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就能改變命運?抱歉,這是現代社會最垃圾的信條

編者按:作為一名自助建議的前信奉者,作者現身說法,對現代自助建議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本文作者Charles Chu,原文標題Bad Self-Help and the ‘Myth of Perfect Perfectibility’

努力就能改变命运?抱歉,这是现代社会最垃圾的信条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開始對自助建議感興趣。

但現在,事實上我開始對自己的那些建議有一種反胃的感覺了。

最近,我試著在Twitter上把這種不適用文字表達出來:

現代自助建議的問題所在:

  • 還是70年代那一套老掉牙的東西

  • 把個例當普遍,編撰美好的童話故事

  • 把“成功”等同於高社會地位

  • 失敗的問題全部在你

結果沒想到還挺火,所以我決定把我的那條Twitter展開來說說。

1. 把“成功”等同於高社會地位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去年媒體上最受歡迎的一篇文章是《如果你想成功,就做這32件事》。

我忘記了這32樣東西是什麼了,但我相信,這本書裡有一些老生常談的自助建議,比如早上5點起床,多喝熱水之類的。

但是,這些文章雖然承諾讓你成功,但似乎沒有告訴你它們所說的“成功”是什麼意思。

最近,我意識到這是因為現代自助建議並不需要定義成功。對自助而言,“成功”不過是其他人眼中的地位。換句話說,現代自助行為與倫理無關。它假設你已經知道“我該如何生活”這一偉大哲學問題的答案,剩下的就是給你工具來幫助你那樣生活就好。

我不認為僅憑10個步驟就能找到美好生活,我當然也不認為複製其他人的行為就能讓你成功。

2. 從故事裡醒來吧

努力就能改变命运?抱歉,这是现代社会最垃圾的信条

現代自助的另一個問題是,它的核心敘事是以童話為基礎的。20世紀的經濟學家John Maynard Keynes說過:

許多自以為不受任何理論影響的實踐家都往往是某個已故經濟學家的俘虜。

凱恩斯的觀點是,我們的信仰和行為受到過去思想家的影響,儘管這些思想家我們可能從未聽說過。我想自助建議也是一樣的。Byrne的《The Secret》一書或Anthony Robbins的《Unlimited Power》等書告訴“心靈療法”的信徒說,信仰可以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而現代的東西無非又給那些老生常談的建議多加了一層科學的外衣罷了。

我不是說那些建議沒用。你相信什麼的確會改變你的行為。但這很容易出岔子,然後陷入偏執。

就連科學也一樣,有時候我不得不懷疑科學家們(在不知不覺中)是否已經知道他們想要發現什麼了呢?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們發現自己想要發現的東西也就不足為奇了。

3. 盲目樂觀

努力就能改变命运?抱歉,这是现代社会最垃圾的信条

戰鬥機飛行員James Stockdale在越南當了將近八年的戰俘。在集中營裡,他注意到,最先死亡的是那些樂觀主義者,而非悲觀主義者。

現代自助建議充斥著這種樂觀主義。Alain de Botton報道了這一趨勢:

那些信奉基督教的人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現代自助建議的信徒們,覺得如果相信自己,有信仰,努力工作,不絕望,就會進入天堂。那些對佛教、精神分析一知半解的人也一樣。……他們嚴肅地認為,讓某人高興起來的最好方法就是告訴他們一切都會好起來。

讓我最不舒服的就是對完美神話的吹噓和宣傳,告訴我們說未來有完美的生活在等著我們,只要我們努力,我們可以實現自己想要的任何事情。

這聽起來很像天堂的概念,但以一種懷疑主義者可以接受的方式重新定義了天堂——天堂不在來世,在現世,你只需要努力工作,就能實現。

某種意義上說,現代自助建議促進了不切實際的期望。即使自助真的能讓你變得富有、美麗、有地位,生活中的問題也不會消失。你仍然會失戀或者失業,友誼會消失,你會餓,會變老,最終還會離開這個世界。

我住在日本,與西方不同,儘管日本人有很多問題,但他們知道如何在不完美的生活中找到快樂。

努力就能改变命运?抱歉,这是现代社会最垃圾的信条

4. 失敗的問題全部在你

“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這麼說似乎問題不大。但認為自己完全掌控自己命運的想法也有其陰暗面——當你失敗的時候,問題全部在你。

有些人甚至說窮人窮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使一個國家擺脫赤貧所需要的一切就是努力。

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證明了這種想法是多麼具有迷惑性。在學校裡,我沒有學習就通過了所有的考試。我的SAT成績在前1%。我很少學習,除了考試前一天。儘管有壓倒性的證據表明上學對我來說比別人容易,我還是開始看不起那些比我差的人,說:“他們只是不夠努力。”

努力和自助的建議會有幫助,就像藥物和鍛鍊一樣——尤其是在你剛入門或者病得很重的時候,它們對你的幫助最大。

大多數讀者可能都熟悉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很有趣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後,馬斯洛開始懷疑這套理論,因為他注意到,那些自我意識膨脹的人似乎是自戀的混蛋。

5. 還是70年代那一套老掉牙的東西

發展心理學家Judith Rich Harris在她的《The Nurture Assumption》一書中主張,你所受的教育對你今天的性格幾乎甚至壓根沒有影響。

對我們來說,孩子後天的教育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但這篇文章似乎給我們敲了警鐘。

Harris說,研究人員所犯的錯誤是未能把基因的因素考慮進去。父母易怒,孩子也易怒,不是因為父母的教育,而是因為他們的基因。

自助行為和科學家們犯了同樣的錯誤,它忽略了基因和人性對生活結果的影響。有一些自助書籍教你如何成為一個外向的人,如何減少焦慮,如何提高效率,但我從未見過有哪個自助暢銷書作者還提到過生物學的影響。

當然,我並不是說自助建議不起作用,因為基因沒有決定一切——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傻瓜也不會這麼想。但那些因為基因/天賦而在生活中表現出色的人告訴你他們成功是因為努力,然後試圖向你推銷這一建議,這就是問題之所在了。

我想說什麼呢?

寫完這篇文章後,我意識到自己實際上是在試圖提出一個相互關聯的觀點:

  • 現代自助(我們稱之為“新自助”)建議信奉完美的神話。

  • 這個神話使我們的期望不合實際。對人間天堂的期望使得人們很難關注當下。為了不太可能實現的理想未來,我們更可能犧牲不完美的現在。

  • 這個神話也低估了關係和制度的價值。人類的繁榮不僅僅取決於自身,還取決於制度、政府、社區等等。

Theodore Sturgeon曾說過:“90%的事情都是垃圾。”

我認為這句話也適用於自助建議。佛教、斯多葛派等哲學為我們提供了超過1000年曆史檢驗的有益建議,而且——只要我們自己不作死——我相信這些建議在下一個1000年也會派上用場。

我曾經真心實意地相信我現在在這篇文章中所批評的一切。

當然,我不能保證自己總是對的,但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誠實地寫作,在我改變主意的時候分享我的想法。我知道你們中的一些人很欣賞這一點,我就是為此而動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