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凍粑換個知縣,這個粑,了解一下?

五個凍粑換個知縣,這個粑,瞭解一下?

五個凍粑換個知縣,這個粑,瞭解一下?

周美食推薦

和興油凍粑

五個凍粑換個知縣,這個粑,瞭解一下?

地址:燈杆壩竹棚子橋頭(原二十八中對面)

小器做美食欄目許多年了,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間,看到了許多餐飲店的誕生和消失。小器統計過這些年報道過的店,有大約百分之六十,不過三年,都要領盒飯。做餐飲,在自貢做餐飲,真的是非常殘酷,大浪淘沙,能堅持下來,要付出很多。

五個凍粑換個知縣,這個粑,瞭解一下?

這期推薦的店,和興丹稜油凍粑,是兩個年輕人做的,剛開店的時候就和小器認識了。說句實話,因為年輕,這種機械性重複的工作,小器不認為他們可以堅持多長時間。雖然一直都在微信上,但聯繫很少。

五個凍粑換個知縣,這個粑,瞭解一下?

現在一晃八年過去了,和興小吃每天製作的油凍粑上千個,除了零售,大部分都要送到餐館、學校食堂這些地方,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小吃。

PART1

彭剛夫婦經營的和興油凍粑店,每天清晨三、四點鐘就要開門,這就意味著一天的工作開始了。製作油凍粑需要先把小米這些原料打磨成漿、然後用玉米苞葉包制、再上蒸籠蒸熟、最後安排送貨……這樣的忙碌一直要持續到晚上。

五個凍粑換個知縣,這個粑,瞭解一下?

傳統的手工小吃,本小利薄,最重要的就是人手,所以週而復始,很少會有休息的時間。因為上有老下有小,這種來自生活的原動力,使得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勁。彭剛說看到挑嘴的自貢人能夠接受自己家鄉的小吃,也就覺得值得了。

PART2

油凍粑算起來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根據所用原料的不同,有十多種口味,是眉山丹梭縣的地方特色小吃。丹稜自古就有“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蒸凍粑”的習俗,不過現在倒是隨時都能品嚐這種美味了。

五個凍粑換個知縣,這個粑,瞭解一下?

五個凍粑換個知縣,這個粑,瞭解一下?

油凍粑看似普通,但製作起來還是頗費周章。首先挑選外面的那層玉米苞葉就是一項大工程。葉子要大片完整的老玉米葉,先用清水清洗幾遍,再用溫水浸泡、晾乾,最後將邊角餘料修剪後備用。這種輕飄飄的玉米苞葉,和興小吃一年要用掉幾十萬張。

五個凍粑換個知縣,這個粑,瞭解一下?

而製作油凍粑所選的優質黑香米、糯米、秈米等,需要先浸泡十個小時後再磨成漿發酵,再用玉米苞葉一個個的包好。小器跟老闆敘舊的功夫,已經包了一蒸籠的油凍粑了,這個速度可是千錘百煉出來的。油凍粑包好後上籠蒸熟,冷卻至常溫保存待用,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

五個凍粑換個知縣,這個粑,瞭解一下?

五個凍粑換個知縣,這個粑,瞭解一下?

五個凍粑換個知縣,這個粑,瞭解一下?

五個凍粑換個知縣,這個粑,瞭解一下?

和興油凍粑的品種有很多,受歡迎的有黑香米、紅糖、玉米、芝麻、玫瑰,還有肉餡的。紫紅、金黃、玫紅、淺棕……顏色亮麗多彩,都是食材本色;口感鬆軟細膩,香而不粘,甜中透著開胃的微酸,這種粗糧食品,作早餐,作零嘴皆是佳品。

PART3

燒麥也是一道非常有名的傳統小吃,因形如石榴,造型可愛,勾起食慾,很有賣相。

五個凍粑換個知縣,這個粑,瞭解一下?

五個凍粑換個知縣,這個粑,瞭解一下?

和興的燒麥用香菇和瘦三肥七的豬肉炒制,並配以蒸熟的糯米成餡,再用薄薄的雲麵皮包裹而成。上籠蒸熟後,皮白而清透,餡料滿滿,油浸鹹香可口,這就是中國人開始一天忙碌之前的美味。

傳說五個凍粑換了個知縣?

相傳,清代乾隆年間,眉州府丹稜縣有個姓李的舉人進京趕考,因為他家世代都會做凍粑,愛吃凍粑的他便帶了幾十個自家做的凍粑當乾糧進了京。

李舉人到了京城,考試不盡如人意。留京其間,一天,他在王府井大街上某茶館中烤制凍粑時偶遇當時的一位王爺,原來王爺是聞香而來,喜歡得不得了,還要求他第二天將凍粑帶來品嚐。

第二天,李舉人拿了兩個凍粑來到茶館為王爺烤制,王爺吃得窩火翻天。第三天,李舉人將僅剩的五個凍粑帶到茶館,王爺早早就在茶館候著了……經過三天的近距離接觸,王爺瞭解到李舉人來自大文豪蘇東坡的故鄉,對他的才華和人品也非常欣賞。當王爺瞭解到李舉人進京考試名落孫山,便破格提拔,封他到江蘇某縣做了個知縣。

事後,茶館店小二直誇李舉人運氣好,“別人想當縣令,不知道得打通多少關節,送上多少雪花銀。看您幾個凍粑就換了個縣令,真是運氣來敦了,擋都擋不住啊!”

——丹稜凍粑有好久的歷史喃?有文字記載的,就至少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不是呵你的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