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师致敬: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记得在看金庸的小说《鹿鼎记》时,里面有一句韦小宝经常挂在嘴边,让人耳熟能详的话:“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


向大师致敬: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句话放在管理学界也同样适用,做管理的人没有看过彼得·德鲁克的作品,不知道这个人是谁的人,很难想象可以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向大师致敬: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被称成“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可见其在管理学界不可撼动的地位。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我一度被管理工作搞的焦头烂额,直到听到这样一句话:“管理的第一步是管理好自己,让自己变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向大师致敬: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大师的脚步,从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开始,打开通往管理学知识的大门,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本书讨论的内容,是以以下两项作为前提的:

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

管理者必须在组织里开展有效的工作,把组织和管理者的工作绩效作为目标来开展工作,才能做到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如何成为有效的管理者是一种自我训练的过程,我们要认识到学会卓有成效的开展管理工作,是作为管理者的一门必修课。

要做到卓有成效,最遵循下面的五个基本步骤:

一、记录并分析时间的使用情况

记录时间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分析时间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不必要的消耗。确定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后,我们才能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取舍,才能掌握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重心,才能有意识的去管理时间,统筹安排自己的时间。

这样做的目的是我们改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时间利用的效率。记住一句话: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

二、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

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承担起管理者的责任,明确个人和组织的目标,进而关切个人和组织的价值。不仅关注于方法,更要重视目标和结果。

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思考,从技术细节到观念变革,由关注效率到关注成果,一切的变化都从我们关注贡献开始。

三、充分发挥人的长处

“充分发挥人的长处,而忽略他们的短处”,是一名合格管理者的基本素质。用人所长可以让每个组织里的人真正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天下人皆为可用之人,因天下人皆有可用之处”这是管理者的心胸和气度。

这样做可以实现三个融合:个人目标与组织需要相融合;个人能力与组织成果相融合;个人成就与组织机会相融合。

四、要事优先

如果说卓有成效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情。

重将来,而不重过去,可以明确目标;重机会,而不重困难,可以专注方法;重选择,而不重盲从,可以确定方向;重高度,而不重舒适,可以改变自己。

五、有效决策

有效决策的目的,是为了采取合理的行动。有效决策既有赖于一定的步骤,也有赖于分析的能力。有效决策在本质上是一种行动规范,是一种依赖于有效判断而采取的行动,是一个“接收—思考—判断—行动”的过程。

带给我的改变

认识到一些总和你喋喋不休的人,实际上是在占用、浪费你最宝贵的资源—时间;用人用长处,对上对下都是一样的,看到长处可以统合综效解决问题,看到短处则平添烦恼,抱怨连连;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基于量化分析后的客观判断,情绪化是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天敌。

变化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在积累凝聚中发酵,在一点一滴中改变,在坚持不懈中内化,在重复演进中完善。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