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作業再現江湖 被要求寫萬字觀後感?幼兒園家長們得罪誰了

奇葩作業再現江湖 被要求寫萬字觀後感?幼兒園家長們得罪誰了

奇葩作業再現江湖 被要求寫萬字觀後感?幼兒園家長們得罪誰了

近日,繼之前刷屏網絡的奇葩作業——小學作業數1億粒米之後,幼兒園又出奇招“折磨”家長。據上海網友爆料,一幼兒園要求家長定期觀看一檔育兒方面的網綜,並提交1萬字觀後感。幼兒園稱寫觀後感可以讓家長總結並學習更多育兒知識。有家長為此熬夜寫到凌晨三點。

寫1萬字觀後感,並不能讓家長學習更多育兒知識

這次的奇葩作業不是給學生布置的,而是給家長佈置的。比如這次的萬字讀後感,就忙壞了好多家長。在幼兒園老師看來,這或許可以提高家長的育兒能力。但寫夠10000字就能達到想要的效果嗎?恐怕這除了讓家長對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更加反感之外,沒有任何好處。

奇葩作業再現江湖 被要求寫萬字觀後感?幼兒園家長們得罪誰了

有網友就吐槽道:“現在當個家長都這麼難嗎?大學的畢業論文字數要求都沒那麼高吧”。還有網友也說到,“上學的到底是家長,還是孩子呀?”,畢竟沒有家長願意費腦筋去寫這堪比論文字數的觀後感。

奇葩作業再現江湖 被要求寫萬字觀後感?幼兒園家長們得罪誰了

網友紛紛吐槽

家庭教育是幼兒成長髮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在幼兒教育中投入精力以及時間來陪伴孩子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將幼兒教育中過多不必要的負擔傳送給家長,則會造成家庭教育的畸形,導致家長對幼兒教育失去信心。

老師讓家長觀看網綜的初衷是好的,但讓家長寫長達1萬字的觀後感是否過分苛求?不考慮作業完成的可行性,就如此“折騰”家長,實在是太過隨意。與其讓家長浪費大把時間在觀後感上,還不如讓他們利用這寶貴時間來陪伴孩子,將網綜裡學到的育兒知識學以致用與孩子進行分享,豈不是更有意義?

為何老師總佈置“奇葩作業”?

幼兒園是孩子學習成長的一個起點。老師為了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動手能力以及專注力等,給孩子佈置一些創新型的手工作業也是能理解的。但縱觀近年來新聞報道可知,老師佈置的部分手工作業已經變了味。多數要求孩子和家長一起完成的親子作業變成了給家長佈置的“家長作業”。

老師佈置作業的初衷是好的,想要在教育教學方式上創新,更好地培養孩子健康發展。但殊不知有些創新並沒有從實際出發,這才使得網絡上頻頻爆出奇葩作業一說。在佈置作業時沒有考慮完成作業的可行性以及學生的完成能力,想當然的佈置,脫離了實際,自然行不通。

就如前段時間數1億粒米的家庭作業,初衷是為了讓孩子們在生活中認識億的概念,但卻忽視了1億粒米的體積以及孩子們的計算能力,還要求孩子們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並帶到學校,這才鬧出了笑話。

為了增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互動,培養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親子作業已然成為了幼兒園佈置家庭作業的主要方式。然而,很多家長在幼兒教育方面與老師缺乏溝通,也缺乏陪同孩子步步引導,慢慢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的耐心,導致老師佈置的親子作業就變成了家長作業。幼兒園的作業評比實際上也變成了家長作業評比的戰場。

家長與老師要建立平等的溝通關係

在當下的幼兒教育中,家長和老師形成了兩個不對等的溝通群體,即使當老師的幼兒教育思路、方式有問題,家長也未敢反駁老師,找老師進行溝通。對家長和孩子們來說,老師的話無疑都是聖旨。不管其佈置的家庭作業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家長們都會想方設法完成,哪怕超出了其實際能力。就拿這次的1萬字觀後感來說,對家長們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負擔,但很多家長還是選擇默默承受。

奇葩作業違背了老師佈置作業的初心,激發孩子想象力、動手能力的手工作業變成了家長們評比炫耀大秀。而當家長們看到形形色色“優秀”的手工作業,為了不讓自己孩子落於人後,更是絞盡腦汁幫孩子做得更好。殊不知,家長更多的應該是引導,陪伴,而不是用盡各種方法讓孩子的手工作業成為最“優秀”的那一個。

對此,老師和家長都應該反思現狀。雙方應當建立平等可溝通的良好關係,否則,學校佈置的很多親子學習任務都將失去意義。

佈置家庭作業還是要量力而行

在倡導作業多元化,減少繁重書面作業的背景下,佈置實踐手工作業其實值得提倡,但不能因此就隨意創新,任意胡來。正如陝西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研究員王國琪所說,讓家長和幼兒形成親密的互動習慣,從這方面來講,家庭手工作業非常有必要。但學校在佈置家庭手工作業時要把握好度和量。家庭手工作業的難度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去佈置,否則就真的變成了家長的作業。而且,過多的家庭手工作業容易使孩子產生厭倦,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也造成了家長的負擔。

此外,孩子的手工作業,應該以孩子的視角去觀察,只要體現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沒有好壞的評判標準,一味的用大人的標準去評判,只會限制孩子們想象力,讓家長一味的代勞完成。

美國幼兒園的教育模式值得我們借鑑。美國孩子在上小學前,一般先後要上兩類學校。先是幼兒園,等孩子到了五歲,可以申請去學前班也可以留在幼兒園;學前班只有一年時間,一般設在小學裡,和中小學同屬於義務教育體系。在美國的幼兒園,老師不會佈置任何家庭作業,來佔用小孩放學之後玩樂的時間和家長的休息時間。在學前班期間,老師會佈置不超過十分鐘的家庭作業,一個月才佈置一次親子作業。

在美國,學前班的手工作業一般都是在課堂上做,不佔用家長和孩子的親子時間,這大大的為家長們減輕了負擔,也培養了孩子們獨立動手的習慣。並且,美國幼兒園給孩子們佈置的家庭作業也是特別簡單,主要是讓孩子經常練習常用的單詞。

相對於我國很多幼兒園繁瑣而密集的家庭作業來說,美國幼兒園的教育模式解放了家長,實際起到的教育效果也更好一些。

在幼兒教育的成長過程中,老師應該是佔主要作用,家長起引導、陪伴作用,切勿讓家長在幼兒教育中承受過多的負擔,因為很多家長並沒有這樣的能力。家庭作業的佈置也應該量力而行,不要想一出是一出。

奇葩作業再現江湖 被要求寫萬字觀後感?幼兒園家長們得罪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