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判斷推理考點:兩真兩假咋應對

國考判斷推理考點:兩真兩假咋應對

真假推理的題目典型特徵就是題幹中有若干個論斷,而設問中有真假情況的限定。往往我們做題的時候碰到的都是“只有一真”或者“只有一假”的情況居多,而還有一種情況叫做“題幹中兩真兩假”,那麼本篇我們主要就兩真兩假問題的解決給大家做一簡要的闡述。

兩真兩假的情況我們在做題中往往會遇到兩類,一類是比較簡單的,也就是在題幹中能夠找到兩組矛盾關係,那麼我們根據其餘的條件就能夠得到我們的結論;而另一種可能是隻能找到一組矛盾關係,這時候剩下的另一組我們稱之為包容關係。包容關係我們考察的往往有兩組:(1)所有→某個→有的,也就是所有為真的時候必定能夠推出某個為真,而某個為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說有的是真的;(2)A且B→A(B)→A或B,同樣A且B為真時,A和B必須同時為真,只要A、B中有一個為真那麼A或B必定為真。那具體我們通過兩道例題感受一下兩真兩假的解題方法。

國考判斷推理考點:兩真兩假咋應對

【例1】某機構決定從五位業務骨幹中選派一人到國外學習,這五位骨幹分別是趙、錢、孫、李、周。在決定選派人選之前有如下對話:

趙說:或者是我去,或者是孫去

錢說:周不去

孫說:如果不是李去,那麼就是錢去

李說:既不是我去,也不是錢去

周說:既不是孫去,也不是趙去

最終確定人選後發現以上對話中只有兩個人說對了,那麼被選中的是:

A. 趙

B. 錢

C. 周

D. 李

【答案】C。

【解析】真假推理。題幹中共五句話,設問中限定只有兩句真話,那麼我們通過找關係可以找到趙和周為矛盾關係,孫和李是矛盾關係,矛盾關係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所以兩組矛盾關係必有兩真兩假,那麼題幹中的兩句真話必定在這兩組矛盾關係當中,所以錢說的一定是假話,所以得到結論周去,所以本題選擇C項。

【例2】某單位統計上班遲到人數,一部門四人對是否遲到的說法如下:

趙:我沒有遲到

李:王和趙至少有一個沒有遲到

王:我們中有人遲到

張:我們四人都沒有遲到

上述四人中有兩人說的是真話,有兩人說的是假話,則以下哪項斷定為真?

A. 說真話的是趙和張

B. 說真話的是趙和李

C. 說真話的是李和王

D. 說真話的是李和張

【答案】C。

【解析】真假推理。題幹中共四句話,並且限定為兩真兩假,我們可以找到王和張為矛盾關係,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所以趙和李也必定一真一假,而根據包容關係,如果趙為真那麼李也為真,所以趙為假,李為真,所以得到趙遲到了,王沒有遲到,進而得到王說的是真話,張說的是假話,所以本題答案應為C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