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吸金 2157 億,人工智慧集齊「天時、地利、人和」造血能力增強

2018 吸金 2157 亿,人工智能集齐「天时、地利、人和」造血能力增强

在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可以說集天時、地利、人和,發展勢如破竹。

目前,大數據、算法、算力的發展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人工智能逐漸融入到各行各業之中,成為了時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政策上,人工智能也上升至我國發展的戰略地位,相關政策頻出,從國家層面鼓勵產業發展。社會資本紛紛參與到人工智能的發展浪潮中來,促使國內科技高速發展,也吸引力海外人工智能人才快速回流,為我國人工智能研究帶來了突破。

2017 年我國人工智能論文數量已達到全球相關研究總量的 27%。而從 2014 年起,我國深度學習論文數量正式超過美國,論文引用量也排在世界第一的位置,我國 AI 部分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芯片成為香餑餑

作為關鍵技術,芯片技術的發展為人工智能的進化帶來了強大的底層驅動力。同時,中美貿易戰直擊我國「缺芯」軟肋也引發了國內巨頭的芯片研發熱潮,更多資金投入其中。需求與資本的雙重加持將進一步推動我國 AI 芯片技術的研究發展,2018 年芯片領域的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先不說別的,格力集團董小姐都開始搞芯片了… …

2018 吸金 2157 亿,人工智能集齐「天时、地利、人和」造血能力增强

提到芯片,不由得想起寒武紀科技 (Cambricon)。這家芯片領域獨角獸企業在今年實現了三個月內完成三起融資的壯舉,深受資本市場的追捧。

2018 吸金 2157 亿,人工智能集齐「天时、地利、人和」造血能力增强

在寒武紀的融資中,除了眾多的國有資本之外,我們也看到了阿里巴巴的影子。

BAT 在人工智能可謂各有專攻之處:無人駕駛是百度的重要變現點,騰訊更青睞 AI 醫療以鞏固其醫療信息化連接策略。要是問誰最對芯片感興趣,這還真就只有阿里莫屬。

佈局 AI 芯片領域並非阿里的心血來潮,2016 年起阿里巴巴共對外投資數億美元切入芯片技術研發。

2016 年 1 月,阿里宣佈收購我國唯一基於自主指令架構研發嵌入式 CPU 並實現大規模量產的 CPU 供應商中天微。

2017 年 6 月,阿里向中天微注資 5 億,正式跨入芯片基礎架構設計領域。阿里和中天微也早有合作,2015 兩家公司即面向物聯網開發雲芯片架構。

除了投資寒武紀、中天微等企業,阿里巴巴今年在美國商務部宣佈禁止向中興出售任何電子技術和通訊元件之後宣佈阿里達摩院正在研發一款卷積神經網絡芯片——Ali-NPU,將與阿里雲結合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領域。兌現了其去年宣佈將設計與改造芯片架構的承諾。

AI 在醫療領域應用價值高,關注度增強

傳統行業的信息化轉型熱潮也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嵌入提供了有利基礎,在 AI 創業公司的商業化探索下,AI 逐漸融入到醫療、安防、金融、教育等領域,以提升效率的方式賦能行業發展,逐漸成為各行業的基礎設施。

醫療領域是 AI 發展以來競爭最激烈的應用領域之一,AI 以其自身獨特的優勢為醫療行業帶來了突破。其中,AI 輔助影像診斷和藥物研發是今年最受歡迎的兩個細分賽道。

影像領域也是我國 AI 興起以來競爭最為激烈的細分領域。AI 與人類相比,在定性問題存在劣勢,人類很容易定性的問題 AI 卻很難實現。

然而,人類在定量分析方面不如 AI,無法對病灶進行精準的評估。所以在精準醫療理念得到加強的今天,AI 在定量分析更具有輔助意義。

經過了幾年的洗禮,這個行業變得更加冷靜與成熟,AI 影像產品的這種定量輔助性在 2018 年得到了突出。

AI 商業化加速落地,造血能力增強

發展 AI 就意味著要燒錢,而燒了這麼長時間錢的 AI 在 2018 年是不是擁有了自我造血能力呢?

這點從百度 Q2 的財報便能窺得一絲端倪。

眾所皆知,百度這兩年一直不順,索性孤注一擲,精簡公司業務把一切都堵在了 AI 上,AI 產品也成為了百度最為主要的變現點。

2018 吸金 2157 亿,人工智能集齐「天时、地利、人和」造血能力增强

近日,百度發佈 2018 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百度二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 260 億元 (約合 39.3 億美元),同比增長 32%,環比增長 24%。淨利潤為人民幣 64 億元,同比增長 45%。這也是最近兩年來,百度交出的最好的成績單。

百度官方把這個成就歸功到了 AI 頭上。

一方面,AI 技術的嵌入增加了用戶體驗。另一方面,百度大腦、DuerOS、Apollo 3.0 的產品商業化落地加速。

其中,DuerOS 智能設備激活量在 6 月份已經達到 9000 萬臺。在 Apollo 業務上,百度與金龍汽車和新石器合作,分別推出了兩款商用 L4 級自動駕駛車。AI 的商業化落地幫助百度脫離低谷。

當年在 AI 領域沒少炒作的科大訊飛 2018 上半年的財務數據也令人驚喜。

2018 年上半年,科大訊飛實現營業收入 320,998.93 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52.68%;實現毛利 160,216.22 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56.02%。

其中訊飛開放平臺開發者達到 80 萬,比上年同期增長 114.48%。公司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3,060.27 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21.74%。

從細分業務來看,其政法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34,892.59 萬元,同比增長 214.55%;智慧城市行業應用實現營業收入 22,094.31 萬元,同比增長 200.69%。政務系統的對 AI 技術的高需求為科大訊飛相關業務的商業化落地帶來突破。

人工智能正逐步深入各行各業,加速經濟結構優化及行業智慧化升級,IT 巨頭都在人工智能領域投入巨大的財力、物力,挖掘其更多的價值,搶佔市場先機。那麼在人工智能領域,還有沒有新的創業機會,新的投資機會又在哪裡?

本週四晚 8 點,IT 桔子邀請到英諾天使基金執行董事 周全講解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趨勢,看看資本如何看到人工智能熱潮,哪些賽道最吸金,哪些公司最受資本關注。

【嘉賓介紹】

周全,英諾天使基金執行董事

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曾就職於美國芯片設備公司 Lam Research、以色列 Nova Measurement instruments,主要關注科技創新領域的早期投資,投資領域主要為智能出行,新能源,新材料,工業製造。

投資案例:推想科技、微動天下、智行者、速感科技、未來黑科技等 30 多個人工智能領域項目。

【開課時間】

2018 年 8 月 30 日(本週四)20:00

【參與方式】

1、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預約頁面

★數據包推薦★

2018 吸金 2157 亿,人工智能集齐「天时、地利、人和」造血能力增强

最新獨角獸數據包

2018 吸金 2157 亿,人工智能集齐「天时、地利、人和」造血能力增强

最新千里馬數據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