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燃油車禁售提上日程 成品油過剩格局或愈演愈烈

傳統燃油車禁售提上日程 成品油過剩格局或愈演愈烈

近日,關於我國正在制定傳統燃油車退出時間表的消息不斷髮酵,新能源車概念股在資本市場更是持續大漲。

9月9日,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指出:“一些國家已經制訂了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目前工信部也啟動了相關研究,也將會同相關部門制訂我國的時間表,這些舉措必將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環境和動力發生深刻變化。”

儘管傳統燃油車退出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開始制定時間表說明這是大勢所趨。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市場。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50萬輛,累計推廣超過100萬輛,佔全球的50%。

與此同時,我國汽車銷售量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出現了飛速增長,受此帶動,我國汽油消費量增速也常年保持兩位數。但從2016年開始,汽油消費量增速明顯放緩。

據金聯創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汽油消費量為1.17億噸,同比僅增1.55%,而2017年1月份-7月份汽油消費量也同比增長1.27%,其中1月份-4月份更是出現了負增長。儘管2016年我國汽車銷售量同比仍增長13.76%,但新能源汽車的佔比較往年明顯增長,2017年1月份-7月份我國汽車銷量同比僅增4.1%,但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仍保持2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我國汽柴油消費在下降,但產能卻在不斷擴大。

據金聯創統計,“十三五”期間,我國仍將有超過2億噸的產能將陸續投放,且向著煉化一體化的格局不斷演變。儘管後期落後產能不可避免的將被整合或淘汰,但相較於煉廠的釋放仍然相形見絀。當前,國內經濟放緩以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對目前成品油供需形勢構成明顯的衝擊,後期越來越多的資源投放市場後,如何消化將成為不可避免的難題。

需要一提的是,今年三季度,中石油雲南煉油廠和中海油惠州二期煉油廠將陸續投產,前者擁有1300萬噸/年產能,後者包括2200萬噸/年煉油改擴建、及100萬噸/年乙烯工程項目。

此外,中石化計劃“十三五”期間,投資2000億元,優化升級打造茂湛、鎮海、上海和南京四個世界級煉化基地。四大基地優化升級後,總煉油能力將達到1.3億噸/年,新增4000萬噸/年的產能。

根據中石油經濟研究院預測,今年國家成品油需求量約為3.19億噸,同比增長2.2%;成品油產量3.6億噸,同比增長4.3%,高出需求4043萬噸,煉油產能進一步過剩。

李楊認為,傳統燃油汽車禁售是後期世界的發展趨勢,我國在新能源汽車佈局時間較早,在世界範圍內也佔有一定優勢,而且我國已經出臺相關政策原則上不再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為了適應後期發展,傳統汽車生產企業也在積極擁抱新能源產業。

他還指出,鑑於我國汽車保有量龐大,且即便禁售之後,車輛淘汰也需較長時間,因此短時間內我國汽油消費的主體地位依然難以撼動,但沒有新增需求力量的支撐,後期汽油消費逐步萎縮將成為事實。傳統燃油車企正在謀求改變,傳統燃油生產和銷售企業也應未雨綢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