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1億粒米,被嘲諷爲奇葩題,但其實也可以是道好題,差別在這裡

6日,一道小學作業題火了!廣東佛山一數學老師讓學生回家數1億粒米帶到學校。不少網友紛紛出招,不吃不喝數1年!

對此,涉事老師回應稱,因為小學四年級已學習了《億以內數的認識》。1億粒大米是一個概念,希望孩子們發揮想象,並不是真要拿出1億粒米。

數1億粒米,被嘲諷為奇葩題,但其實也可以是道好題,差別在這裡

對於這道題,有不少網友嘲諷,覺得這是一道“腦殘”、奇葩的題目,數1億粒米,要數多久?學生怎麼可能完成?這不是胡來嗎?從家長曬出的與教師的對話看,這名教師似乎確實要求一粒粒數,而且要把一億粒米帶到學校,如果教師確實是這樣的要求,這道題就確實比較奇葩,可能老師自己也不清楚1億粒米是什麼概念,要數多久,有多重,而且一粒粒數也沒有什麼價值和意義。而如果按他此後的回應看,這道題其實是一道不錯的題目,可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創新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形象地建立數量關係。

“數一億粒米”這道題可以是一道好題,也可以是一道奇葩題。好題和奇葩題,就在於老師佈置題目的出發點是什麼,以及要求學生完成作業的形式。如果教師不要求學生一粒粒數,也不要求帶到學校,而是問怎麼快速數出一億粒米,或者家裡的電飯煲裝滿可裝多少粒米,一億粒米可以裝滿多少電飯煲,那這道題就頗有意思。

數1億粒米,被嘲諷為奇葩題,但其實也可以是道好題,差別在這裡

怎麼數一億米?一粒一粒數,完成這道題要多少時間?1億粒米大約會有2000公斤,怎麼帶到學校,想想都令人崩潰。這也是出題教師被嘲諷的原因所在。但如果先數100粒米,然後同樣的分量,10倍,就變為1000粒,再10倍,就1萬粒……這不就可以完成數1億粒米的任務?雖然最後得到的結果,可能不是精確的1億粒,但老師也不可能一粒一粒數來判斷完成得對不對?數一億粒米的過程,可讓學生建立起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的概念,也會大致瞭解一小碗可以裝多少粒米,1億粒米可以裝多少碗。如果算家裡電飯鍋可以裝多少粒米,學生可數一塑料盒有多少粒米,再看電飯煲可以裝多少盒,得到電飯煲可裝多少粒。有網友質疑,家裡要是沒有1億粒米怎麼辦?這也並不要求去買米,從作業角度,這道針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題目並不是要學生像一年級時那樣數數,而是懂得倍數——四年級已經開始學習倍數了。

雖然佈置題目的老師已經回應希望孩子們發揮想象,並不是真要拿出1億粒米,可是,還是有不少網友“不依不饒”,說每個學生交上1億粒米,看老師怎麼數?這其實是情緒化的表達。也許當初教師在出題時表達不嚴謹(從截屏對話看,老師也很快承認自己也沒有想清楚概念),但也沒有還要揪著不放,不妨從發揮孩子想象角度來看這道題。因為作業的目的是為了培養、鍛鍊學生。

數1億粒米,被嘲諷為奇葩題,但其實也可以是道好題,差別在這裡

好題與奇葩題之間,並無多大的距離,有的就在“一念之間”。一道題要避免題目被誤讀,更好地起到作業的作用,在佈置作業時,應更完備一些,相信經過這件事之後,當事教師會從中吸取教訓。在佈置題目時設計得完備些,比如,回家數一億粒米,想想有什麼快速的方法?這樣學生、家長就不會理解為一粒一粒數了。就如自主招生中,佈置“如果讓你數1億粒米,你怎麼數?”學生肯定不會回答一粒一粒數,而會想最快速的辦法。一粒粒數,可以說是標準答案思維,而怎麼快速數,則屬於開放思維。

有網友要求老師一粒粒檢查學生交的作業對不對,這源於教師要求學生一粒粒數。如果此題是讓學生髮揮想象,那此題的意義就不是學生數的米粒準不準確,而是思路對不對,有無建立數量概念。老師在對作業進行點評時,要分析佈置作業的用意,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對這道題目的爭議就在於老師要求一粒粒數。其實,從目前針對此題的質疑看,佈置“數米”遠比學生進行書面運算,更容易建立數量概念。如果老師在點評作業時,能引導學生以開放思維來對待這道題,甚至也直面自己出題的錯誤(自己也不知道一億粒米是多少),那可能會成為學生印象最深的一道題之一。——從目前這道題引起的全民關注看,對於建立數量概念是有效的。

近年來,一些中小學教師佈置的創新性題目,由家長髮布後,引起公眾關注,並遭遇質疑。包括不適合學生完成(變為家長的作業),邏輯混亂與價值觀念偏差(帶有歧視色彩)等等。因此,這要求學校、教師對於創新性題目,要從題目的科學性、合理性角度進行論證,這一方面需要教師在命題時,結合學科教學的要求,構思題目,另一方面也需要發揮教師委員會的作用,對創新題目的科學性、合理性進行論證,這樣,經過積累,還可以建立起有學校教學特點的創新作業題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