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趣頭條逆襲:騰訊的勝利和隱憂

9月14日,趣頭條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日大漲近130%,最高漲191.29%,盤中一度五次觸及熔斷機制而暫停交易。首日以15.97美元/ADS收盤,市值接近46億美元。

此前,拼多多股價已經連續三天暴漲超過50%,市值超過360和網易,位列中國互聯網科技企業第六位。拼多多與京東的市值差距縮小至70億美元,體量更是相當於大約兩個新浪微博、近11個搜狗。

聚焦三四線及下沉市場的兩家公司--拼多多和趣頭條分別用了“3年”和“2年零3個月”,站到了國際舞臺上,成為中概股中的兩匹黑馬。而據媒體報道,快手也已啟動在港上市計劃。騰訊作為他們背後的共同投資人,在下沉市場初戰告捷。

作為“下沉市場三巨頭”拼多多、快手和趣頭條的主要投資人,騰訊從很早就開始在下沉市場佈局。從騰訊中報來看,遊戲增長放緩,微信、QQ用戶增長觸及天花板。近日,不僅遊戲業務的監管趨嚴,社交應用的創業和投資也成為新的風口,開始重新振奮精神,向國民型社交應用微信發起挑戰。

往低線城市走,擴大用戶數量,是騰訊當下解決流量焦慮的必經之路。無論“五環內”人群多麼不屑,這就是中國的客觀現實——三線以下城市人口數量達10億左右,是互聯網公司亟待開發的寶地,也將成為新一輪跑馬圈地的焦點。

但是,在狂飆突進的過程中,三家企業相對粗獷的發展模式,也暴露出很多問題。作為資訊平臺,快手平臺的內容傳遞出的價值觀多次被主流媒體和監管層批評;拼多多被抨擊最多的是假貨氾濫,在上市前它一度因打擊假貨,導致部分上商家損失嚴重,甚至在拼多多的總部辦公室樓前抗議。趣頭條內容低俗,前期利用現金補貼獲客的模式,也被指與傳銷無異。

在今年8月底舉行的2018亞布力論壇夏季峰會上,新東方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在演講中,實名點評拼多多、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公司,稱他們是“利用了中國人民喜歡買賣東西、喜歡互相八卦的這樣的低級趣味。”

俞敏洪認為, 一家科技公司創造出了真正的影響全世界的科技產品來才是厲害的,人工智能等極有可能催生出世界級的產品來,中國有大數據的優勢,但到底能不能起來,就看中國企業家的高度如何,如果高度不夠,依然是想著從老百姓身上低級趣味賺錢,我們依然永遠起不來。

騰訊的“算盤”

作為戰略投資者,騰訊的流量和資源成為其“拿下”拼多多、趣頭條和快手的重要吸引力。

一方面,騰訊的微信生態,可以為其投資的無論電商還是內容平臺提供一條護城河。基於微信生態爆發的拼多多無疑獲得了微信的大力扶持,直接對淘寶等傳統電商形成威脅。趣頭條雖然是獨立的APP應用,但其“收徒”模式,即通過邀請好友註冊並不斷閱讀內容,藉此獲得更多補貼,也依賴於微信平臺來做社交裂變。

趣頭條CFO王靜波對全天候科技提到,“騰訊作為戰略股東,可以提供很多的資源,包括內容的生態體系,還有流量的來源。這些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反過來,入股趣頭條、拼多多,快手,對於騰訊來說,除了財務回報,也在其投資佈局上具有戰略意義——切入三線以下城市,獲取新的流量,獲取新的流量變現空間。

騰訊藉由趣頭條、拼多多、快手等產品在三線以下城市的用戶中迅速普及,切入到更廣泛的人群。如拼多多的成功,進一步開發了微信平臺在下沉市場和社交電商方向的可能,將吸引更多電商入駐。

騰訊的流量增長壓力現實可見的。微信、QQ兩個超級國民社交應用App,用戶增長基本觸及天花板。

遊戲業務上,今年3月,由於遊戲審批主管部門的調整,版號審批一直處於暫停狀態。這對於依靠遊戲道具內購和廣告來做商業化變現的騰訊而言是直接打擊。騰訊的流量優勢很難得到發揮。同時,騰訊最新搭建的Wegame平臺,也因監管問題,在上線幾天後即遭遇下架。監管和營收雙重壓力下,騰訊遊戲的天花板已經顯現。

根據騰訊中報顯示,2018年Q2騰訊智能手機遊戲業務營收176億人民幣,環比下降19%。對此騰訊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是由於熱門戰術競技類遊戲尚未商業化及新遊戲的發佈排期的影響”。

根據騰訊調研顯示,2017年,下沉市場用戶人群在線閱讀、在線看視頻、在線聽音樂以及在線遊戲、廣播等方面的需求都高於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整體水平。而騰訊相關產品目前的用戶,仍然主要聚集在一、二、三線城市,騰訊需要更多渠道,加大布局下沉市場的力度。

從更高層面上講,佈局拼多多、趣頭條、快手,也是騰訊制衡兩個對手——阿里巴巴集團和今日頭條的兩大利器。

隨著AT對戰升級,騰訊在電商領域的佈局至關重要。拼多多用不到3年的時間,年GMV超過千億,從GMV來看,已經趕超京東,躋身中國電商平臺前三。有投資人曾點評說, “淘寶月活4-5億,微信月活9-10億。這5億左右的差額,就是拼多多發展的廣闊空間”。

從淘寶推出特價版淘寶等舉措來看,其對拼多多的崛起不無顧慮。而拼多多未來也很可能直接對抗淘寶。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對媒體表示,拼多多與淘寶是錯位競爭,爭奪的是同一批用戶的不同場景;而拼多多目標用戶是全中國人民,而不僅僅是“五環外”人群。

2018年以來,今日頭條以及旗下抖音、西瓜視頻等產品迅速爆發,強勢佔領了用戶市場,對於騰訊構成明顯的威脅。快手與今日頭條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而趣頭條成立兩年就迅速超過一眾老牌資訊平臺,成為僅次於今日頭條滲透率的資訊應用。趣頭條在招股書中提到,要打造一個“泛娛樂內容平臺”,並已經開發了短視頻、小說、動漫等相關功能。同時,趣頭條CFO也提到,上市之後會也不斷優化算法推薦,未來不排除向“五環內”人群推廣。趣頭條被視為騰訊制衡今日頭條的一個砝碼。

拼多多的成功,也是微信社交電商化的一次成功試水。而對於騰訊來說,微信生態需要更多的創業公司來盤活。

在拼多多之外,微信生態在社區和下沉人群中的裂變能力,成為諸多新興電商彎道超車的利器。很多創公司甚至放棄搭建自己的獨立應用,直接把微信小程序作為最主要的平臺。

SEE小電鋪、好物滿倉等新興小程序電商,迅速聚集了三、四線城市的垂直用戶群;而寶寶學英語等做母嬰產品、親子教育的付費社群,也在以驚人的速度裂變膨脹;還有享物說、多抓魚從社交分享切入到電商的新型創業項目。

而這些爆款小程序背後,大都有騰訊投資的身影。對於基於小程序的創業,騰訊投資相對謹慎。騰訊投資是在SEE小電鋪C+輪融資時才選擇進入的,此前,其店鋪已經受到紅杉中國、貝塔斯曼亞洲基金會(BAI)等多家知名機構的青睞,並拿到多輪融資。

2018年,根據SEE小電鋪的官方數據,在上游供應鏈端,小電鋪目前合作有2000+品牌;在下游,小電鋪已和5000+自媒體合夥開店,其中包括喜茶、朗朗、酷玩實驗室、鯨魚顏習會、時尚臨風、日食記等自媒體。小電鋪註冊用戶超過1000萬,現階段單月GMV數千萬,單月最高訂單過百萬。

可以說,SEE小電鋪在微信內建立起了一個小程序電商平臺,這對於騰訊來說,有助於自身微信生態的完善。

此前,據36Kr的報道,騰訊一位廣告業務部門主管透露,騰訊計劃幾年內將廣告營收佔公司總營收的比例提升至三到四成,而微信會是廣告營收的主要陣地。基於小程序和三、四線市場創業熱潮已經形成,對於騰訊來說,可以進一步加強微信社區的活躍度,也可以提高微信的總體廣告收入。

不過,在聚焦三線以下城市的創業賽道上,真正跑通的人少之又少。

英諾天使基金投資總監蘇子鳴也曾提到,“很多拿了融資的小程序公司,除了像拼多多這樣變現模式清晰的,其他相對都比較早期,商業模式還沒有閉環。很多小程序的產品邏輯是沒有問題的,短期內積累了很多用戶,但怎麼把短期積累的用戶留下來?怎麼依靠商業邏輯賺錢?我覺得大部分小程序都還沒走到這一步,創始人可能也沒有思考到這個深度。”

騰訊作為平臺方來投資相關項目,雖然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曾受到行業的之一,至少這一優勢確實幫助騰訊快速快找到適合的投資標的。

“機會主義”背後的隱憂

在下沉市場迅速躥升的拼多多和趣頭條,亟待解決的問題也十分突出。

自上市以來,拼多多一直因假貨遭受輿論的質疑。

拼多多App上,一度聚集了大量國際品牌相關的山寨假冒產品,如模仿vivo的vivi,模仿SAMSUNG的SVMSUNG,模仿索尼的“索尼TV”、“索尼4k”等。還有很多質量不過關的產品,如變質水果,劣質紙尿褲等。上市之後,被放在聚光燈下的拼多多陷入了一邊道歉賠償,一邊整治假貨的狼狽境地。

最近,拼多多和網易嚴選、阿瑪尼等品牌達成合作,試圖通過高品質和高端品牌牌的產品,提升產品品質。也有投資人分析,拼多多所使用的拼團模式的瓶頸早已被試驗過,大部分顧客看中的是平臺的優惠,如果為了項目升級,致使價格優勢不再明顯,便很快會喪失用戶。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趣頭條上。其平臺上大多為養生、廣場舞、娛樂八卦等類型的內容,缺乏頭部的內容創作者,部分內容也是未經允許,從其它資訊平臺搬運而來。趣頭條上密集的信息流廣告中也不乏“黑五類”。

在招股書中,趣頭條也承認未來可能會遭遇政策監管趨嚴、營收結構單一、用戶忠誠度下降等問題,其中,趣頭條特別說明的是,公司尚未獲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和《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雖然趣頭條稱已經陸續清除了上萬個低質量的自媒體,也建立起了佔員工總數近一半的700人審查團隊,作為文化資訊平臺,內容質量問題以及相關監管仍是懸在其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同樣作為文化資訊平臺的快手,此前已經多次因為內容低俗、違規而被監管部門整改和處罰。快手CEO宿華也曾親自出來公開道歉。

作為“下沉市場三巨頭”的共同投資方,騰訊也很難在這些問題上完全置身事外。拼多多、趣頭條、快手的輿論風波很容易就殃及騰訊,騰訊對他們的投資也很容易淪為俞敏洪評論的“撈一把算一把”的短期行為。

“默許劣幣驅逐良幣,很容易被解讀為缺乏遠見和夢想的機會主義。”一位分析師評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