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要求高薪才留下!老闆換了這種薪酬模式,何愁招聘不到員工?

文:刁老師 有趣、有料、有態度,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文末有彩蛋!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6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案例:

公司新來了一個招聘專員,主要負責公司員工招聘、培訓工作。她之前的工作是固定5000,在面談的時候她和我說,期望拿6000左右工資。說實在,依她的資歷和能力,我覺得可以給她6000,沒問題。

但是,我覺得這樣優秀的人才,如果只幹招聘培訓,我覺得很浪費。因為這份工作,對她來說並不飽和,按照傳統的薪酬思維,我也沒法給更高薪酬。

並且,我向來不太喜歡固定薪酬,因為固定薪酬模式下,員工做好做壞一個樣,沒激勵性,也最容易養懶人閒人。

員工要求高薪才留下!老闆換了這種薪酬模式,何愁招聘不到員工?

工資工資

一般來說,員工在試用期的3個月左右,工作因為這段時間是考核期,她需要通過努力工作讓老闆滿意和認可。可是,一旦轉正後員工的工作熱情和活力就會逐漸下降,可能會出現出工不出力的現象。如果她拿著6000元,卻沒有做出結果,招不到人,她的6000工資就會變成公司的固定成本,這樣對她對公司都沒意思。

我不喜歡在員工背後踢著他前進,我希望員工自發工作,為自己而幹!

員工要求高薪才留下!老闆換了這種薪酬模式,何愁招聘不到員工?

招聘員工

企業的新病態:2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指揮,出了問題,4個監督在互相扯皮,新員工招不到,老員工留不住,最後損失老闆一個人承擔。

對於以上的幾大病態,我把它總結為幾大原因:

1、機構臃腫、人效浪費嚴重

做事的人太少,管事的人太多。管理必須要為經營服務。很多企業都有這樣這樣的現象,就是像品質部、PMC、採購部、倉儲部、物流部、統計部、行政部、人事部、財務部等這些部門的員工卻越來越多,甚至有些工廠這些部門加起來的人數已經超過了直接生產工人,如果是這樣的企業

2、缺乏富有激勵性的薪酬機制。

有很多企業,四年沒加工資了。企業招不到工人、留不住員工的最大原因,就是沒有能力給員工更高的工資(至少高於同行20%以上),因為老闆都覺得工人的工資已經承擔不起了,如果再加,企業就根本沒有利潤了。

但實際上,很多老闆在公務招待大吃大喝的並不少,不幹事的閒人一大堆。是真的沒利潤,還是沒把錢花在刀刃上?

員工要求高薪才留下!老闆換了這種薪酬模式,何愁招聘不到員工?

薪酬

3、企業文化太差,團隊缺凝聚力。

很多企業老闆認為自己給的錢不少,工廠設備先進,但再好的生產線沒有企業文化只會讓員工感到沒有歸屬感。

所謂士為知己者容,老闆若是能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在快樂大會主動和員工打成一片,企業何愁無凝聚力?

解決方案:減去不必要的開支,增加員工收入

要想要有強大的技術團隊和熟練的生產工人,就得有高薪結果來吸引這類人才,企業如何才能付高薪卻還能盈利更多,就要想法辦降低其它費用支出,提高薪酬競爭力。

員工要求高薪才留下!老闆換了這種薪酬模式,何愁招聘不到員工?

一、有哪些費用可以降低呢?

1、招聘費用:很多企業花重金去招人,結果因為待遇差、工資低,好不容易招來人,員工呆沒幾天又離職了,所以與其花錢招人,不如把招聘費用給員工加薪,如果收入高於同行,招人自然就容易多了。

2、管理工資:管理工資主要指非生產人員的工資總額,凡是不能直接為經營產出人員都有可能是浪費,所以要對這些員工做PPV薪酬模式,實現3個人幹5個人的活,發4個人的工資。

員工要求高薪才留下!老闆換了這種薪酬模式,何愁招聘不到員工?

那麼如何調動二線員工的積極性,實現多勞多得,打破固定薪酬模式呢?

推薦PPV模式——基於員工個人的產值與價值的薪酬模式

PPV設計模型:

底薪+成果+價值+效果產值+特別激勵+年終獎

底薪:保障員工基本生活;

結果產值:做事做價值做結果,比如做完這個事,給多少錢;

效果產值:將價值貢獻轉化為生產力:做完這個事,按這個事產值的銷售額按一定比例提成;

特別獎勵:對特別貢獻的認可和獎勵。

PPV設計的三大原理:

1、多勞多得:讓員工為自己幹,做得越多越好,收入就應該相對越高;

2、一專多能:鼓勵員工在擁有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在有主職角色的基礎上,讓員工可以同時承擔更多工作角色,發揮更多的價值。

3、複合價值:根據工作流程與工作量,以高效為目標,合併部門、崗位的職責功能,4個人幹3個人的活,通過優化人效,給員工更多提高能力、增加收入的機會。

員工收入從哪裡來:

從團隊產值中來:分解,搭便車

PPV量化薪酬:把每個工作分解量化後定價,比如財務部有9個人,給主要的工作定價,開發票每個月300元,廣電購銷合同100元,然後看誰願意幹,誰願意幹就錢就給誰,然後再測算每個工作做完後所需的時間,和新機制推行後每個人的收入情況;另外一些細小的工作打包一起,因為公司付底薪了。

PPV簡易型設計(人員優化)

  • 1.可以優化多少人;
  • 2.優化人員的工作進行量化;
  • 3.量化工作進行定價(分配30-60%左右);
  • 4.定價工作進行內部招募。

那我們如何做做PPV實操呢?

第一步:

先做崗位價值分析,將不同的崗位,其對應的工作內容羅列出來,再為其配上對應的產值價格。(每完成一次這項工作,就可以得到對應的錢)

經過一輪的崗位價值分析,你會發現可能有些崗位其實真的沒啥可乾的,他完全可以承擔跟更多的責任,讓其薪酬和價值相匹配。而有些工作沒太大價值的,完全沒必要因人設崗。

第二步:

制定好對應的工作標準,每一份有產值的工作,都必須要有要求、有標準,要達到制定好標準,才能拿到對應的產值工資。比如說,公司財務,她的部分工作室完成每月財務報表,這項工作價值1500元,她必須做完才能拿到。

這樣做,你會發現,每個員工不僅僅要對過程負責,還要對結果負責。對企業來說,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你不僅僅需要去做這個事,你還要做出結果,才可以拿到產值。

員工要求高薪才留下!老闆換了這種薪酬模式,何愁招聘不到員工?

以上關於薪酬績效,PPV量化薪酬模式的設計內容,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可以點擊下面鏈接購買,並贈送獨家內部學習視頻課程。

《績效核能》最適合二線崗位減人增效ppv量化全績效模式

¥46.8淘寶

購買


3、行政費用:日常的行政開支、水電、運輸等費用都有浪費情況,這些費用雖然不一定很高,但是如果企業連小的費用都管控,員工就會在支出上就會養成節約的習慣,建議企業要做預算管控,保證每一筆錢都是花得有效的、合理的。

如果員工能拿到更高的薪酬,自然就會穩定,員工只要越穩定,企業的浪費、損耗就會越來越少,利潤就會越來越多,最後就會進入持續盈利的良性循環。

一套好的薪酬分配方式應該實現2大功能:

  • 共贏:就是員工工資在增長,企業工資費用率反而下降;
  • 激勵:員工能清晰知道如何漲工資,並且有多維度的漲薪渠道。

所以我對HR提出了另一個薪酬方案:PPV量化薪酬模式!

PPV量化產值薪酬模式,打破了傳統定編定崗來招人和付薪的模式,完全以工作量來招人和支付工資,推動員工從被動工作到主動工作,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人效,快速幫助企業減人增效加薪。

在這個模式下,HR固定薪酬的比例降到2000元,加大了浮動薪酬的比例。在新的薪酬模式下,她除了承擔招聘和培訓工作之外,還兼職行政、採購、自媒體運營、銷售等工作...

員工要求高薪才留下!老闆換了這種薪酬模式,何愁招聘不到員工?

某公司行政人事薪酬

不管是本職工作,還是其他兼職內,每一項工作都將會被量化和定價:

1、招聘;每招聘一個員工入職:500,轉正後得500

2、培訓員工;每培訓一次(不低於2小時)得50元;

3、考勤管理;每月輸出考勤表 300/月

4、企業自媒體運營;每天更新企業自媒體渠道內容,包括微博、頭條號、公眾號等 1000/月

5、兼職銷售,為業務員輸送潛在客戶名單,成交後得到業務員提成的30%—40%

6、為企業採購物料和辦公用品,500/月

.....

  • 在這個薪酬模式下,以這個HR專員的能力,她毫不猶豫選擇了後者。因為她不甘於只拿6000的薪酬。
  • 對於有能力的員工,我們要利用機制激發她,讓她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工資。

運行三個月後,她每月平均公司大概拿到了9000-10000。比之前的預期高了三分之一,但是我很開心,因為她不僅輸送了人才,還輸送了很多客戶名單,併產生了業績。她在家自發加班工作,只為了做更好的結果。

並且對公司來說,三個人的工作,她一個人就能完成三個人的工作,精簡人員,提高人效,並且她要做出了結果才有好的收入,而不是得過且過,只做過程,不對結果負責。企業不僅沒有增加成本,反而效益提高了。

老闆永遠要明白一個道理,企業購買的不是員工的時間、能力、經驗、或者學歷,而是她的價值。

能力再強,沒有發揮出來也沒有用,只有做出了結果,才意義。


如果你也想擁有拼命努力的員工,請私信作者。給員工加薪不加成本,實現員工拿高薪,企業拿到高績效的共贏結果!

解決:員工流失快,執行力不夠,物料成本浪費嚴重的種種困惑,教你如何一步步盤活人才!

作者/刁老師(CQZHHC19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