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打工子弟小學與重點小學共用校舍:是否存在教育歧視?

苏州打工子弟小学与重点小学共用校舍:是否存在教育歧视?

苏州打工子弟小学与重点小学共用校舍:是否存在教育歧视?

蘇州市勤惜實驗小學。 鍾升 攝

是保障義務教育還是存在教育歧視?

蘇州一打工子弟小學與公辦小學共用校舍引爭議

日前,蘇州市姑蘇區一家以農民工子女為主要生源的民辦小學——立新小學因校舍被騰退,800多名學生被整體安排到附近一所公辦重點小學——蘇州勤惜實驗小學讀書。兩校合用一個校園的消息一時引發家長及社會的關注。

9月3日是學校開學首日,當天中午,蘇州市教育局負責人告訴《工人日報》記者,兩校均已正常開學。

校舍被收回,打工子弟小學無力安置學生

記者瞭解到,兩校共用一個校園,但相對隔離,立新小學的學生將被單獨管理,給予獨立的教學和活動空間。然而,打工子弟小學與公辦重點小學共用校舍仍然引發了各方爭議。

有家長稱,此舉打破了該重點小學之前嚴格“按學區招生”的傳統,讓非學區的學生搶佔了公立學校的資源;也有家長認為,這一做法將學生“區別對待”,會讓立新小學的孩子有“寄人籬下”之感,有可能導致學生的歧視心理。

網友觀點也是爭鋒相對。一種認為,艱苦奮鬥買了學區房,資源不應被人“搭便車”搶佔;另一種看法是,這樣做存在教育歧視、資源分配不公問題。

對此,姑蘇區文化教育委員會一位負責人向記者提供了一份情況資料,說明了事情的大概經過。

據悉,姑蘇區立新小學系一所民辦小學。2014年2月,該校搬遷至東北街15號的場地辦學,租賃期到2017年6月30日止。由於校舍安全不符合要求,2017年6月出租方告知辦學人決定收回房屋。2018年3月,出租方上訴至法院。法院於2018年7月31日判決,自判決生效之日起學校將場地及校舍騰空。

在一年多時間裡,立新小學辦學者在自行安置時間內未找到合適辦學場地,在確認辦學人無力安置學生、在讀學生無法正常就學後,為保障學生接受義務教育,姑蘇區文化教育委員會作為教育行政部門,依法協助對立新小學學生進行安置。經研究決定,在蘇州市勤惜實驗小學內劃出空閒校舍場地,用於立新小學學生的教學臨時安置點。

該負責人表示,勤惜實驗小學目前既有空閒的校舍場地,又距離原立新小學最近,安置較為合理。據介紹,勤惜實驗小學8軌建制,共有3棟教學樓,每棟16個標準教室,有48個教室。目前共11個班級,均位於北教學樓。區文教委預估了該小學未來招收學生所需班級容量,故將南教學樓及周邊場地劃為教學臨時安置點,用於安置立新小學學生。勤惜實驗小學學生仍享有足夠的教育資源。立新小學安置點撤銷後,校舍將交還給勤惜實驗小學。

兩校獨立管理,區文教委派駐工作組監管指導

目前,姑蘇區政府成立了立新小學安置工作領導小組,區文教委派駐了工作組負責安置教學點的監管指導。在安置期間實行獨立管理、獨立校舍、獨立師資、獨立學籍。對共用的操場安排了分時段使用,同時師資為教學臨時安置點獨立聘用,不佔用勤惜實驗小學現有師資,相關管理舉措都充分考慮到了兩所學校不同的管理主體。

為了保障平穩過渡,回應家長關心的安全問題,區文教委將指導兩校建立並落實長效安全管理措施,加強教師日常護導制度和安保人員巡視巡查制度,護導老師和保安工作人員定點定時按學生活動區域進行課間護導和課後巡視,以保障學生安全。

姑蘇區文教委認為,立新小學學生安置工作是教育行政部門主動服務學生的行為,臨時安置點放置在勤惜實驗小學也是政府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的積極行為,力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姑蘇區文教委同時承認,由於時間緊迫,在進行安置的過程中,與勤惜實驗小學家長溝通、解釋工作做得不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長們的誤解和疑慮。

姑蘇區文教委表示,將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辦學標準,面向兩校全體學生,貫徹落實以學生為本和新發展理念的需要,堅持“相對獨立、各自管理、保障權益、平穩過渡”的原則,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