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非洲留學生選擇到海南學醫

越來越多非洲留學生選擇海南學醫

Very Good!海南拜師得真經

在海南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經常會看到一批特別的實習醫生:他們身穿醫院白大褂,皮膚黝黑,一笑露出雪白的牙齒,有的還可以嫻熟地用中文跟患者交談。他們中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海南醫學院的非洲留學生。

近年來,隨著中非在教育領域一系列合作的開展,來海南留學的非洲學子越來越多。

9月14日,海南日報記者從海南省教育廳瞭解到,在海南3500多名外國留學生中,有300多名來自非洲國家。其中,又有近60位非洲學生帶著一顆懸壺濟世的醫者仁心來到海南,他們希望在海南學好醫術後,為自己國家的醫療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越來越多非洲留學生選擇到海南學醫

非洲留學生在海醫附屬第一醫院接受手術技能培訓。侯賽 攝

海南吸引越來越多非洲留學生

9月11日晚上10時許,海南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四樓的教室裡,傳來一位老教授英文授課的聲音,海南日報記者從教室門口望過去,發現坐在下面聽課的全是黑皮膚的非洲留學生。他們有的奮筆疾書做筆記,有的拿起手機對焦大屏幕上的PPT,個個聽得很認真。

半小時後,下課鈴響了,教授離開,留學生們則繼續留在教室自習。面對海南日報記者的採訪,來自非洲加納的留學生安陽打開了話匣子。


越來越多非洲留學生選擇到海南學醫

 留學生李剛(左二)與夫人在海南慶祝結婚五週年紀念日。 (受訪者提供)

2015年,20歲的安陽以幾乎全A的優異成績高中畢業,卻因加納本國醫科大學屈指可數,而無緣本國高校。但安陽又不願放棄從小就有的醫生夢,於是考慮出國學醫。

可出國學醫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簡單,一些國家昂貴的學費讓家境普通的他望而卻步。偶然的機會,他從一位在遼寧醫學院學醫的堂哥那裡瞭解到,海南與加納氣候相近,而且海南醫學院的醫療學術條件也不錯,如果學習成績優秀的話,還可以拿到政府獎學金。眾多有利條件的促使下,安陽決定向海南醫學院提出留學申請,並憑藉優異的成績於當年順利入學。

在海南學習的時間裡,安陽的中文已經講得很流利,他還與中國同學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受中國學生刻苦努力的學習精神鼓舞,他在學習上也時刻不放鬆。

“能來海南讀書,真的很幸運,這裡社會環境穩定,人也很淳樸。”安陽告訴海南日報記者,自己來海南的3年間,儘管沒有回過一次家,但家人卻十分放心。

在優惠政策條件的吸引下,像安陽這樣選擇到海南學醫的非洲學生越來越多。從2012年開始,海南醫學院的非洲留學生每年都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如今,非洲醫學生數量已近60人,佔全部國際學生數量的近一半。

 “在海南學醫並沒有想象中輕鬆”

對於非洲學生來說,在海南學醫並不輕鬆。除了作為一名醫學生必須要經歷的五年專業課學習之外,他們來海南求學的第一年,還要學習漢語課程,拿到漢語水平考試四級的合格證。而要想拿到政府的獎學金,也必須憑藉優異的學習成績。

安陽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留學海南的學習緊張程度遠遠超過他當初的想象。

他給海南日報記者講述了他一天的作息安排:早上7點去上課,上午5節課,下午3節課,晚上還有3節課,晚上10點半下課後,晚自習到凌晨一兩點,直到保安來關門,大家才會離開教學樓。而回到宿舍,也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又要起床預習第二天的課程。

來自加納的留學生李剛感同身受。採訪當天,李剛正好趕上在海南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上實習課。早上8點,是醫院住院部查房巡診的時間。李剛已經換好衣服,跟著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醫生老師們的步伐,開始了新一天的病房巡查。

李剛說,儘管自己在中國已經生活了5年,但因為學校老師都是英文授課,所以自己的中文並沒有太大進步。在醫院,李剛發現這裡的一切都以實務操作為主,不僅上午需要查房巡診、跟手術,下午還要在技能中心上培訓課。

李剛說,作為醫生,直接與病患交流才能真正瞭解他們的狀況,所以他開始努力學習中文,嘗試用中文詢問病人情況。“有的患者可能一看到我會緊張,畢竟我長得跟他們不太一樣,但是如果我用中文問他們:‘今天感覺怎麼樣?好點了嗎?’他們就會放鬆下來跟我熱情地交流。”

“在我們國家,醫科類大學很少,我們更多的時候是通過了解病史來獲得信息去診斷病患,其實這是有侷限性的。”李剛表示,中國在醫療方面有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醫療檢測設備。中國人口眾多,在這裡,他們可以接觸到更多患者。

 “海南成了我的第二故鄉”

“呂書記,您的非洲小外孫呂福南,又給您發視頻了!” 9月12日上午,海南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辦公室工作人員符琳給海南醫學院黨委書記呂傳柱發來了一條視頻信息。視頻中,一位黑人姑娘抱著胖嘟嘟的小嬰兒,用漢語給大家好。

視頻中的黑人姑娘,是來自非洲喀麥隆的海南醫學院留學生安妮。在海南留學期間,安妮完成了自己的婚姻大事,並於今年2月份,在海南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孩子,取名“呂福南”,意在感恩海南這個福地,並採用自己最尊敬的老師的姓氏。


越來越多非洲留學生選擇到海南學醫

海南醫學院的非洲留學生在聽課。侯賽攝

對安妮來說,海南已經是她的第二故鄉,6年前,她選擇來到海南攻讀醫學學士學位,後來,在她的影響下,堂弟堂妹們也來到海南醫學院,成為這裡的醫學生。大學期間成績優異的她,又繼續申請了海南醫學院的研究生,成為今年新一屆海南醫學院國際研究生。

安妮表示,在中國,她感覺時間過得飛快,之前所擔心的語言、飲食口味等都早已不是問題。現在,她也和中國年輕人一樣使用微信、支付寶、淘寶,帶一部手機“走天下”。

儘管學醫很苦,但是大家還是在學習之餘,儘可能瞭解中國文化。李剛掰著手指頭細數自己去過的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廣州等一些大城市,他甚至還去過新疆烏魯木齊,可以說已經走了大半個中國。

為了讓外國留學生更便利地學習,海南醫學院也做了很多努力。據海南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每年都會出資100多萬元,選派一批年輕骨幹教師赴歐美等發達國家進行為期半年至1年的進修,還專門對教師的英語水平和教學方法進行培訓。近期,學校還將去非洲的一些國家進行考察,旨在與當地的一批優質高中建立良好的互通交流關係,吸引更多的非洲學生到海南學習。

隨著中非關係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非洲青年選擇來海南留學。李剛作為留學中國加納學生聯合會副主席,剛剛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並與其他的加納留學生代表一起,受到了加納總統的接見。他表示,未來他將把在海南所學的先進醫術帶回加納,救治那裡的人民,為中非友好注入新鮮血液。(記者 侯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