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貴的粵菜小館:砂鍋滋滋作響,炒飯粒粒噴香

偶然發現一家奇妙的店,明明在上海,進門卻是地道的廣東小館子氛圍。

好吃不貴的粵菜小館:砂鍋滋滋作響,炒飯粒粒噴香


好吃不貴的粵菜小館:砂鍋滋滋作響,炒飯粒粒噴香


大堂兩側貼滿了店裡的手好菜


非廣東人要是來這裡,從點菜開始就是一場真·奇幻冒險。

他們聽不懂上菜阿姨的粵味鄉音,又被食材開會一樣的菜名弄得沒了主意——這裡不光有順德小菜,潮汕滷水,廣式燒臘,看板上還手寫著出自潮州、普寧、惠州的應季海鮮或地方土菜……讓人臉紅心跳,徹底忘記關於減肥的誓言。

好吃不貴的粵菜小館:砂鍋滋滋作響,炒飯粒粒噴香


結果我們忍不住滾了三次菜單,

點開大圖獲取今日笑點

服務有些混亂,容易下錯單或漏菜,但這些困擾,在上菜之後都可以被原諒。砂煲啫姜蔥魚卜端上桌,廣東人眼裡就放光:

好吃不貴的粵菜小館:砂鍋滋滋作響,炒飯粒粒噴香


一大鍋只賣35元,乾貨沒有蔥姜多,手慢無

魚卜(bo),俗稱魚泡泡。就是媽媽最喜歡夾給你吃的那一塊,外皮黏滑柔軟,內部脆韌帶勁,在高溫砂鍋裡啫到微焦,帶著大量姜蔥的熱烈香氣。

好吃不貴的粵菜小館:砂鍋滋滋作響,炒飯粒粒噴香


蜜汁叉燒用了罪惡的豬肚腩五層肉,在上海比較少見。質地肥潤飽滿,油脂香氣釋放得肆無忌憚。據老闆說,只有少數人會要求點偏瘦部位,大部分老客,都是衝著這一口“肥叉”來的。


好吃不貴的粵菜小館:砂鍋滋滋作響,炒飯粒粒噴香


涼菜順德魚皮,用了比較肥的鯪魚皮,不是爽脆版,膠質感更強,邊吃邊幻想自己在變漂釀。花生、香菜、醬油和芥末配得和諧,滿滿一盤只賣18元,就問你感不感人?


好吃不貴的粵菜小館:砂鍋滋滋作響,炒飯粒粒噴香


吃到一半,見老闆自己也坐下來吃晚餐,一碗白飯+一盤它。

一問菜名:姜茸鹹魚蒸五花肉,饞得我們趕緊跟風下單。五花肉薄切至透亮,豪邁淋上油蔥和姜茸,與整塊鹹魚一起蒸。空口吃鹹鹹,正確操作是:夾一片肉,裹一坨飯,一併送入口中。


好吃不貴的粵菜小館:砂鍋滋滋作響,炒飯粒粒噴香


近魚者鹹,可上天安排我們在一起

除了脂肪和蛋白質,主食也好吃得自帶萬丈光芒。前後吃了三次,選出三道心頭好:

澳門炒飯



好吃不貴的粵菜小館:砂鍋滋滋作響,炒飯粒粒噴香


就連蔥屬恐懼症患者也被它征服了


教科書式的優秀炒飯,就是它:鑊氣十足,顆粒分明,乾爽利落,調味均勻,不偏鹹不過淡。米飯都泛著恰到好處的光澤,吃完盤底卻不見餘油。一盤端上來,所有人都噤了聲,只顧埋頭磕飯。

南安粉絲煲



好吃不貴的粵菜小館:砂鍋滋滋作響,炒飯粒粒噴香


粉絲煲火候也到位,幹身入味,香口又不焦。一掀鍋蓋,熱氣爭先恐後往上冒,清脆包菜和鹹香臘腸混合出豐富層次,五隻鵝搶著下筷,分分鐘嗦了個底朝天。

臘味煲仔飯

好吃不貴的粵菜小館:砂鍋滋滋作響,炒飯粒粒噴香


無論點什麼主食,服務員都會語調親切地向你推薦煲仔飯(也許是因為價錢比較高)。水準在線,但比起澳門炒飯還是遜色一節。“滋啦滋啦”上桌時,可以讓服務員等一會再拌,底部才會烘出金黃脆口的飯焦。

主食吃完,就該來點湯湯水水:

潮州鹹菜煮石斑件



好吃不貴的粵菜小館:砂鍋滋滋作響,炒飯粒粒噴香


石斑魚入湯前先煎過,乍吃普通,細嚼卻很香。配上鹹菜一起煮,整鍋湯酸香開胃,喝到最後恨不能連鍋端。


好吃不貴的粵菜小館:砂鍋滋滋作響,炒飯粒粒噴香


點過一次唐生菜踩了雷,但

臘味炒芥蘭還不錯,廣東人的評價是“有芥蘭味”。

好吃不貴的粵菜小館:砂鍋滋滋作響,炒飯粒粒噴香


餐後甜點的龜苓膏和芒果布丁,質地口感差強人意。但別錯過這碗陳皮綠豆沙,綿密香甜,清涼如夜,(假裝)忘掉飯局上所有罪過。

這家餐廳名叫“大細佬”,在粵語裡指

不成熟的年輕人。不要誤會,絕對沒有罵人的意思,在老廣的世界裡,這樣調侃式的稱呼,反而讓年輕人更覺親切。

好吃不貴的粵菜小館:砂鍋滋滋作響,炒飯粒粒噴香


開業不到一年,它已經擁有不少廣東熟客。忽略店名裡的“港式”,和貼了滿牆的香港街景,他們從熟悉的菜式和親民的標價中就能看出,這可不是外人以為的港式茶餐廳,它骨子裡就是一家煙火氣十足的粵菜小館子。

好吃不貴的粵菜小館:砂鍋滋滋作響,炒飯粒粒噴香


付賬時與老闆閒聊才知道,來自廣東的他已做了30餘年粵菜廚師,基於對行業的熟悉,有門道以更低價格進到好食材。

除此之外,小店從廚師到服務員,目前都是老闆的老鄉或親戚,也沒開在地價太高的位置。全面放低了食材、人員、租金三大成本

,才有了這家高性價比小餐廳。

18元一份炒牛河,35元一份啫啫煲……走實惠路線的同時,也難免有些菜做得不盡如人意。比如陳村粉太厚,炒蟶子略腥,清遠雞煲裡的雞肉緊緻好吃,但配角花甲卻瘦得可憐兮兮。

好吃不貴的粵菜小館:砂鍋滋滋作響,炒飯粒粒噴香


* 再列舉幾個不太喜歡的菜:燒鵝、燒肉、煎釀鯪魚餅

但能吸引我們五天內連去三次的原因,一是選擇夠多,點對菜就能吃開心;二是氛圍親切,不是道道出彩,但回回都能吃得舒坦。


只希望,上海能多留下一些這樣的小餐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