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上班7個月要做的一件事

95後上班7個月要做一件事:閃辭。

前一陣子,我們單位從基層街道借調了一個95後的女孩子過來幫忙。一個月後,任務完成,她返回了原單位。這幾天,在朋友圈裡看到她在英國的照片。我便問她,出國玩去了嗎?她說過來留學。我說,工作怎麼辦?她說辭了。我心裡暗暗佩服,公務員說辭就辭,好任性。

從她身上,可以一窺新一代年輕人的就業觀。根據今年8月LinkedIn領英發布的《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報告,95後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為7個月,遠遠低於80後、90後群體,成“閃辭”主力軍。

要知道,70後要4年半,80後要3年半,90後要19個月。95後果然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70後4年半走玩的路,95後僅用7個月就走完。

為什麼工作7個月,95後就會“閃辭”?專家說是因為新一代自我意識的覺醒,也有不少95後自己說,掙不掙錢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要有興趣,要做得開心。

對此,我不敢苟同。要說自我意識的覺醒,要說追求興趣、追求快樂的工作,這絕不是95後的專利和特權,90後、80後、70後應該也已經覺醒了。只是,他們未能讓95後一樣擁有說辭就辭的輕鬆和自由。這份輕鬆和自由,源於自己還年輕,還經得起折騰。

此前有人曾調侃,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95後這些年輕人,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實現價值,其實與70後、80後乃至90後是相差不幾的。只是人年齡一大,成家生娃之後,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成了家庭的頂樑柱,已經經不起折騰。他們生怕自己折騰一圈之後,還不如呆在原地。

反觀95後,就沒有如此重的包袱。還未到非成家不可的年紀,父母尚未退休。身上沒有揹負什麼負擔,可以自由的追求詩和遠方。哪怕遇到點挫折,也經得起折騰,大不了從頭再來。年輕就是折騰的資本,就是“閃辭”的優勢。

我相信,隨著95後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會漸漸穩定下來,和現在的70後、80後一樣,在某個固定的工作上長期堅持著。即便那時,他手頭上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歡的,他也可能不會輕易換工作了,因為家庭的責任已經不允許他這樣做了。

除了年輕經摺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大環境的變化,和找尋安全感的需要。老一輩人可能在一個企業裡幹一輩子,因為穩定,不怕失業。現在這個時代,社會競爭加劇,任何事情都是快的,公司可能一夜之間成為行業的領頭羊,也能一夜之間遭遇事業的滑鐵盧。

在企業工作的年輕人,除了在工作中找尋成就感,實現個人價值外,也需要找尋安全感。這份安全感,不是寄託在工作單位上,而是體現在自己的努力奮鬥中,他們在公司經過短時間的歷練之後,熟練掌握了技能,可以去更好的平臺。

越往上走越安全。看似常辭職不穩定,但就在不斷的辭職找工作中實現了能力的提升,以一種“動態的平衡”找到了安全感。遇到不敢興趣,沒有前景的公司,做著看不到晉升希望的工作,若不及時辭掉,既沒有安全感,也喪失了跳槽的能力。

當然在也曾看到很多本科、碩士爭當環衛工的新聞,他們搶的不是工作,而是編制。這份編制,給了他們安全感。至於能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這個就很難說了,按照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人總是滿足了安全需要,再想實現價值的事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