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雲」的上街樣板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譚萍 文圖

信息化與教育一經碰撞,奇妙的“教育雲”產生。在鄭州市上街區,從教材到課堂,“雲”無處不在。

【探訪】這裡的學生站在“雲端”看世界

“教育云”的上街样板

11月13日上午,鄭州市上街區新建小學的電子書法教室裡,學生們正在臨摹字帖。不過,他們用的可不是一般的字帖,而是電子字帖。孩子們只需在鑲嵌在課桌桌面內的電子教材上蒙上一張紙,就可以開始臨摹了。一筆一畫,一撇一捺,他們寫得格外認真。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學校的另一間教室裡,學生們正在使用國學電子系統學習三字經。該校校長耿國瑩介紹說,學校特色定為國學教育,開設有國學課程,在班級班班通裡裝有國學教育軟件,豐富了國學教育的內容。

同時,在鄭州市上街區丹江路小學內,“空中課堂”開始了。新西蘭塔湖納學校的學生正通過網絡視頻與該校的學生“面對面”交流,這節課,他們要共同學習兩個國家不同的交通方式。這一天,新西蘭塔湖納學校的老師正從北京趕往上街區,他們恰好通過這節課,向兩所學校的孩子們同步直播自己乘坐高鐵的過程。該校校長王靈敏說,“空中課堂”不僅讓教學方式雲起來,也讓學生們認識了更大的世界。

而在北大培文學校,學生人手一臺平板電腦,在“智慧課堂”裡汲取知識的養分。

【投入】從班班通到人人通,教育風起“雲”湧

“教育云”的上街样板

這樣的場景,在鄭州市上街區並非個例。

據鄭州市上街區教體局局長劉玉貞介紹,去年12月,上街教育啟動“教育雲”建設項目,完善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庫,使區域內的每一名師生均可以免費使用和分享平臺上的優質資源。同時,在建設“智慧學校”的基礎上,上街區投資400多萬元在3所中學先行試點,開設“智慧課堂”試點校和試點班,從班班通走向人人通。上街教育正在“雲”起來。

“雲”的到來,也讓上街教育越來越國際範兒。俄羅斯伊庫第36學校、新西蘭塔湖納學校、韓國大邱解顏小學、香港真鐸學校等,分別與上街區中小學締結為姊妹學校,實現遊學互訪,跨國空中課堂逐步展開;北大培文學校與鄭州大學合作開辦中俄國際班,併成功引入了鄭州大學俄語中心落入上街,三年來向莫斯科國立大學等世界名校輸送212名優秀學生;去年9月,教育部中俄文化交流營50餘名俄羅斯中學師生到訪上街區……

【目標】普及“智慧課堂”,打造“教育雲”省級示範區

“教育云”的上街样板

請看這樣一組數據:以去年和今年秋季入學為例,上街區中招錄取的500分以上學生全部報到,優秀學生流失率連續兩年為0;去年和今年,上街區小學至高中吸引外地生源分別新增1000人、850人。

還有統計顯示,近年來,上街區每年新招收的外地學生人數增幅高達20%。特別是2017年,上街區小學階段外地生源佔比約為60%,中學階段外地生源佔比達到50%。

在劉玉貞看來,這些數據表明,上街區的學生基本留在了上街上學,而且還吸引了慕名而來的外地學生就讀。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未來,上街區繼續給自己定下小目標:力爭三到五年在全區普及“智慧課堂”,著力打造區域“教育雲”省級示範區,用信息化的手段拓寬優質教育資源,刷新現代教育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