大學校門,由楊廷寶設計,建於1933年,門樓由三開間的四組方柱和梁枋組成,採用西方古典建築式樣,簡潔大方。現為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正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進門後就是寬闊的中央大道。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中央大道東側是一大片草坪,似一方厚實的綠色地毯,四周為高大粗壯的懸鈴木環繞,環境十分優美。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高聳入雲的法國梧桐,濃廕庇日的中央大道給東南大學這座古老又現代的著名高等學府平添了幾許神密色彩。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中央大道北端為中心廣場噴泉池。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中央大學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原國立中央大學大禮堂(現東南大學禮堂),國民政府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曾在這裡召開。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中心廣場北邊是原國立中央大學(現東南大學)大禮堂,建於1930年,由英國公和洋行設計,新金計康號營造廠建造,鋼筋混凝土結構,共三層,屬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式建築風格。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大禮堂正門朝南,門廳立面上部為四根愛奧尼亞式列柱,頂部為鋼結構穹頂。1965年,在大禮堂東西兩翼加建三層教學樓兩座,與大禮堂對稱,擴建的教學樓由著名建築學家楊廷寶設計。這座矗立在校園中心的大禮堂,以其雄偉莊嚴和別具一格的造型,在眾多的校園建築中獨具特色,成為今東南大學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大禮堂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為“漢東省人民檢察院辦公樓”,實際上,之前己經是很多影視劇的拍攝地,譬如“致青春”,“建國大業”,“七月與安生”等。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圖書館是我國曆史悠久的大學圖書館之一,前身是始建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藏書樓。1923年國立東南大學時期,獨立建館,定名為國立東南大學孟芳圖書館,該建築被稱為中國20世紀初期圖書館建築的優秀作品之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最近熱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的“部委大樓”是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圖書館。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原中央大學體育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江謙,倡導德智體三育並舉,將體育列為各科必修,並於1916年春率先開設體育專修科。1921年,南高師更名東南大學,校長郭秉文即向省公署請建體育館,1922年立基,1923年落成。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體育館建成後,不僅作為體育建身之所,諸多重要活動亦常於此舉行,英國哲學家羅素、美國教育家杜威、印度詩人泰戈爾等,均在此作過講演。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中山院:始建於1922年,原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中的教學樓。因學校歷史上曾名第四中山大學,中央大學期間即命名該樓為中山院,屬文學院,外國語文系是文學院的組成部分,教師在此辦公,學生在此上課。1952年全國院系大調正後屬南京工學院建築系,1958年為學校教學樓,1982年拆除重建,1983年落成,現為東南大學主要教學樓之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1922年落成中山院原貌,中央大學文學院外國語文系所在地。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原國立中央大學生物館:在大禮堂東南側,建於1929年,由李宗侃建築師設計,上海金祥記營造廠承建。1957年由楊廷寶設計加建兩翼。立面造型與圖書館相似。坐北朝南,正面為愛奧尼亞柱式門廊。現為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中大院。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原國立中央大學科學館:1924年動工,因江浙戰爭和校長易人的影響,至1927年才落成。上海東南建築公司設計,三合興營造廠承建。專木結構,中部四層,兩翼三層,地下室一層。坡屋頂,建有老虎窗。入口處建有高大雨篷,雨篷用西方古典風格立柱支撐。大門為拱券形,大樓中部設有東西向的內廊。現為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健雄院。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原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附屬牙科醫院:在校園的東北角,坐西朝東。建於1936年,由楊廷寶設計,三合興營造廠承建。採用磚牆承重,混凝土梁板結構,高三層,平面為丁字形,主要入口處朝東,建有寬大的門套,內部主要為教室、實驗室和牙科診療室。整幢建築物造型簡潔,美觀實用。現為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金陵院。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工藝實習場:位於大操場北側,建於1918年,坐北朝南,磚木結構,高二層,面闊十二開間,進深三間,東西對稱。平屋頂,牆壁用明代城牆磚砌造。門楣上刻有“工藝實習場”五個楷書繁體詞。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在這幢房屋的西南角牆壁上,鑲嵌有一塊石碑,上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工場立礎紀念民國七年十月建”二十一個楷書繁體字樣。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號梅庵,晚號清道人,江西撫州人,晚清進士,1905年任兩江優級師範學堂監督,1912年離任,隱居海上,賣字畫為生。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1915年,兩江優級師範學堂更名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繼任校長江謙為紀念李瑞清,於此築茅屋三間,取名“梅庵”。1933年,改建為磚混結構平房,採用中西合壁風格,坐北朝南,正面懸文史學家柳詒徵題寫的“梅庵”匾額。現為東南大學藝術學院。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梅庵在20世紀20年代是召開會議和講習場所,梁啟超、胡適都於此講過學。1921年7月,惲代英等人組織召開少年中國學會第二次年會。1922年5月5日,謝遠定、吳肅等人在梅庵召開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大會,正式通過了“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簡章”。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團“二大”順利召開:而對於梅庵,最重要的歷史時刻便是在1923年8月20日至25日期間,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此召開,瞿秋白、鄧中夏、林育南、劉仁靜、張太雷等30人左右出席了大會,並作了精彩的演講。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國立中央大學追溯學脈源自三國時期吳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學一>江寧府學一>三江師範學堂(1902)一>兩江優級師範學堂(1906)一>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15)一>國立東南大學(1921)一>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7)一>國立江蘇大學(1928)一>國立中央大學(1928)一>國立南京大學(1949)一>南京大學(1950)一>南京大學(1952)進行院校大調整分拆成以下大學:1.文學院理學院一>南京大學2.南京工學院一>東南大學3.工學院水利學院一>河海大學4. 工學院化工系一>南京工業大學5.師範學院一>南京師範大學 6.農學院一>南京農業大學7. 林學院一>南京林業大學8. 氣象工程系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這些大學中,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繼承了國立中央大學大部分的學科和資產,因此兩家大學都認為是國立中央大學的衣缽繼承者。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六朝時代(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公元3--6世紀的300年間)建都南京,北極閣下,曾是宮苑所在,園林殊佳。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相傳此樹係六朝遺株,現今林學專家馬大甫、黃寶龍鑑定為圓柏(又稱檜柏),通稱六朝松。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千載老柏,蒼勁挺拔,雖飽經風雨,但霜幹虯枝,猶饒有生意,此珍貴古物不僅可作觀賞紀念,且對研究植物區系及植被演替歷史有重要價值。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以楊廷寶、梁思成、童雋、劉敦楨為代表的中國第一代建築師,開創了中國現代建築創作的先河,打開了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大門,也揭開了中國建築教育的序幕,為中國的建築事業和建築教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楊廷寶(1901----1982),字仁輝,河南南陽人,中國近現代建築設計開拓者之一,中國近現代建築教育奠基人之一,歷任南京大學建築系教授,南京工學院建築系教授、系主任、副院長、建築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建築師協會副主席,一至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等職。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成賢街104號楊廷寶故居是他自己設計的,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這棟被稱為“成賢小築”的建築是一棟二層小樓,外觀簡潔大方。院子不大,種了一些樹木、花草和蔬菜。小樓建於1946年,當時中央大學從重慶遷回南京不久,作為國民黨御用建築師的楊廷寶先生,拿出微簿的收入買下這塊佔地1305平方米的地,因陋就簡,耗時兩個多月,建了這棟使用面積232平方米的小樓,這與大師動輒浩大的建築項目相比,真的只能算是“小品”,因此楊先生自稱它為“成賢小築”。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上世紀中葉以耒,建築界向以“北梁(思成)南楊(廷寶)”譽滿天下。楊廷寶作品有:“楊廷寶素描畫選”、“楊廷寶建築設計作品集”、“楊廷寶建築言論、“楊廷寶談建築””等。

東南明珠——尋訪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楊廷寶建築作品有百多件,遍佈大江南北,祖國各地,如:京奉鐵路瀋陽總站、原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陳列館(現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中山陵音樂臺、原民國中央體育場(現南京體院內)、原中央大學校門樓(現東南大學)、中央大學禮堂修擴建(現東南大學)、原中央醫院(現南京軍區總院)、國立清華大學氣象臺、紫金山天文臺、金陵大學圖書館(現南京大學)、成都四川大學圖書館、重慶農民銀行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